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首经典闺怨词作,怀人伤远闺妇意,离愁别恨词中存

诗以言志,词以抒情,在表达人类情感方面词比诗更胜一筹。尤其是有关闺怨方面的作品,在表达思妇细腻、缠绵的感情,词比诗更生动、具体,更传神,更自由。


1.《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词作。此词写的是在深秋暮色中女主人公独立玉阶远眺时一刹那的情思。上片写寒碧的山光林色笼罩在如织的暮烟之中,随着暮色越来越浓,高楼上的女主人公的愁思也越来越重;下片写在高楼上远眺的女主人公的感情流动,揭示了女主人公愁思的具体内涵。全词结构呈网状,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与《忆秦娥·箫声咽》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五:徐士俊云:词林以此为鼻祖,其古致遥情,自然压卷。


2.《忆秦娥·箫声咽》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0首经典闺怨词作,怀人伤远闺妇意,离愁别恨词中存

《忆秦娥·箫声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词作。此词上片伤别,下片伤逝,伤今怀古,托兴深远。上片开头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梦见当年繁华,梦醒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片过拍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蕴含其中。全词气魄雄伟,动人心魄,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沈际飞:太白此词,有林下风气。《忆秦娥》词,故是闺房之秀。(《草堂诗余正集》)


3.《望江南·梳洗罢》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20首经典闺怨词作,怀人伤远闺妇意,离愁别恨词中存

《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词作。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千帆”二句窈窕善怀,如江文通之“黯然销魂”也。


4.《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唐】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是唐代词人韦庄的词作。此词写思妇对征人的怀念。上片写小搂远望。一个“独”字写出她上楼并非为了赏景,而是怀念远人的表现;第二句写出所望的地点是“玉关”,以显示征人去地之远。“芳草路”虚实相生,有芳草萋萋,王孙不归的感叹。“消息”三句是“愁望”后的行动,表现了无可奈何的伤感。下片写空闺叹息:望落花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潸然泪下,罗衣湿透。结末二句,是女主人公的特殊心理活动:千山万水与征人相隔遥望,但自己却未去过。妙在“不曾行”三字,她归怨于不曾行千山万水,故梦魂难觅。翻腾一笔,声哀情苦。


5.《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五代】顾敻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

砌花含露两三枝。

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

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

绣襦不整鬓鬟欹。

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是五代词人顾敻的作品,写春闺幽怨。上片头二句写女主人公在风吹月照下,倚屏发愁。“砌花”三句既写花,又写人。“如啼恨脸”,形象秀丽,可爱堪怜。下片“香烬”句,突出闺中凄凉,“可堪”句交待凄凉的原因是情人失约。“绣襦”句表现她无心妆扮。最后二句,将情绪引向遥远处,境界略开。结尾“涯”字,与“时”、“枝”、“仪”、“期”、“欹”相押,都是韵脚。该词以景抒情,以情动人。


6.《献衷心·见好花颜色》

【五代】欧阳炯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

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

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

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

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

《献衷心·见好花颜色》是五代词人欧阳炯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抒写春恨。上片写女子美丽的容貌和她在月圆时的幽恨;下片抒发美人迟暮、空阁怀人的春怨。

李冰若《栩庄漫记》:“‘三五夜’,‘月明中’,忽加入‘偏有恨’三字,奇绝。”


7.《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南唐】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20首经典闺怨词作,怀人伤远闺妇意,离愁别恨词中存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是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作。这是以女子口气写的一首闺怨词,写一位痴情女子对冶游不归的男子既怀怨望又难割舍的缠绵感情。全词语言清丽婉约,悱恻感人,塑造了一个内心情怨交织的闺中思妇形象,也涵纳了更广泛的人生体验。这首词连用了三个问句:“几日行云何处去?”“香车系在谁家树?”“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一次比一次问得更迫切,从而描绘出女主人公越到后来越濒近绝望的心情。这是一种层层加码式的手法。双燕尚懂得归来而人却不知,离愁被春光撩拨得像纷纷扬扬的柳絮,漫天飞舞,使你在梦里也觅不到踪迹。作者以轻灵缥缈之笔写朦胧梦境,怨而不怒,蕴藉深婉,可谓别开新境。

陈廷焯《词则·大稚集》卷一评此词云:“低回曲折,蔼乎其言,可以群,可以怨,情词悱恻。”


8.《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南唐】冯延巳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

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

《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是南唐词人冯延巳所写的一首思妇念远之小令。词人将时间集中在一个清秋之夜,将环境集中于一所闺房之内。在以内环境描写人物心态时,又以外环境进行氛围的渲染,从而使人物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


9.《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五代】冯延巳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

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

负你残春泪几行。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是五代词人冯延巳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闺情词,上片咏草起兴,以芳草喻离恨,进而写出女子凤楼独居的苦楚,下片先写梦境,后写女子所居的环境,进一步表现抒情主人公念远的愁情。全词语言明自雅丽,笔法离合自然。这首词摆脱花间词人对妇女容貌与服饰的描绘,而转向人物内心感情的刻画,在词史上有一定影响。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起二句情景并美。下阕梦与杨花迷离一片,结句何幽怨乃尔!


