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兰节的习俗及传统食物_1

孟兰节的习俗及传统食物

中元节是道士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物质,二者可以相对应,通常是根据同一宇宙论: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兰节的习俗及传统食物,我希望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孟兰节民间风俗

中元普渡

中元是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许多人会到农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中间,择日以酒食、红糖饼、水果等贡品举行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百家亡灵,并祈祷自身全年的平安顺利。相对庄重者,乃至找来僧、道念经做法念经亡灵。有人会在这段时间,抬出来地藏王菩萨、目连王佛等佛象置放灵台、或请艺师饰演驱魔师高手钟馗(有些是请艺师操纵钟馗之傀偶),以消除逝者亡灵的怨气。

祭拜土地资源

七月十五,坊间还风靡祭拜土地和农作物。将贡品撒进农田。烧纸钱之后,再换裁成碎条的五色纸,盘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奇可以避免雹子围攻,得到大秋大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开展祭拜。定襄县民俗文化将麻、谷悬架门首。

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作“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上说:“羊,祥也。”甲骨文字《卜辞》之中称羊通祥。由此可见古时候,羊这些小动物,一向意味着吉祥如意之意。旧京及东北地区的农村,民俗时兴七月十五由外公、小舅给小表弟送活羊的习俗。传奇此风俗习惯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相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袭击凌虐其母的小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新修姐弟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需要给沉香木送一对活羊,听说这也是取二郎神和沉香木之母“杨”姓的楷音,以重结俩家之好。此后民俗留下小舅送活羊的习俗,之后慢慢演变为送一正对面羊。

七月十五节日期间,民俗女性风靡面塑主题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最先依据家中实际有总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赠给晚辈的花馍要揉成平型,称之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期待晚辈别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赠给老一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之为面人,意喻子孙满堂,福寿双全;赠给同辈的花馍,要揉成鱼型,称之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己经没有那么严苛讲究了,彻底根据主人家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各样造型的馍都是有。平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很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装点以花、鸟、彩蝶、蜻蜒、荷兰鼠。块头靠前要小,作为走亲访友,看朋友的礼物。这种面塑煮熟之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起来惟妙惟肖,每一件都能够称之为绝佳的手工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活技艺的节目了。

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四大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贺节日。但是人鬼之别,因此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因素阳,鬼为阴;陆为阳,水是阴。水中神密昏黑,让人想起传说中的幽魂炼狱,亡灵就在那里沦落。因此上元节张灯要在陆上,中元张灯是在水里。今天的放河灯,成为了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家的盂兰盆会仪规看来,放河灯仅仅其中的一个小程序,并不是看起来多么的重要。但在民间的孟兰节俗实践中,放灯乃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又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基座上面灯盏或焟烛,中元夜放到江河湖泊当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饿死鬼。现代女作家孙亚《呼兰河传》里的一段文字,是这种风俗习惯的最好诠释:“七月十五是一个四大鬼节;死掉的阴魂怨鬼,不可托生,缠绵悱恻在地狱里十分苦,想托生,又找不到路。这一天倘若有一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要托生”。一般从阴曹地府到凡间的这一条路,十分黑,若没有灯是看不到路的。因此放灯这件事情是件善举。由此可见活着的谦谦君子们,冲着那已死的'怨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祭魁星

永和县知识分子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别人於孟兰节屠羊赛神,俗传这般可让羊只提升生产制造。又赠肉给诸亲朋好友,家贫无羊者则蒸脸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院以麦屑做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里祭拜,称之为“行田”。马邑县民孟兰节以麦面作儿童的样子,名叫“面人”,互送朋友家的小孩。忻县农户於孟兰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烧袱纸、结鬼缘

吴县市住户孟兰节以锡箔折锭,沿线焚烧,此谓“结鬼缘”。仪徵县全国各地尚时兴一种纸鬼,内置碗灯,有赌徒、醉鬼、大老官这些。宜兴县孟兰节河里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学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村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小麦面粉和糖做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市放河灯时,在木船装点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之为“度孤”。

四川省俗以中元拜祖烧袱纸。将要冥币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私收人叫法和名字,私收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长。俗传七月十五阎王殿闭,每家都需要“施孤送孩”。广州一带大家拿纸扎“花盆底”,上面冥币及贡果,端在手上,在房间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里,原来居民,还不舍得回去的亡灵,一切饿死鬼,都请上花盆底,送你们回家罗!”讲完后面到房外焚烧。

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吃濑粉

在孟兰节那一天,东莞市有吃濑粉的习俗,并且基本上在整个东莞市都通用性。自然,不一样规划区,吃濑粉的方法或是有所不同的。濑粉,是东莞人寿辰的传统食品,喻意白头偕老,多福多寿。

东莞市最出名是烧鹅濑。烧鹅濑,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大骨汤,那要用整只鸡、大块肉、块状骨,加很多特殊中药材和香辛料熬煮。吃的时候,将濑粉在开水中烫一烫放进碗中,随后再加上一大勺大骨汤,汤粉再铺平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

2、蒸脸羊

旧京及东北地区的农村,民俗时兴七月十五由外公、小舅给小表弟送活羊的习俗。传奇此风俗习惯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相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袭击凌虐其母的小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新修姐弟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需要给沉香木送一对活羊,听说这也是取二郎神和沉香木之母“杨”姓的楷音,以重结俩家之好。此后民俗留下小舅送活羊的习俗,之后慢慢演变为送一正对面羊。

