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实行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科举制度创立的初衷和意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用来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由隋文帝开设科举制,随后隋炀帝增设进士科,唐太宗时期李世民正式启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到了武则天时期,开始增设武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可以说科举制在从隋朝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对中国历史及其以后的发展轨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篇文章就由科举制度产生的影响作为切入点,来进行分析。

在中国,考试制度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关于科举制度的首创时间,在中国的史学界也是始终存在着争议的,现认为较多的三种观点是汉朝,隋朝和唐朝,在这里我根据资料和查阅的文献更倾向于科举制度,是产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的一种考试制度。

古代实行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科举制度创立的初衷和意义)

1,科举制度创立的初衷

很多人认为科举制度的创立是统治阶级为了给天下的读书人一个平等的选拔官员入朝为官的机会,其实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在科举制度诞生之前,以前的封建王朝选拔官员是根据察举制和征辟制来进行官员的选拔的。通俗来说就是,在中央和地方国家通过一些有影响力的人,把他们认为好的和优秀的人推荐给皇上,然后由皇帝考核任免的一种官员的制度。

然而,在这种制度下,选举官员往往是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的。很多情况下,选拔出来的官员基本都是推荐人的亲属,或者跟推荐人关系十分亲密的一个团体。而在这种条件下,选拔上来的人也往往容易在中央或者地方和他们的推荐者形成政治上的小团体。这种小团体又往往会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在争夺的利益过程中,就难免会对皇权造成掣肘,甚至有可能和中央实行的政令相悖,这也要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一种中央的政策下达不到郡县的一种现象。

尤其是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的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在隋文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在首都长安附近,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长安为中心的政治集团关陇集团,由关陇贵族组成的关陇集团在帮助隋文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曾发挥重大的作用,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也为自己集团内部攫取了大量的利益,基本上控制了当时隋朝统治阶级的整个官场框架组成。并逐渐与皇权产生了纷争,这也是隋朝的隋文帝和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的直接原因。

为了打破官僚世家对于官场的垄断,避免在政治上出现冗官的现象,在唐朝建国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同样选取了沿用科举制度,并正式把科举制度定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到了武则天时期,武则天为了打击政治对手对于军事集团的垄断,迫切的需要一批不是出身于官僚世家的中下层军官,已加强对军队的掌控,武举制度也就由此诞生了。

到了唐玄宗时期,又进一步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增加了考试的科目。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完善,在唐玄宗时期,诗词歌赋已经成为了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科举制度也正式成为了唐朝统治阶级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并逐渐被广大社会的知识分子所接受。,

2,科举制度对于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科举制度的考试过程中,它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以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于大一统集权政治需要的一种考核选拔官员的形式。

在这种形式下,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上,唐宋时期,中国形成了一种学风鼎盛的现象。因为在科举制度下,考生必须了解的就是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也正是这种原因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唐诗宋词的繁荣。在唐朝时期,比如盛唐时期的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便是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到了宋朝时期,又出现了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等人延续了科举制度在考场上的繁荣。

古代实行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科举制度创立的初衷和意义)

唐宋八大家

同时,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经过科举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才往往具有进取精神。唐宋时期开放的思想,也可以让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才能够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政治抱负。最为典型的当属于发生在宋朝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和明朝的张居正改革。这些由读书分子主导的改革,都在极大程度上给帝国积累了财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也正是因为科举制度的推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敏而好学的风气,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子们学习上的积极性,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学习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也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求学,教学的良好风气,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开始通过科举制度融入了官场,实现了自己终生的报复。可以说科举制度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3,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在科举制度创立之初,确实选拔出了一些不受世家官僚主义控制优秀人才。但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在古代官僚市场的全面应用,一些科举制度带的局限性也逐渐浮出水面。

因为科举制度,它局限于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又过分的强调了规矩和按部就班的重要性。这也就造成了在这种制度下选拔出的人才,往往容易出现那种不知变通的书呆子的现象。

