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属于哪个市(新会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作者:大坎历史
新会区,古称冈州,现为广东省江门市辖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潭江下游,东与中山、南与斗门相邻,北与江门、鹤山,西与开平、西南与台山接壤,濒临南海,毗邻港澳 。全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河网密布,物产丰饶,新会葵艺闻名遐迩,新会陈皮享誉全国。素有“葵乡”“陈皮之乡”“鱼米之乡”之称。
历史沿革
新会县境,战国时为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兵南征百越,在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今新会县地属南海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把南海郡划为番禺、四会、博罗、中宿、龙川、揭阳6县,当时新会还未置县,今新会县地汉属何县,历史上有两说,唐李吉甫著《元和郡图志》载:“新会县,本汉四会县地,隋开皇十年置新会县,属冈州”;北宋欧阳忞《舆地广记》载:“新会县,汉番禺地。晋恭帝立新会郡,及置新会县”。今历史学家,多倾向唐李吉甫《元和郡图志》志,今新会县地,汉属四会县地。今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汉时期的古县,都无县界,但历史学家多倾向以西江磨刀门水道为界,以东属番禺,以西属四会。今新会县地,秦汉时期属古四会县地。
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在今新会县境司前、河村一带,置平夷县。因其地汉时为越族所居,汉族战胜了越族才置县,故以平夷为县名,属交州南海郡。今新会地置县,自此始。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平夷为新夷县,属广州南海郡。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分南海、新宁二郡,立新会郡,辖盆允、新夷、封平、初宾、义宁、始康6县。郡治盆允。新会之名自此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割南海、新会、新宁三郡界上新民,立宋安(后改宋元)、新熙、永昌、始成、招集5县入新会郡。宋文帝元嘉十二年(435年),以盆允、新夷2县界归化民立封乐县。是年,新会郡共辖宋元、新熙、永昌、始成、招集、盆允、新夷、封平、封乐、初宾、义宁、始康12县。齐、梁、陈3朝沿旧不变。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撤新会郡,置封州。把新夷、初宾二县并入义宁县;把始康县并入封平县;把原盆允、永昌、宋元、新熙、始成、招集6县合并为新会县,属封州。十一年封州改名允州,十三年允州改名冈州。新会由郡名改为县名自此始。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撤冈州,把封乐县并入新会县,把封平县并入义宁县,俱属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冈州,辖新会、封平、封乐、义宁4县。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撤冈州,同年复置冈州,新会县属冈州,州治今新会城,故会城又名冈城。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冈州为义宁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复冈州,辖新会、义宁二县。
唐贞元末年(805年),撤冈州,新会、义宁二县属广州。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义宁县并入新会县,属广州。这是新会县境最大时期,当时县境即宋元嘉十二年(435年)的新会郡辖12县全境,也是隋唐两代的冈州全境,故新会又名冈州。县境含今新会、台山、斗门3县、江门市城区、郊区全境和今珠海市、中山、顺德、开平、鹤山、恩平5县部分县境。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复置义宁县,与新会同属广州。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划新会县东南濒海地区的黄梁都、乾务、古镇以及东莞、番禺、南海部分县地置香山县(今中山县)。
明景泰三年(1452年),划新会县东北地区的白藤堡与南海县的大良堡等地置顺德县。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划新会县西部地区的常德乡得行都与新兴、阳江两县部分县地置恩平县。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划新会县西南地区的得行都、文章都等5都56图建新宁县(今台山县)。