这一民俗文化的另一说法是,妈妈为嫁人的女儿用白面塑一双羊,自然还需要煮熟,并且羊头还需要缠挂上红布。娘家人要构成一支中小型送羊团队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出手割开面羊,并把切下来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方面“面牛肉”直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过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注重是“陈羊见新羊,连年有余粮。”新姑爷切过羊后,要吃羊头,嫁人的女儿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性老人左邻右舍,以表幸福美满,分享喜庆吉祥。

3、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日期间,民俗女性风靡面塑主题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最先依据家中实际有总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赠给晚辈的花馍要揉成平型,称之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期待晚辈别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赠给老一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之为面人,意喻子孙满堂,福寿双全;赠给同辈的花馍,要揉成鱼型,称之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4、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孟兰节这一天,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怎么回事?原先“鸭”便是“压”,取其楷音,吃鸭子就是为了压着亡灵。更何况凤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约怕积下恶怨,不愿返回原来地方),所以选脚板平扁的家鸭也在情理之中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孟兰节吃鸭是由于传奇去世的先祖会到孟兰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因此,活着的人要送些家鸭下来,好让鸭子游泳载她们回家,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传统式,一到四大鬼节就吃鸭子。

5、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镇,许多村民在孟兰节当日都是会吃扁食(一种以小麦面粉和糖做成畚箕形的食品)。现在也有人把扁食称为水饺,实际上扁食和水饺大不一样。扁食和饺子的差别,首先在皮,次之在馅。

以皮而言,饺皮偏厚,而扁食皮薄如纸,晶莹透亮。水饺馅少,小到仅有拇指那么点,因而饺子的块头也非常小,一碗饺子虽然也是有十多个,但碗中却只占据三分之一,其他都是汤,而且饺子的馅比较单一,多见生猪肉加些荤菜和调味品。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但肉类食品、菜类都可入馅,连鸡、鸭、鱼、蟹、油炸馓子、嫩黄豆这些都可以入馅,且尤其注重配搭,鸡脯配莴笋,生猪肉配茼蒿,生鸡蛋配苋菜这些。

6、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浙江天台,孟兰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肉粽的食物。流传,饺饼筒是济公活佛所留下来的:济公活佛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余很多菜,感觉很消耗,还把这种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服用,这种行为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广为流传至民俗。

制做饺饼筒,先要将馅炒好放在一边预留。常见的馅有生猪肉、牛肝、鸡蛋丝、豆油皮、毛笋、豆面、莴笋、豆芽菜、海带丝、虾干等。再将事前备好小麦面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张薄薄的圆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后将食物按序裹在糊拉汰皮里,要做到不可以裹得太“胖”,也无法裹得太“瘦”,否则就不好看了。饺饼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黄并油光发亮。

孟兰节又被称为为何节

孟兰节,又叫七月半、四大鬼节、盂兰盆节、斋孤、施孤、亡人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道士称之为孟兰节,佛家称之为盂兰节,民俗古称四大鬼节,七月半。流传那一天,炼狱大门口开启,阴曹地府的亡灵会放禁出去。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流荡,彷徨于一切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陆续在七月里以念经做法等事举办“普度”以广泛念经孤魂野鬼,恐防他们为祸人间,又或祈祷亡灵协助看病和庇佑家宅平安。因而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佛家观点

佛家将该节起名叫盂兰盆节,听说盂兰盆能够解先忙倒悬之苦,举办盂兰盆会是根据汉朝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而念经历代祖先的法事。

佛家历史典故

流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错事,去世后成了恶鬼,目连知道后十分难过,就应用法术,将一些饭食交给妈妈吃,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作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对他说,务必结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是以千味五果,放置盆里,供奉十方佛家弟子,其母方可济度,目莲依佛祖之意做事,其母最终获得摆脱。之后这一传奇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化,从供奉佛家弟子转变成供奉亡灵。每一年到农历七月中,大家都是会宰鸡宰鹅,魔归云烧衣,祭拜由阴曹地府出来的恶鬼,用于解决其怨恨,不至于为祸人间。长此以往,就有了盂兰盆节这一节日。

道士观点

道士全年的盛典分三次(合称之为“三元”)

正月十五日称之为“上元节”——通常是举办降福的典礼。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用于饶恕亡灵的罪。(中元法事要为亡灵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彻底消除罪恶,仅仅缓解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长眠)

十月十五日称之为“下元”——是为有过错得人消除恶运

流传七月炼狱大门口对外开放一个月,每一个无主孤魂全从阴曹地府出去,到凡间找东西吃,因而各地方都纷纷在这里一个月举办“普度”的祭祀仪式。过去,全国各地轮着开展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分配得满满的,造成饿死鬼的嗜酒、殴斗事情﹔后来普度便统一在七月十五日举办。

民俗称呼

施孤是广东潮汕对孟兰节的称呼,斋孤是江淮一带对孟兰节的称呼,略有不同的英文,节日周期时间由七月初至七月底,可自己选择。

以上是 孟兰节的习俗及传统食物_1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39454.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