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端午节节日的来历

中国端午节节日的来历

端午,又被称为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祭神拜祖、祈愿驱邪、庆祝游戏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文化名节。下面是小编用心推荐的中国端午节节日的来历,仅作参考,热烈欢迎阅读文章!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为每一年农历五月初五,由驱毒辟邪的节气风俗习惯衍生出全国各地多姿多彩的祭拜、游乐、健康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拜司马迁、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肉粽、龙舟竞赛、除五毒等。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述,司马迁,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威王的大臣。他提倡求贤授能,国富民强,力主联齐抗秦,遭受皇室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司马迁遭馋去职,被逐出国都,放逐到沅、湘河段。她在放逐中,写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离骚》、《天问》、《九歌》等永恒诗文,独具一格面貌,影响深远(因此,端午又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兵攻破燕国京东。司马迁眼见自己的中华民族被入侵,痛彻心扉,可是自始至终不忍心放弃自己的中华民族,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命诗作《怀沙》以后,抱石投泪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精神协奏曲。

传奇司马迁去世后,燕国老百姓悲痛出现异常,陆续涌到泪罗江边去悼念司马迁。渔夫们划起船舶,在湖上往返捕捞它的'真容。有一位渔民取出为司马迁准备的三角饭团、生鸡蛋等食物,“扑腾、扑腾”地扔进河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大家见后陆续效仿。一位老医生则用来一坛雄黄倒入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图片水兽,以防损害屈大夫。

之后为怕三角饭团为蛟龙图片所食,大家想到用楝落叶包饭,外缠锦丝,发展成粽子。之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赛、吃肉粽、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留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

在我国民俗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贺的活动都是各式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诸多方式:

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是端午节的关键风俗习惯。据说始于古时候楚国人因不舍得忠臣屈原投江去世,人们划艇追逐解救。她们蜂拥而至,追至洪泽湖时看不到足迹。后每一年五月五日赛龙舟以怀念之。借赛龙舟驱除江中之鱼,避免鱼吞掉司马迁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实际上,“龙舟竞赛”早就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在急锣鼓声中划刻录成龙型的木舟,做竞渡手机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趣味性的节目。

之后,龙舟比赛除纪念屈原以外,在各地大家还付予了不一样的寓意。

江浙地区赛龙舟,兼具留念本地出生的近现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舟上,锣鼓喧天,往来穿行,水上水下,场景迷人,独具一格乐趣。贵州苗族老百姓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办“龙船节”,以庆贺栽秧获胜和恭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们则在泰国泼水节龙舟比赛,留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一样中华民族、每个地方,赛龙舟的传说各有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泊的地区,每一年端节都需要举办颇具自身特色的龙舟竞赛主题活动。

端午节的诗句

1、楚人悲司马迁,千古意未歇。精魄飘在哪,父老乡亲空哽咽。迄今仓湖上,投饭救难耐。遗韵成竞渡,嘶叫楚山裂。——苏东坡《屈原塔》

2、官衣亦知名,端午节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3、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4、高咏诗经楚辞酬午日,天崖节序匆匆忙忙。榴花不像舞蹈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诸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子浓淡上年同。试浇桥底下水。今昔到湘南。——陈与义《临江仙》

5、见说高家滴粉好,试灯风中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6、节分端午节自谁言,千古传言为司马迁。堪笑楚江空霭霭,不可以洗的直臣冤。——文秀《端午》

7、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8、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9、美酒沈醉酬新春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东坡《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0、西湖比西子,杭州西湖人脸两奇特。苍蒲角黍家家户户节。水戏雷龙,十里画帘揭。盘丝无尽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旅游船犹言催归楫,遮莫傍晚,天坠有圆月。——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11、小包团冰浸白砂糖裹,有全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失衡名《端午》词断句

12、醉看葵柳怀往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略读《离骚》些老头子。——高箸《重午怀旧》

13、欲向碧海蓝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14、沈湘人去尘事,劝君休人们对酒,感时怀古诗。慢啭莺喉,轻拍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15、端午节临中夏,时草窗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6、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光闹少年儿童。——《京都元夕》

17、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18、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引魂。——宋祁《屈原祠》

19、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青玉案·元夕》

20、玉漏银茶具犹言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21、粽团桃柳,迎门共饮,把苍蒲、旋刻本人人。——秦观失衡名《端午》词断句

22、舣彩舫,看龙船两组,波心连破。奇特。难画处,激发海浪,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轿车雷电,夺罢联赛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23、每年端午节风兼雨,似为司马迁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24、中山市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25、三百里人连袖舞,一时天空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26、入袂微风不碎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东坡《浣溪沙端午》

27、无效果艾符趋风俗习惯,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天天添白头到老,榴锦每年照眼明。——殷尧潘《端午日》

28、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恰好是浴兰季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鱼家傲》

29、竞渡深悲千古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30、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石团。死者良自苦,世人反为欢。——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31、彩条轻缠红玉腕,小符斜挂绿云鬣。丽人相遇一千年。——苏东坡《浣溪沙端午》下阙

32、看不到上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33、若花变老,轻风贵在,未减佳辰相聚。趣腊酒深斟,苍蒲细糁,围坐在从子女。还同子美,江村支书夏,闲对燕飞鸥舞。——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以上是 中国端午节节日的来历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3964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