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有哪些城市(黑龙江13个地级市的市名由来)

1、佳木斯

黑龙江有哪些城市(黑龙江13个地级市的市名由来)

佳木斯是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古驿道,这里生活着满族的先祖肃慎,以后又称挹类人。佳木斯之称起源于何时,没有确切记载,只是到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在《康熙皇舆全览图》上,在佳木斯地区上被与写作“甲母克寺噶珊”。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出版的《盛京、吉林、黑龙江标注战绩图》上,又以满汉文字称“嘉木寺屯”。按满语解释,佳木斯为驿丞,噶珊为村,所以佳木斯为“驿丞村”或“站官屯”。1888年,由依兰旗署高“东兴镇”,后因重名,恢复沿用佳木斯至今。

“佳木斯”一词,一说赫哲语,意为“骨头”或“尸体”。

2、鹤岗

鹤岗地名是由满语及赫哲语演变而来的。无论是满语,还是赫哲语,“鹤岗”都与鹿有渊源。古时候鹤岗叫“鹤立冈”,满语即马鹿圈“的意思;而赫哲语称“鹤立冈”为“豪日根”,意思是打鹿取茸角的好猎场。“鹤岗”赫哲语为“赫克”,即“满意”的意思,意为在鹤岗一带打猎,总能满意而归。

1908年(清光绪34年),曾奏准于鹤立岗添设鹤冈县,终因人烟稀少,没设置成功。

1925年7月1日鹤岗煤矿公司开始动工修筑鹤岗铁路,1926年11月铺设完成,1927年1月1日矿山至莲江口铁路正式运营,于是,人口开始聚集,商贾往来,形成了集镇,称“矿山镇”。

1939年6月设置鹤立县,兴山街划归鹤立县管辖。1944年1月,伪三江省公署将兴山街改为鹤岗街。

1949年11月24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兴山市改为鹤岗市。

1957年1月,将汤原县的峻德乡划给鹤岗市管辖。同年7月,将鹤岗市管辖的宝泉岭农场划归萝北县;11月,将汤原县的吉祥、永发、振兴乡划归鹤岗市。1958年8月,将由省直辖的鹤岗市划归合江专区。同年11月,将宝泉岭农场划入鹤岗市。1959年1月,将汤原县的裕德公社和鹤立镇划归鹤岗市管辖。1960年12月10日,省人民委员会批准鹤岗市升为地级市

3、伊春

黑龙江有哪些城市(黑龙江13个地级市的市名由来)

伊春市,以汤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

伊春,蒙古语“依逊”,意为“九数”。

1945年春,伪汤原县公署于伊春设立伊春街。1949年10月设置伊春镇。

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下设南岔等5个森工分局。为了适应森林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松江省人民政府于1952年7月报请设置伊春县。同年9月29日,东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函告:“经中央内务部批示,同意将汤原县伊春林区划出,成立伊春县,县府设在伊春街”。12月1日,伊春县政府正式成立,由松江省直辖。

由于森林工业的迅速发展,1955年底,全县人口剧增到23万人,且政权组织与党的组织、经济组织不相适应,1957年7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伊春县,设置伊春市(地级),以原伊春县的行政区域为伊春市的行政区域,市人民委员会驻伊春镇。伊春市由省直辖。

4、黑河

  黑河的得名,正因为水色黑,因而被称为黑河。
  黑河流域位于红原弧形构造的内侧,受弧形构造的控制。在早更新世时期,这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断陷成湖,汇集周围山地水流,自成独立水系,称为唐克湖,后逐渐成为沼泽。白河、黑河就是在这一沼泽区发展而成的,所以这两条河除上游丘陵区有较明显的河谷外,大部分河段河流都在盆底沼泽间串流蛇曲,水系发育为湖串形。
  黑河沼泽遍布,湖泊众多,这些沼泽地区,河道平缓,排泄不畅,底层又为粘性土质,渗透性差,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而且日照强烈,植物生长繁茂,有利于泥炭、沼泽发育。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黑河”。

5、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为黑龙江省下辖市,“齐齐哈尔”名字来源自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因世界珍禽丹顶鹤在此栖息,又名鹤城。

6、大庆

1959年4月,钻探工人最初在黑龙江省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发现了油气。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工人们赶在1959年9月26日实现了油井喷油。从而,在这一地区发现了我国规模最大的油田。这一发现,令当时尚处极端贫油情况下的中国人民无比激动和兴奋。当时的黑龙江省第一书记欧阳钦,亲自将这一地区命名为“大庆区”。它解释取用这个地名的原因是,“一庆在这里发现了大油田,二庆建国十周年,三庆本省农业大丰收,四为和山西省的煤都大同市区别开。”大家都认为这个名字起得好,随后便有了“大庆油田”之称。1977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大庆市。从此,在祖国的版图上又多了一个“明珠”城市。