古代实行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科举制度创立的初衷和意义)

同时,科举制度的兴盛,也让很多当权者看到了巨大的诱惑,在巨大的利益的诱使下,很多考生和当权者之间的龌龊交易比比皆是,在考场上,科举舞弊的现象层出不穷,科举制度的政治化造成了以天地君亲师的教育为主的一个教育观念,这种观念造成了以师门传承的裙带关系为主的一种社会群体,而这些官员之间互相拉帮结派,各个之间互相攻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封建王朝的中央体系的工作效率,官场上盛行官官相护的不良风气。,

4,逐渐沦为工具

到了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为了进一步的加强中央集权,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在明代的时候,明朝将八股文作为了标准的考试文体,同时,考生必须以发扬孔孟之道和朱熹思想为主题来作答试卷,里面很难再掺杂自己的任何想法,极大地限制了广大学子们的发挥。

这种限制广大学子们思想的做法,确实为统治阶级选拔出了满足统治阶级需要忠诚官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中国古代百姓的思想,局限了中国古代的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同时,在这种科举制度下,能被统治阶级所选用的人才往往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人的结果则往往是名落孙山,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人们读书的目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更多的侧重于功名利禄,这种功力下的学习观,极大地制约了当时读书人的思想,甚至可能在社会上产生一些消极的奇葩的存在,就像清朝的“孔乙己”一样,就是很多读书人受科举制度荼毒的真实写照。

在社会上,由于科举制度往往可以给进士及第者带来优越的荣誉感,这些普通人在出人头地之后,很难保持其高尚的德行,这也就造成了科举制度下的陈世美比比皆是,抛妻弃子之者大有人在,极大的丑化了读书人在社会上的形象。

科举制度的发展也造成了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向的倾斜,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沿袭儒家传统文化,从而缺少了对科学的研究和探索,造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在科技上落后于西方的现状。

5、科举制度历史影响

科举考试既是教育制度,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即人才的培养与选拔的制度主要的影响是正面的。科举实施之后,激发了普通家庭的学习热情,起到了普及文化的作用,提高了普通人的文化素质。科举考试在考题方面也有可取之处。科举考试主要是考核学子的文章写作能力,并且以此间接考核了阅读能力。这一总的原则做法,甚至比现在的高考更合理。

作为一种制度,即官场对人才的选拔制度 则比较复杂。一方面,科举考试让普通家庭的读书人有了走上仕途的机会,这有利于提升从政者的文化素质,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科举瓦解了世家大族,从此社会的中间阶层不复存在了。整个社会只有两个阶层,上层是权利集中的皇族及其支持者,下层是人数广大的物质财富生产者。社会缺乏一个稳定的中间层。科举考试之前,中国的周代社会有稳定的中间层,就是封建贵族,汉唐之间的世家大族也是社会的中间层。欧洲中世纪也有稳定的中间层,这个中间层对上起着制约皇权的作用,对下起着教化民众的作用。没有了中间层,上层权利不受任何制约,而下层民众的道德水准亦大大降低。固然,科举考试促进了下层人的读书热情,但科举考试考核的只是智力,与道德没有关系。而道德也无法通过考试来检验。社会失去了一个稳定的中间层,这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后期的面貌。

结论

综上所述,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5000年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一个伟大发明。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用人制度,打破了世嘉门阀对于中国古代官场的垄断,使更多的读书之人和饱学之士可以进入到古代的各级政府任职。同时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推动了唐诗宋词的繁荣,取得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成就,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用工,读书,爱好,学习的良好美德,影响后人博大精深。

但同时,科举制度后期逐渐沦为了封建统治阶级奴役百姓,以八股文为主体的落后考试方式也很难在祈祷为统治者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反而限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造成了晚清官场上冗官的现象,并且制约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史上从科技和文化上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最终,科举制度也终于在清王朝覆灭的前夕被一举废除。

以上是 古代实行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科举制度创立的初衷和意义)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20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