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来历与风俗习惯

七夕节的来历与风俗习惯

每一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被称为七巧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这一节日始于一个关于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从古到今,每年的这一节日都有一些传统式的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夕节的来历与风俗习惯,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七夕节的来历与习俗

七夕节的来历

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的身后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传奇天上的织女星,在一次临凡的过程中喜欢上了一个普通人,两个人悄悄私定终身。这件事情被玉皇大帝知道以后火冒三丈,一声令下将织女星带回了宫中。而神牛被两人的感情打动,悄悄自己用触须划到了一条星空,从今以后,两个人只有隔河相望。而王母也不忍心见到织女星受相思之苦,因此悄悄帮助他们在每年的七夕碰面。

从今以后,七夕就成为了传统式的情人节,许多异地的恋人,无论如何也要在这一天里见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民俗也有很多关于七夕的说法,例如七夕这一天是一定会雨天的,由于七仙女与男公关这一天相聚一定会抽泣,而他们的泪水便会化为降水。

七夕节的习俗

(一)吃七巧果

每到传统佳节,特色美食必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同新春佳节与饺子、端午节与棕子、中秋节与月饼等,七夕节自然也有它独有的特色美食——七巧果。七巧果又被称为“乞巧果子”,《东京梦华录》中称作“笑厌儿”,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并会制成瓜果蔬菜花草植物等样子。据记载,在宋代市大街上就已经有七巧果售卖了。

(二)种生

这是一个比较历史悠久的习俗,又被称为“五生盆”或“生盆栽花盆”,南方地区有的地方又叫“泡巧”。在七夕节前几日,大家会到木工板铺上上多层土,并种下粟米,使它冒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着一些小茅屋、花草植物在上面,制成小村落的样子,称之为“壳板”。有时也将黑豆、豆豆、麦子等种入碗中,等它冒出嫩叶,再换红、绿线绑成一束。

(三)为牛贺生

在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中,老羊为了帮助男公关超越广州天河,让男公关自己把皮揭了下来,促使男公关可以依靠牛皮革过广州天河见织女星。为了纪念献身精神的老羊,在七夕节这一天,儿童会采收野草放在水牛角上,为此祭拜老羊,表明出老羊的尊敬。

(四)拜祭织女星

这个活动基本都是女士参与,七夕节的夜里,在月光下摆放桌椅板凳,并在桌子上摆好茶、酒、新鲜水果、五子(干桂圆、大枣、榛子仁、花生仁、瓜)等物品。大家一起围坐餐桌前,一边吃着瓜果蔬菜小点心,一边向织女星默默地许愿。

(五)穿针乞巧

这应该是最早的乞巧节方式了,在汉代就有一定的记述。《西京杂记》中提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在七夕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女子都是会走出家门,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的针和线女红,根据穿针的方式乞巧节。

(六)晒书晾衣服

晒书晾衣服在古时候非常流行,有记述诸葛亮本来为躲灾装疯卖傻,结论因晒书被捕,由此可见古时候晒书晾衣服是多么流行的事儿。不过这种风俗习惯到魏晋时期变成名门显摆财富的机会,因此也招来了许多文人雅士的瞧不起。

(七)拜魁星

这一风俗习惯和浪漫七夕节没有太大的关联。民间故事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古时候士子考中状元会称“大魁天地士”或“一举夺魁”,这里面的魁指的就是魁星。在古代人来看魁星主考官,为了能金榜提名在这一天知识分子会拜祭魁星。

有关七夕的古诗

1、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的词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树,正世间、天空愁浓。

云阶月地,锁车万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此去经年才见,想愁思、别恨难穷。

牛朗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2、《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似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怎祥,须邀织女星弄金梭。

每年乞与世间巧,不道世间巧已多。

以上是 七夕节的来历与风俗习惯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3993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