清顺治六年(1649年),划新会县西部的平康、得行、登名、古博4都与新兴、恩平两县部分地置开平县。
清雍正十年(1732年),划西北地区的遵名、新化、古劳3都与开平县部分县地置鹤山县。
清雍正十年(1732年)划地置鹤山县后,至民国13年(1924年),县境比较稳定。当时新会县境,据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修的《新会县志》载,“东西相距一百二十里,南北相距一百四十里。东至顺德县界八十里,西至肇庆府开平县界五十里,南至香山县界一百一十里,北至南海县界八十里,东北至顺德县一百五十里,东南至香山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肇庆府高明县界八十里,西南至新宁县界一百二十五里,北至鹤山县界三十里,西北至鹤山县界六十里”。即含今江门市城区、郊区以及今斗门县的上横、西安区、大沙农场等地。
民国14年(1925年),广东省政府决定江门设市,民国20年撤销市制,又改为新会县辖镇。
1949年11月,鹤山县古猛村划归新会石乔乡。
1950年5月,原属新会县的江门镇、紫茶乡、水南乡、白沙乡及北街等地,划并为专区直属江门镇。
1952年底,划出滔头乡归江门市。
1955年4月,划出三区横江乡的新成沙归顺德县南浦乡。
1956年1月,杜阮区的龙华里、岐水里、浮溪里、石子潭等自然村,划归江门市。
1956年10月,鹤山县南靖乡迳口村划归新会县棠下区。同年12月,崖南乡的赵家围、石屋围以西地方划归台山县。
1958年9月,顺德县均安乡的白藤、马滘两村划归新会荷塘区。
1959年11月,划杜阮公社的新民、丹灶、篁庄3个大队和棠下公社的篁边大队归江门市。
1964年4月,中山县横栏公社的特沙大队划归新会县大鳌区。
1965年8月,划出上横、西安两公社及大沙农场、竹银林场以及中山县部分县境置斗门县。
1977年9月,划外海公社、荷塘公社潮连片6个大队归江门市。北宋以后,新会县的隶属关系是:北宋属广州。
南宋,属广州府。南宋末,祥兴元年(1278年)六月,太傅张世杰奉宋少帝昺移驻新会崖山,建行宫,升广州为祥兴府,后又改为翔龙府。当时新会县属祥兴府、翔龙府。
元代,广州府改为广州路,新会县属广州路。
明、清两代,新会县属广州府。
民国时期,行政隶属变动较大。民国元年(1912年)属广州府,民国2年属广阳绥靖处,民国3-8年属粤海道,民国9-13年属中区委员公署,民国14-25年先后隶属西江善后委员公署、督办委员公署和第四区绥靖公署,民国25-38年3月属广东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4-9月,属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10月一1956年2月属粤中专区(行署),1956年2月-1958年11月属佛山专区,1958年11月-1961年4月属江门专区(初称高要专区),1961年4月-1963年6月江门专区改名肇庆专区,新会县属肇庆专区。1963年6月—1983年5月属佛山专区。1983年6月至今,实行市管县,属江门市。
1992年10月8日,撤县设市(县级市),归省政府直辖,委托江门市代管。至此,新会县的建置长达1402年。
1994年2月,礼乐镇划归江门市城区。
2002年6月22日,新会撤市设区,属江门市,区治会城镇,同时划出棠下、荷塘、杜阮3个镇归江门市蓬江区,至年底,新会区辖会城、大泽、司前、罗坑、双水、崖门、沙堆、古井、三江、睦洲、大鳌11个镇。
2005年2月,会城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
1951年,土改运动开始,由原来的8个区,68个乡,划为9个区和会城镇,135个乡。新划的第九区是由原第四区的百顷乡,第八区的龙泉、睦洲、大沙、五权等5个乡组成。属沙田地区。
1952年,随着土改运动的进展,为便于领导,再把区、乡划细,将一区划分为一、十区,将七区划分为七、十一区,将三区划分为三、十二区,将五区划分为五、十三区。调整后,全县为13个区,一个镇(会城镇),147个乡和古井镇。1955年9月,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依法选出县人民委员,将原新会县人民政府改为新会县人民委员会。同时,将各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为县的派出机构,并以区公所的所在地名改为区名。第一至十三区改名为:三江、礼乐、棠下、外海、司前、罗坑、双水、古井、睦洲、环城、崖西、杜阮、大泽区。会城镇公所改为会城镇人民委员会。
1953年7月一1954年4月,为加强圩镇工作领导,先后成立三江、礼乐、司前、外海、荷塘、双水、棠下、睦洲镇,为乡级镇。与此同时,划细小乡的有:五区,将昆仑乡划分为昆仑、田边两乡;将石头乡划分为石名、和平两乡;十二区,将楼山乡分出瑶芦乡;二区,把原属三洲各乡分出成立礼东乡;七区,把四联乡划分为四联、岭头两乡;将桥美乡分为桥美、东鱼两乡,将龙山乡分细为龙山、豪山6个小乡;六区,将石咀乡分为石咀、沙岗两乡;三区,将新扬乡分为新扬、周郡两乡。此外,会城镇把城东、城西、泗丫3个乡移交环城区公所领导。
