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线城市和超大城市有哪些(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总结)

中国城市众多,既有许多著名的大城市,也有很多中小城市。关于城市的分类有很多种,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有以下几种:一线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等。

一线城市

关于城市的这么多分类和称号,可能会令很多人傻傻分不清,那么这些城市都是按什么标准这样分的?哪些城市属于哪一类?下面我们通过本文来细细研究一下。

1.一线城市——具有地缘资源及竞争优势的城市

《第一财经》杂志旗下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每年都排出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榜,从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五个维度,分为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总共6个级别。

这份榜单评出的发达及具有地缘及竞争优势的城市,是针对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评价,尤其侧重反映其商业、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地位。目前市场认可度比较高,比较符合当前的中国城市发展状况。

全国共计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该榜单(2021年)评出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8个五线城市。

一线城市

4个,稳定为“北上广深”,即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但是每年的城市排名会略有变动。

新一线城市

:15个

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青岛、沈阳、宁波、东莞、佛山。

中国一线城市和超大城市有哪些(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总结)

各线城市名单

2.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

超大城市是中国官方划分的城市规模的分类之一,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超大城市广州

我国以往的城市规模划型标准确立于1980年,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当时的特大城市的标准是100万人以上,标准中没有超大城市这个分类。

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条规定: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但是这部规划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废止。

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标准按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

(1)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2)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

(3)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500万,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4)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至100万;

(5)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根据《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相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106座大城市,其中7座超大城市,14座特大城市,14座Ⅰ型大城市,71个Ⅱ型大城市。

全国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21座,其中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有7座,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特大城市有14座。

中国一线城市和超大城市有哪些(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总结)

中国500万以上城市

7座超大城市分别是: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天津、成都。

位居第一的上海城区人口为1987.3万人,接近2000万大关;分列二、三位的北京和深圳城区人口也都超过了1700万人。

中国一线城市和超大城市有哪些(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总结)

中国一线城市和超大城市有哪些(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总结)

中国超大城市分布

14座特大城市分别是:

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14座Ⅰ型大城市分别是:

南宁、石家庄、厦门、太原、苏州、贵阳、合肥、乌鲁木齐、宁波、无锡、福州、长春、南昌、常州。

中国大城市以上名单

71座Ⅱ型大城市则包括了5个省会城市、62个普通地级市和4个县级市。4个县级市分别是江苏的昆山、浙江的义乌和慈溪、福建的晋江,全部来自东南沿海地区。义乌更是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城区人口规模超过所在地级市的县级市。

3.国家中心城市——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此概念最早在2005年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依据《城市规划法》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提出。

2007年,由原建设部上报国务院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中指出: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

中国一线城市和超大城市有哪些(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总结)

国家中心城市分布

国家中心城市是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层级之上出现的新的“塔尖”,集中了中国和中国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

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定位

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成都等5个城市属于是是国家支持和建设中的。

值得一提的是,身兼四大一线城市和超大城市的深圳,没有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4.直辖市——省级行政区划

直辖市这个概念大家应该是最熟悉不过的。直辖市是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之一,是直接由中央人民政府所管辖的建制城市,行政区划级别与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相同,相当于省一级。

直辖市上海

我国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4个直辖市,分别是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直辖市变迁简史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共设有11个中央直辖市,即

北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上海、南京、武汉、广州、重庆、西安。

1949年11月,增设

天津

为中央直辖市;1950年10月,增设

旅大

为中央直辖市;1952年11月,

南京

降为江苏省省辖市;1953年7月,

长春、哈尔滨

升格为中央直辖市。至此,全国一共有14个中央直辖市。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其余11个直辖市均并入邻近省降格为省辖市。

1954年7月,西南大区北碚市并入重庆市,

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

据此,6个大区行政机构撤销,

北京、上海、天津

仍为中央直辖市。

天津因在1958年并入河北省由直辖市降格为省会所在的省辖市,

1967年1月恢复直辖巿地位。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

设立重庆直辖市

,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共43个区市县,面积82402.95平方千米,3002万人。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

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5.计划单列市——具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的市

国家计划单列市,即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简称“计划单列市”,是指在行政建制不变的情况下,省辖市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国家计划单列市的财政与中央挂钩,但不一定就与所在省财政完全脱钩。实际执行中,存在计划单列市仍需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和比例向所在省区上缴一定的财政收入的情况,即“单列不脱钩”。

计划单列市曾实施过几个时期,而且随着国家发展情况和行政区划的调整变化,城市名单不断增减。

第一次计划单列时期在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计划单列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这两次国家计划单列市的管理受中央和所在省的双重领导,但以省领导为主。

中国一线城市和超大城市有哪些(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总结)

计划单列市情况

第三次计划单列时期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经过一系列调整变化,形成了现有的国家计划单列市格局。1993年,我国共设立14座计划单列市:

重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宁波、厦门、青岛、武汉、成都、广州、深圳、西安

1993年7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印发《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规定除

深圳、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厦门

这6个非省会城市仍保留计划单列市外,其余省会城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全国计划单列市由14个减少为6个。

1997年6月,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其计划单列市地位自动取消。

5个计划单列市

余下的5座城市的计划单列市地位一直延续至今,分别为

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6.副省级城市——行政架构为副省级的辖市

副省级市是中国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省辖市,将部分城市定为副省级市,不仅有利于加快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副省级市的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行政级别为省部级副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职务列入《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其职务任免由省委报中共中央审批。

副省级市行政级别正式施行于1994年,

其前身为计划单列市

根据1994年2月25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文件(中编[1994]1号),原14个

计划单列市(重庆、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和济南、杭州

共16个市的政府机关行政级别定为副省级。

中国一线城市和超大城市有哪些(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总结)

15个副省级城市分布

1995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关于副省级市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编发[1995]5号),明确将上述16个城市定为“副省级市”,但是在行政区划类别上,副省级市仍为省辖市,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管辖 ,受省委、省政府领导。

1997年重庆恢复为中央直辖市后,副省级市减少为15个。

中国现有15座副省级市:

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

其中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是计划单列市,其它都是省会城市。

总结

以上关于城市分类的各种概念,有的是从城市商业和经济发达程度来划分,例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有的是从城区人口规模划分,例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还有国家城镇规划体系划分,例如国家中心城市;有的是从有的是从行政区划、城市管理权限和级别来划分的,例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

这其中后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直辖市是一种行政区划,计划单列市是一种经济管理权限,副省级城市是一种行政级别架构,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和行政区划调整变化,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重庆升级为直辖市后,丧失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地位;15座副省级城市前身为计划单列市。

中国一线城市和超大城市有哪些(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总结)

中国主要城市分类情况

并且还有很多城市是有多重身份的,几种划分里都有它的身影,例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成都

既是一线或新一线城市,也是超大城市,除深圳外还都是国家中心城市,4个是直辖市,3个是副省级城市;

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这5座城市

兼有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双重身份,有的还是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无论从哪个纬度划分,它们都基本能反映和体现出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人口规模、重要性和地位等。这些城市在中国排名前列,是最著名和重要的城市。

以上是 中国一线城市和超大城市有哪些(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总结)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49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