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暑节气的习俗主题活动

2022小暑节气的习俗主题活动

小暑节气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排名十一。它从7月7日或8日逐渐,至7月22日或23日完毕。这时恰逢头伏前后左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小暑节气的习俗主题活动,一起来看看吧!

小暑节气的习俗活动

文件目录

小暑节气的习俗主题活动

小暑饮食注意事项

小暑养生的方法

小暑节气的习俗主题活动

1、斗蛐蛐之乐:《周书》上说:“小暑之时温风至,后五日蝈蝈居壁,后五日鹰乃自学。”温风其实就是蒸发的暑热,它分毫吹没动树上的枝干。“促织甚细微,哀音何迷人。”蝈蝈旧称“促织”,大家在听到蝈蝈的鸣叫声后,常常会为辛勤的织女星伤感。

2、晒字画衣服:小暑正逢六月初六日“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起源于宋朝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福之节。这也是宋代皇帝在三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凉面”之因,故名天贶节。民俗也有:晒字画、衣服等风俗习惯。传奇此太阳升起晒后,去潮,去湿,除霉防虫。故有:“六月六,晒绿红”的说法。

3、“吃炒面”与“进汤饼”:故时有“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这也是古时候六月伏日吃面条的演化。最迟在南北朝时期的时候就已风靡。《荆楚岁时记》中载:“六月伏日进汤饼,名叫辟恶”。这是因为先秦以后,六月伏日进汤饼,已明确目的是“辟恶”。

4、小暑尝鲜:以往民俗也有“小暑尝鲜”风俗习惯,即农户将新割的水稻碾碎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先祖,随后每个人吃尝鲜酒等。听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因此,民间有小暑吃黍,小暑吃谷一说。谚曰“头伏箩卜二伏菜,三伏还可以种乌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水饺是民间风俗,伏日大家食欲不佳,往往比常日削瘦,俗此谓暑热,而水饺在民间风俗里恰好是健脾开胃解馋解饿的食物。

5、头伏吃水饺是民间风俗,伏日大家食欲不佳,往往比常日削瘦,俗此谓暑热,而水饺在民间风俗里恰好是健脾开胃解馋解饿的食物。山东省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蛋医治暑热,头伏的早晨吃鸡蛋,不要吃其他食材。徐州人头伏吃牛肉,称之为“吃伏羊”,这类风俗习惯可追溯到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平陵伏羊一碗汤,无需医仙开方子”之观点。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本地民谣歌曲“六月六接女孩,新麦饼羊汤”。

6、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营养元素,Vc钾和膳食纤维素较多,具备清热解毒益气养血消滞等功效,合适夏季服用鲜藕以文火煨烂,切成片后加适量纯蜂蜜,可随意服用,有安眠入眠之功效,能冶疗气血两虚失眠症。

<<<返回目录

小暑饮食注意事项

1、宜口味淡,食蔬菜水果

小暑季节的多雨、持续高温,更促使原本就在那夏天归属于多发症的消化系统疾病,更为高发频发。

因此,这一季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并且饮食要控制,不能贪吃、过多;并且饮食搭配以口味淡,颇具营养成分最合适。

2、甜瓜好,慎点吃

在高温天气难忍之际,如在户外运动比较多,有时会感到不适。就像人们在阳光底下暴晒,经常容易出汗喘气,这便是“暑邪伤津耗气”的表达了。解暑生津止渴的食物有很多,而味道生津润的甜瓜则有较好的清热生津实际效果。若因受暑而出现躁热口干等表现,可选择服用。但是因为甜瓜寒性,虚寒体质的人若服用过多,则容易导致胃脘痛、腹满等胃肠不适病症,不能不小心。

3、饮用水足,补水份

持续高温炎热的夏天,无论运动强度尺寸都一定要补充糖分;千万别等口干时候饮用水,是因为口干表明身体已经少水了。

4、清补凉,健脾养胃

于体内湿气较盛之际可以考虑采用一些有清热解毒袪湿作用的食材和中药材,市井有一种名叫“清补凉”的方子,原材料一般有黑豆、淮山药、莲籽、伏苓、薏米仁等,有清热祛湿健脾胃之效,可添加适量猪瘦肉作汤服用。但是需注意现成的“清补凉”灌汤包含有原材料不一,宜先资询中医的意见采用。

5、多喝汤清热去火

小暑节气当人流汗较多、血液耗损比较大的情况下,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糖分,又有益于吸收消化。喝汤水最好是喝绿豆汤,绿豆性凉,具备清热去火的功效。黑豆加一些食材或药品可制成清热去火可口的汤,如黑豆香薄荷汤、绿豆南瓜汤、黑豆薏苡仁汤、黑豆金银花汤。此外,用西爪皮和花生仁各100克,麦芽糖、薏米仁各50克,熬成料汁喝,都有很好的清热去火的作用。

6、多吃粥补阴健康养生健脾养胃

多吃粥食品类,是中国传统的保健方法,对于身体大有好处。用以降暑的粥品有小米粥、荷叶粥、鲜藕粥、生芦根粥等。也可用决明子茶、贡菊各15克,梗米60克,老冰糖适当熬成粥,做为小暑的清凉饮料。此外用白心红薯、介菜适当添加梗米中熬成粥吃,有消暑出汗的作用。

<<<返回目录

小暑养生的方法

“中医讲健康养生要切合季节,夏季该热就要热,该流汗就要流汗。”中医学提议,我们应该沿着阳长的规律,采用以热制暖的“热养”法。

经常吃“暖食”。俗话说得好,“冬吃萝卜夏吃姜,无需医生开药方”。山东淄博市祖方中医学疑难病症研究室提议,夏季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姜片、黑糖一起泡茶后服食效果明显。尽量少喝冷饮,多喝热茶,“茶水有利于皮脂腺大量出汗,可以达到排热的效果。并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水平,把船运送至全身。”

用热水泡脚。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温水洗脚能够提供它动能。中医学表明“热则血液循环、寒则凝血四项”。温水洗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顺畅,提升脚部的血夜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加快新陈代谢。

洗热水澡。热水洗澡或蒸桑拿可让身体的血管扩张,有益于人体散热、身体排毒,并且能够补充阳气。“切勿长期呆在封闭的空调房里,那般最伤气血。”中医学提示说。

加强锻炼。夏季健身运动有利于出汗,可加快身体内的新陈代谢,提高热融入,提升身体调整人体体温的功能。运动时,最好选择早上起床早上时候,由于身体早上的气血比较弱,这时候锻练能够补阳气。还要根据身体素质挑选适当的运动方法。

<<<返回目录

以上是 2022小暑节气的习俗主题活动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3980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