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有几个区县(带你了解平顶山市区县详情)

平顶山,河南省辖地级市

别名鹰城,现辖2市4县4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平顶山市常住人口为4987137人。

今天,我们聊聊河南省的平顶山市。与周边的传统地级市不同,平顶山市下辖了10个区县,其中,下辖的各个县、县级市,基本上从洛阳、许昌、南阳等地拼凑而来。那么,平顶山市为何有10个区县呢?

平顶山市有几个区县(带你了解平顶山市区县详情)

首先,我们聊聊河南省的具体情况。河南省是我国中部六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粮食大省、人口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的统计数据,河南省总人口9900多万,仅次于广东省、山东省,排名全国第3位。除了西部、南部、西北部的部分山区以外,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平原为主,非常适合耕种。从古代历史上,河南就属于重要的产粮区域之一。

因此,出现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目前,河南省仍然是重要的粮食、蔬菜供应地。目前,河南省下辖了17个地级市。分别是: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许昌市、新乡市、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漯河市、焦作市。此外,还有一个省辖市很特殊,那就是济源市。

平顶山市属于河南省17个地级市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的资源重镇。2021年,平顶山市总人口570多万人。2021年,平顶山市的GDP总量达到了2600多亿。目前,平顶山市下辖了4个区、4个县、2个县级市,合计10个区县,分别是: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叶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舞钢市、汝州市。

与周边的传统地级市不同,平顶山市下辖的各个县、县级市,基本上是在七八十年代逐步划入平顶山市的。在此之外,基本上隶属于南阳、许昌、洛阳等地。那么,平顶山市10个区县的区划格局,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三朝几百年的调整和完善,进行各方面的细化,逐步形成了内陆各省的基本框架格局。截至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河南省的基本大体框架,已经形成,下辖了9个府、4个直隶州,分别是:开封府、河南府、彰德府、怀庆府、卫辉府、归德府、南阳府、汝宁府、陈州府、许州、陕州、汝州、光州。

当时,汝州属于直隶州,下辖了4个县,分别是:伊阳县、鲁山县、宝丰县、郏县,基本上就是平顶山的主体部分。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时期。河南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各地军阀相互争夺,对河南各地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河南各地先后遭受了旱灾、黄河改道等灾害,百姓们的日子很苦。

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发展经济的新时期。进入50年代以后,我国陆续开始了156个重要项目,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在河南省内,陆续组建了各个地级市和专区。起初,平顶山市下辖的大部分区域,基本上都隶属于许昌专区管理。在鼎盛时期,许昌专区管理了20多个县、县级市。

50年代前期,平顶山附近,陆续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钢铁、煤炭、石油、橡胶等各方面的资源。为了全力开采平顶山的煤炭资源,1955年,河南省组建了平顶山煤矿筹备处。1956年,进一步提升为平顶山矿区。平顶山矿区直接隶属于河南省管理,不隶属于许昌专区管理。

不过,平顶山矿区的管辖范围有限,仅仅管理了矿区和生活区,至于周边的乡镇,仍然隶属于许昌专区管理。1958年,在河南省新一轮的区划调整中,平顶山矿区被更名为平顶山地级市,与周边各个专区平级。同时,为了扩大平顶山地级市的管辖范围,1960年,许昌专区的宝丰县被撤销,宝丰县下辖的各个乡镇,划入了平顶山地级市管理。

1961年,宝丰县重新组建,重新划入了许昌专区管理。平顶山地级市被降级为县级市,划入了许昌专区管理。不过,平顶山的资源非常重要,属于河南省的资源重镇。1964年,平顶山县级市被提升为平顶山特区,再次脱离许昌专区管理。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调整为地区以后,河南省下辖的各个专区,陆续更名为地区。

平顶山市有几个区县(带你了解平顶山市区县详情)

1970年,平顶山特区再次更名为平顶山地级市。1977年,许昌地区的舞阳工区办事处被撤销,组建了舞钢区,划入了平顶山市管理。1979年,舞钢区再次划入了许昌地区管理。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进行了各方面的区划调整。

1982年,许昌地区的舞钢区,第二次划入了平顶山市管理。1983年,为了扩大平顶山市的管辖范围,许昌地区的宝丰县、鲁山县、叶县等3个县,划入了平顶山市管理。1986年,许昌地区被撤销,组建了许昌地级市、漯河地级市。在这一过程中,原许昌地区的襄城县和郏县,划入了平顶山市管理。同一年,洛阳市的临汝县,划入了平顶山市管理。

平顶山市有几个区县(带你了解平顶山市区县详情)

这一阶段,平顶山市的主城区,划分为新华区、卫东区。再加上外围6个县和舞钢区,合计有9个区县。随着平顶山市各地的持续发展,1988年,临汝县被撤销,组建了汝州县级市。1990年,舞钢区被撤销,组建了舞阳县级市。1996年,平顶山市的襄城县,重新划入许昌市管理。同一阶段,平顶山市的主城区,进一步组建了湛河区、石龙区。