1956年,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从有利生产、有利合作出发,1956年、1957年进行撤区并乡工作(实际上各区公所仍作为县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保留)。1957年底,全县将原156个乡、9个乡级镇合并为70个乡、3个镇和一个区级镇(会城)。1958年4月,在1957年并乡基础上,再合并为36个大乡及会城镇。
1958年10月,按原来13个区成立13个公社。公社以下设146个管理区,管理区以下设大队、小队。管理区规模大致与原来的小乡相近。
1959年上半年,曾一度把管理区称营,大队称连,小队称排。同年下半年,公社权力下放,由原公社统一经济核算分配,改为大队基本核算分配,实行“以生产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逐步撤销管理区。是年底,全县有公社14个(含会城公社),管理区50个,大队141个。
1961年,调整社队规模。将原来14个公社分为22个公社(含会城公社)。将睦洲公社分为睦洲、大鳌、西安、上横4个公社;罗坑公社分为罗坑、小冈、牛湾3个公社;外海公社分为外海、荷塘两个公社;古井公社分为古井、沙堆两个公社;大泽公社分为大泽、七堡两个公社。调整后,全县有农村人民公社21个和会城公社,生产大队541个。
1965年8月,划出上横、西安公社、大沙农场、竹银林场给斗门县。划出后,全县有19个农村公社及会城公社,6个农场,1个林场,1个鱼苗场,335个大队,3250个生产队。
1966年9月,开始“文大”,社、队规模虽无变动,但社队管理机构的管理委员会都改为“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
1971年12月,将崖南农场改为崖南公社。同年,将会城公社改为会城镇。木帆船运输合作社改为新会县水上人民公社,1973年又改为水上运输联社。
1975年11月,由原崖南渔业大队、崖西、小冈、睦洲、大泽、大鳌等渔业队成立崖门渔业公社。当时全社共有海洋捕捞队11个,内河捕捞队10个。
1979年8月,将小冈、北水、罗坑、牛湾、司前、大泽、金牛头、睦洲、大鳌等9个内河捕捞队划归所在公社革委会领导。
1977年,划出外海公社及荷塘公社的潮连片(6个大队)归江门市。以后,公社规模比较稳定,但大队、小队却有调整,到1982年底止,全县有20个公社(含渔业公社)和会城镇,5个农场,1个林场,1个鱼苗场,1个围垦。共有农(渔)业大队346个,生产(作业)队2867个。
1983年8月,以大泽公社为社改区试点,10月,全县完成社改区工作。接着开展大队改乡、生产队改村,建立乡政权和村民委员会。到1984年3月全县完成社队改区乡后,全县有20个区,1个区级镇(会城镇),265个乡,11个管理区(隶属于会城镇);17个乡级镇,1502个自然村,1543个村民委员会。
2001年9月,全市开展调整镇行政区划工作。12月31日,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同意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精神,撤销七堡镇、小冈镇、牛湾镇,分别并入会城镇、双水镇、罗坑镇;崖南镇、崖西镇合并为崖门镇。调整后全市共有14个镇,28个居民委员会、307个村民委员会,2553个村民小组、180个居民小组。
2002年4月12日,经市政府同意,将会城镇的15个村民委员会(原属七堡镇)合并为3个,调整后全市有295个村民委员会。7月实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撤销9个街道办事处,重新调整、划分、建立28个新社区,统一冠名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68个居民小组。
2002年6月22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撤销新会市设立江门市新会区的批复》,新会市撤市设区,于9月1日挂牌,并将原新会市辖内的荷塘、棠下、杜阮3镇划拨给江门市蓬江区管辖。至2002年底,全市共有会城、大泽、司前、罗坑、双水、崖门、沙堆、古井、三江、睦洲、大鳌等11个镇,2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39个村民委员会,1899个村民小组、68个居民小组。
2005年会城镇改为街道办事处,称会城街道。
2012年8月,成立会城街道七堡工贸城社区。2011年和2012年,新会区管辖的区域有会城街道、大泽镇、司前镇、罗坑镇、双水镇、崖门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睦洲镇、大鳌镇等11个镇(街)。
截至2022年,新会区有圭峰区管委会(会城街道办)及大泽、司前、罗坑、双水、崖门、沙堆、古井、三江、睦洲、大鳌11个镇(街),社区和行政村共233个(社区34个、行政村199个),居民小组和村民小组共2011个(居民小组171个、村民小组1840个),自然村1245个。
以上是 新会区属于哪个市(新会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