10.《清平乐·春光欲暮》

【五代】毛熙震

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

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清平乐·春光欲暮》是五代词人毛熙震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春景的描写,含蓄地透露了人物内心的离别相思之情。诗人以风华之笔,运幽丽之思。全词写得清新柔美,婉转多姿。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东风”六字精湛,凄艳。


11.《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王国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尔。 (《人间词话》)


12.《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全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用语自然,辞意深婉,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尤为传神。

陈廷焯:连用三“深”字,妙甚。偏是楼高不见,试想千古有情人读至结处,无不泪下。绝世至文。(《云韶集》卷一)


13.《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描写思妇念远的愁情。上阕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游人深切的怀念;下阕借景抒情,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全词突出一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约,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以及对杳无音讯的无情之人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笔调细腻委婉,语言浅白,情感朴实;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表现出特有的深曲婉丽的艺术风格。

唐圭璋:“此首写别恨,两句一意,次第显然。分别是一恨。无书是一恨。夜闻风竹,又揽起一番离恨。而梦中难寻,恨更深矣。层层深入,句句沉着。”


14.《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

【宋】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为代言体,以思妇的口吻诉说内心的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歌妓们的深怜痛惜之情。上阕写刚起床的思妇,重以景衬情,描写人物的外表现;下阕表现思妇的心理,深入到理想情趣,写内心的悔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词语言明白浅显,直写歌妓们的闺房生活,冲破了当时蕴藉典雅的词风,成为柳词中“俚词”的代表作。


15.《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宋】苏轼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少妇见物动心的“愁”情;下片写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写少妇秋日思念郎君的“愁”情与寂寞。


16.《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0首经典闺怨词作,怀人伤远闺妇意,离愁别恨词中存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十:“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梁绍壬谓:只起七字已是他人不能到。结更凄绝。”《白雨斋词话》卷二:“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17.《祝英台近·晚春》

【宋】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祝英台近·晚春》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抒写别情的闺怨词,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与情人分手后春光流逝,春愁难止;下片写日夜盼郎归来,并化用成句抒写凄婉别愁。此词章法绵密,以春归人未还,给合上下片,词面上不着一“怨”字,却笔笔含“怨”,欲图弭怨而怨仍萦绕不休,而一片怨语痴情全在转折之中,充分显示了婉约词绸缪宛转的艺术风格。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首三句言送别之地,后五句言别后之怀,万点飞花,离愁亦万点也。下阕明指伊人,归期屡卜,而消息沉沉,惟有索之梦中,孤灯独语,其深悔杨枝之遣耶?结处“春带愁来”三句,伤春纯是自伤。前之《摸鱼儿》词借送春以寄慨,有抑塞磊落之气;此借伤春以怀人,有徘回宛转之思,刚柔兼擅之笔也。


18.《倦寻芳·香泥垒燕》

【宋】卢祖皋

香泥垒燕,密叶巢莺,春晦寒浅。

花径风柔,著地舞茵红软。

斗草烟欺罗袂薄,秋千影落春游倦。

醉归来,记宝帐歌慵,锦屏香暖。

别来怅、光阴容易,还又酴醿,牡丹开遍。

妒恨疏狂,那更柳花迎面。

鸿羽难凭芳信短,长安犹近归期远。

倚危楼,但镇日、绣帘高卷。

《倦寻芳·香泥垒燕》是南宋词人卢祖皋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开头五句,以工细的画笔描绘春景。“斗草”二句,由写景转入写人,反映闺中人的倦游情绪。“醉归来”三句,回忆当初男女双方春日相聚的欢乐与温馨。下片写分别之后女方对男方的愁怨相望之情。前半六句,写春末几种花的开放让女主人公痛感光阴之易逝,更加怀念意中人。后半五句,写双方天各一方,音信难通,越发使人整日惆怅,难以为怀。末二句以景结情,更显出女主人公愁怀浩茫。全词对春日景色和春闺女子形象都进行工笔细描,风格艳丽,含蓄蕴藉,一派清新词风。


19.《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明】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明代书画家、诗人唐寅的词作。此词以女子口吻,表现离别相思之情,是一首闺怨词。上片表现思妇对所思之人忠贞挚爱的心理,下片正面描写为情感而自我封闭状态中的思妇形象。全词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20《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20首经典闺怨词作,怀人伤远闺妇意,离愁别恨词中存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此词假托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被抛弃的幽怨之情。全词格调凄婉,语言流畅,富有哲思。

以上是 20首经典闺怨词作,怀人伤远闺妇意,离愁别恨词中存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4617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