截止这个时候,平顶山市4个区、4个县、2个县级市的区划格局,已经彻底形成,合计10个区县。当然,出于发展经济的实际需要,进入21世纪以后,平顶山市陆续组建了新城区、高新区等几个区。不过,这几个区属于功能区,情况特殊,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平顶山市 市树——香樟 市花——月季

2013年4月19日,由平顶山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

香樟,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在北方地区比较少见,在南方城市是一种常见的行道树,它也是一种经济树种。

月季,是中国本土名花,深受国人喜爱,在国内城市中是常见的绿化花卉,也被很多城市定为市花、县花。

舞钢市 市树——桂花树、枫杨 市花——紫薇

2006年11月9日,由舞钢市人大常委会(届数不详)第33次会议审议通过。

桂花树,是中国传统花木,桂花的品种很多,一般在秋季开花,现在正是满城桂花香的时节。

枫杨,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4、5月份会开花,常用作行道树,也是一种经济树种。

紫薇,有“百日红”之称,花期较长,一般在夏秋时节开花。

汝州市 市树——楸树 市花——梅花

2016年3月18日,经汝州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决定,市树为楸树,市花为梅花和牡丹。2017年11月9日,汝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最终决定市花为梅花。

楸树,是中国本土树种,国内南北方都有种植,一般5、6月开花,是有名的观赏树、行道树,也是经济树种。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一般冬春季节开花。

鲁山县 县树——望春玉兰(辛夷)树 县花——杜鹃花

去年12月9日,由鲁山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鲁山是辛夷的主产区之一,县内多有种植,目前还存有数十株古树,尤其在团城乡有一株千年“辛夷王”。

杜鹃,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主要分布于山区,每年4、5月份杜鹃花开,给山峰穿上靓装。尧山镇、四棵树乡都是杜鹃花观览胜地,2020年在四棵树乡开始举办鲁山杜鹃花节。

河南平顶山琳琅满目的美食盘点

1. 鲁山揽锅菜:

这是鲁山县的一道特色美食,有点类似于我们平常吃的杂烩菜。这道菜在鲁山县可是颇具盛名,因其食材丰富,味道美味,而且价格还比较亲民,不管是在当地还是在其他的地区,都有较好的口碑。吃这个还可以配上烧饼,满满的一大碗菜,加上一两个烧饼,不管是做体力劳动的民工,还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这都是一道既好吃又管饱的美味。揽锅菜和其他的杂烩菜唯一不同的就是用料上面,揽锅菜的用料特别的讲究,主要是以大肉、粉条、豆腐条、拳菜和一些时令性的蔬菜。

猪肉以后腿肉为最佳,肥瘦比例为8;2,最好是带着点皮。先把肉给煮制好,稍稍冷冻一下,切成厚厚的薄片,红烧过后再轻微地翻炒一下,随着油汁和香料的加入,肉就会变得香而不腻。这时把整个锅中的肉和料汁起到碗中,锅中倒油下入大白菜进行翻炒,炒至半熟时加入开水,再依次放入酥肉、豆腐、粉条、丸子,用小火煮大约十分钟,倒入肉和料汁,继续熬煮到粉条劲道绵软即可出锅。刚出锅的揽锅菜,咸香味美,喜欢吃辣的还可以再放点辣椒,口感甚佳,一口菜一口烧饼,吃的就是这个味!

2. 郏县饸饹面:

据传,早在千年前,唐朝时期的郏县就已经有饸饹面了。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就跟饸饹面有着不小的渊源。韩愈在为官时期,蔡州刺史反叛朝廷,韩愈奉旨前去平叛,历时四年,平息叛乱,生擒了刺史。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军队行至郏县城西的地方,韩愈便吃了一碗金钢饸饹面。由此看了,饸饹面已经有1200余年的历史了。

饸饹面是一种圆形的条状面制食品,面团经过机械的案床压制成粗细相同的面条,在锅中煮熟。煮熟后捞到盛有羊汤的碗里,撒上一把葱花和香菜,再来一勺羊油辣椒,搅合开了,香气扑鼻,吃上一口,就好像浑身的毛孔都被打开了一样,再喝上一口汤,那滋味简直了。

平顶山市有几个区县(带你了解平顶山市区县详情)

3. 叶县烩面:

叶县的烩面可谓是河南烩面界的标杆,名气散播于周遭十几个县市,属于当地的一道风味美食。制作方法也很简单,用羊肉炝锅,做烩面胚子用的是优质的高筋面粉,烩面汤是用新鲜的羊排骨和羊蹄骨熬制而成的。汤中放有香料,大料等,喝起来淡而不薄,香浓醇厚,煮熟的面条加入熬制好的肉汤,再配上焦香的辣椒油,色香味美。河南人爱吃烩面,是家喻户晓的事情,而每个地方的烩面都有各自的口味,但是既然能让周遭十几个县市都喜欢,那么叶县的烩面也确实有过人之处,有独特的秘方,不

以上是 平顶山市有几个区县(带你了解平顶山市区县详情)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322.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