阳西县属于哪个市(阳西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大坎历史

阳西县属于广东省阳江市。
阳西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沿海,东接江城区、阳东县,北邻阳春市,西与电白县交界,南临南海,区域面积143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26.6千米。
阳西县境属背山面海的丘陵地带,平原面积17%,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和东南高,中部低。阳西县最高点蛾凰嶂海拔1337米,位于县境西北部,与电白区、阳春市交界。

有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和自然风光,人文底蕴深厚,是阳江开发建设大海陵湾沿海经济带的主战场和桥头堡。先后荣获了”中国调味品之都””中国香谷””中国剪刀中心〃”国家级近江牡蛎吊养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绿色温泉养生示范基地〃”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示范县””广东山歌之乡〃”中国塑料吹膜级色母粒生产基地””广东省双拥模范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等多个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品牌称号。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阳西地域就有人类居住。  

春秋战国时阳西为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后为南海郡地。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合浦郡高凉县地。  

三国时期为广化县,属高凉郡管辖。  

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阳西属宋康郡。  

隋初,废郡为县,属杜原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属杜陵县。  

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废杜陵县并入南恩州(即阳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南恩州为南恩路,阳西今境属南恩路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南恩路又改南恩州,阳西今境改属南恩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南恩州,分为阳江、阳春二县,同属肇庆府,阳西今境地属肇庆府阳江县地。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太平城于织箦,朝议以太平另立新县,未果。

清同治六年(1867年),升阳江县为直隶州,阳西今境属阳江直隶州地,同治九年,改阳江州为直隶厅,阳西今境属阳江直隶厅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复改直隶厅为直隶州,阳西今境属阳江直隶州地。  

民国开始至1950年属阳江县6、7区。  

1951年属阳江县6、7、10区。  

1953年属阳江县12至18区。  

1988年阳江建市分县,分别设立阳西县、江城区、阳东区。阳西县因在漠阳江以西而得名。

行政区划

1949年11月仍设区、乡,撤销保甲制,建立行政村和行政街,阳西今境域仍设六、七两个区,辖15个乡,126个行政村和2个行政街。

1951年,土地改革初期,六区划出箦南、滑桥、港水、溪头4个乡建立第十区。

1953年,土地改革结束,同年6月实行民主建政,阳江县划分为19个行政区,其中阳西今境域有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7个区,4个镇,81个小乡。

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12月开始合并小乡,原7个区废数序排列以地名为区名。

1957年撤区建大乡,阳西今境域划分为20个乡、1个镇。

1958年,进一步并乡,把程村乡、原南乡、黄什乡并为程村乡,把织箦乡、石埗乡、筼北乡并为织箦乡,溪头乡、港水乡、滑桥乡并为溪头乡,塘口乡、旧仓乡、桐油乡、横山乡并为塘口乡,上洋乡、石桥乡并为上洋乡,儒洞乡、书村乡、新圩乡并为儒洞乡,蒲牌乡、竹环乡并为蒲牌乡。原沙扒镇不变,共8个乡镇。

1958年10月,阳西今境域为两阳县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含程村乡、织箦乡、溪头乡、塘口乡、蒲牌乡、上洋乡、儒洞乡和沙扒镇。

1958年11月4日,阳江、阳春合并为两阳县。阳西今境域为两阳县大跃进人民公社。12月,大跃进人民公社分设织箦人民公社(含织箦乡、程村乡、塘口乡、溪头乡、蒲牌乡)和儒洞人民公社(含儒洞乡、上洋乡、沙扒镇)。

1961年体制下放,撤销管理区,建立生产大队,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核算,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10月对人民公社规模作了调整,阳西今境域建立7个人民公社;即:程村人民公社、织箦人民公社、溪头人民公社、塘口人民公社、上洋人民公社、儒洞人民公社和沙扒人民公社。

1961年3月,两阳县分设阳江县、阳春县。5月调整人民公社的规模,阳江县设9个区,其中阳西今境域有3个区。年底贯彻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阳西今境域仍设3个区,调整为15个人民公社。程村区:程村人民公社、黄什人民公社、横山人民公社。织箦区:织资人民公社、溪头人民公社、塘口人民公社、蒲牌人民公社、筼北人民公社、石埗人民公社。儒洞区:新圩人民公社、禾塘人民公社、儒洞人民公社、书村人民公社。阳江县直属公社:沙扒人民公社、上洋人民公社。

1962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6月,溪头人民公社改为阳江县直属公社。

1963年2月,撤区合并人民公社,阳西今境域有7个农村人民公社、1个渔业人民公社。7个农村人民公社分别是程村人民公社、织贷人民公社、塘口人民公社、溪头人民公社、上洋人民公社、儒洞人民公社、新圩人民公社。1个渔业人民公社是沙扒人民公社。

1965年“四清”后,织人民公社分出蒲牌人民公社。

1979年3月,上洋人民公社分出河北人民公社。

1983年春,根据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关于政、社分设的指示,撤销公社管理体制,重建区、乡行政体制。阳西今境域设9个区:程村区、织箦区、塘口区、蒲牌区、溪头区、上洋区、儒洞区、新圩区、沙扒区。原河北人民公社并入上洋区。

1987年2月,撤销区建立乡(镇),阳西今境域有8个镇、1个乡。分别是织箦镇、程村镇、塘口镇、溪头镇、上洋镇、儒洞镇、新圩镇、沙扒镇,蒲牌乡。

1988年成立阳西县,辖8个镇和1个乡。即织箦镇、程村镇、塘口镇、溪头镇、上洋镇、儒洞镇、新圩镇、沙扒镇和蒲牌乡。

1993年,蒲牌乡改为蒲牌镇。

2000年,阳西县辖9个镇、11个居民委员会(简称居委会,下同)、7个渔民委员会(简称渔委会,下同)、131个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下同)、1522条自然村。

2003年,织镇、蒲牌镇合并为织镇,全县设8个镇。

阳西县属于哪个市(阳西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2015年末,全县设8个镇,11个社区委员会,131个村委会,7个渔委会,1465个经济合作社。

2019年末,阳西县辖8个镇,11个居委会、138个行政村(含7个渔委会)。县政府驻织篢镇。

阳西县属于哪个市(阳西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以上是 阳西县属于哪个市(阳西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667.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