7、绥化

黑龙江有哪些城市(黑龙江13个地级市的市名由来)

绥化市原名“北团林子”,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设置厅治时取名“绥化”。“绥化”一名的含义,一说“绥化”系指绥楞阁山(又名绥林阁山),二说“绥化”意为“吉祥、安顺”,三说“绥化”是满语,意为“艾蒿”。

1905年1月29日(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奉批照准,绥化厅升改为绥化府。1913年1月23日,黑龙江省都督府按各府、厅、州一律改县的规定,令将绥化府改为绥化县。县署驻绥化城。

8、哈尔滨

说法一:

哈尔滨就是小肚子旁边儿的两块肉。就是肚囊的意思啊。但是这个肚囊究竟是怎么解释呢?看看《御制增订清文鉴》成书于乾隆36年1771年。上面写着一个这个满语字发音是卡乐宾,就是肚囊的意思,又叫哈乐滨,

什么意思呢?肚囊的意思,也就是现在人说的小肚子,这个肚囊的意思就是引以为这个地方非常富庶。富庶之地,小肚子都鼓起来了,过去有钱人吃的好的胖子才能小腹鼓起来,引以为哈尔滨是个富庶的好地方!

说法二:

最早时,努尔哈赤还在女真部落当一个伙夫,后来逐渐得到重用,在万历二十六年时,被当时的女真部首领升为进京大使,带着一帮手下去北京进贡。在路过今天的太阳岛的时候,努尔哈赤看这个地方环境非常优美,于是便问周围的人,此地叫什么名字。手下回答说:此地名叫晒网场。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随行的文官站了出来,说:我看此地就叫哈耳滨吧,哈是依照将军的姓,耳是天上的太阳,像极了我们部落中姑娘带的耳环,滨寓意着水上村。

9、牡丹江

牡丹江市是因一条名为牡丹江的河流大致上呈逆时针方向穿城而过。那么,牡丹江这条河流的名称又是源自哪里呢?

我们都知道,牡丹江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牡丹岭,“她”弯弯绕绕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海林市、林口县)、哈尔滨市(依兰县),全长726公里,流域总面积为37023平方公里。

其一是因为发源于穆丹哈达而得名。实际上,很久以前在牡丹江镜泊湖(牡丹江干流一个大型堰塞型湖泊)以上称为“穆丹”叫“穆丹江”,而“穆丹”在满语中意思是“蜿蜒曲折”,直到清代才改为牡丹江,这大概是因为满清王朝取牡丹“花开富贵”和“繁荣昌盛”之意。

10、七台河

七台河来自朝鲜族语言,在七台河建市之前,聚居在(现)勃利县杏树乡的朝鲜族居民称呼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为齐得和(音译)。

后来成立七台河市后沿用了这个说法,但在原来基础上作了部分修改,音译为现在的七台河。

另外,流经现在老一百附近的“七台河”的确为一条河的名字,但这条河的命名是由七台河市的名字而来,并非由河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名字。

现在,由于历史变迁,在原来的七台河附近又形成了一条新的河流,人们(根据政府)把这条新的河流成为新七台河,于是就有了现在新老七台河之分。

11、双鸭山

双鸭山这个地方,原先有两座山的样子非常形似卧鸭的山峰,故此命名为双鸭山。因为一些原因,这两座山如今已经看不出鸭子的样子了。

双鸭山,也可能来自满语:sunja 五,也就是五个山。看一下双鸭山市区的卫星地图,你也许会找出5个山头。自然环境所得的名字,汉语翻译谐音来双鸭山。

12、鸡西

黑龙江有哪些城市(黑龙江13个地级市的市名由来)

鸡西因地处鸡冠噶珊(满语,今鸡冠山)之西而得名。因其位于鸡冠山以西,遂名“鸡西驿”(今鸡冠区),故有鸡西之称。1957年,撤销鸡西县,建立鸡西市。

13、大兴安岭林区

 说法一:

大兴安岭,古代称为大鲜卑山,为北魏王朝皇室拓跋氏发祥地。《魏书·序纪》提到拓跋鲜卑起源时,记载:“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
  “兴安”连起来发音就是“鲜”,可见“大兴安岭”实际是“大鲜岭”的误读谐音,即大鲜卑山。

说法二:

兴安系满语,意为“极寒处”,因气候寒冷,故名。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相对而得名。

以上是 黑龙江有哪些城市(黑龙江13个地级市的市名由来)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185.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