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离休高官有月俸吗?为什么有些人80岁仍在做官?
唐朝伟大的诗人、思想家贺知章以前读过一首有名的诗文《回乡偶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少年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生在鼎盛,一生官运成功。可是当她返回故乡时,在孩童们的眼里只不过一位须发皆白的来源于远方的客人。尽管,贺知章在盛世大唐朝中以上是赫赫有名的名人,但总归离开故乡早已50多年,当时已经是一位86岁的老人。那样为什么贺知章在86岁才可以辞官,我国古代的高官是否有退休制度呢?
实际上,在我国古代有“致仕”规章制度,其实就是官员的退休制度。自然,唐朝制订“致仕”的目的在于操纵朝中官员规模,让官吏们依据封建社会礼教(《尚书大传.略说》:“医生七十而致仕,老韩村里”),自身申请退休。自然,因为唐朝“致仕”政策是让高官自主申请办理,加上皇上会杜绝一些关键官员的“致仕”申请办理,因此很多高官会常年在朝中出任高级官员,直到他年老力衰,无法再为官府法律效力。因此,在唐代不但出现贺知章86岁“致仕”的现象,实际上柳公权也就是在80几岁才主动提出的。
也许是吸取了唐朝经验和教训,因此宋朝针对高官“致仕”在年纪、人体两个方面都作出了要求。年纪层面,再次保持70岁“致仕”传统的。但对于一些“虽未得七十”的大臣,假如“昏老不胜其任”也要申请办理“致仕”。并且,宋朝除开激励高官自主申请办理“致仕”以外,还明文规定“文武官年七十之上不由自主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不难看出,宋朝官员的“致仕”逐渐从一种官员的主动个人行为,转化成了朝中的一种强制性规章制度。
到明清时代,“致仕”的年纪进一步降低,明代早已明文规定61岁就能明确提出“致仕”。到清代有关“致仕”的工作纪律要求还更为优化,针对文武官与将领的年纪作出了不同类型的要求。在其中针对将领“致仕”的年纪进一步降低,偏将下列达到61岁一律离休。并且对不同级别将领还作出了具体规定,参将54岁、游击战51岁、都司和守备区48岁、把总数千总45岁。文将“致仕”的年纪尽管临时保持70岁,可是也只是对于那些贡士、内阁首辅等官员特殊的要求,而“京察二、三等工作人员”的致仕年纪下降至了65岁, 而部、院属官在55岁就能明确提出“致仕”。
自然,高官尽管务必“致仕”,可是这些人在退休以后,仍然可以享受非常高的待遇和月俸。在唐朝,高官“致仕”以后不仅把再次享有其在职人员阶段的月俸,还因有着一块朝中赐予的永业田,因此民间无疑是富贵人家。据调查,唐朝一个造成男丁的年薪在20万元左右。而“致仕”的大臣,从九品到一品,她们收益等同于一般丁男一个家庭的60倍到114倍。自然,这都只是月俸和房租,其他收益还没有测算以内,由此可见唐朝高官在“致仕”以后,还可以享受非常高的“退休金”工资待遇。
到宋朝,因为人浮于事过多,因此在高官“致仕”以后,早已不能像唐朝那般享有所有的月俸,因此明文规定,“应曾担任文武双全职事恩许致仕者,并为半奉(俸)”,其实就是多给一半的月俸。可是,在宋朝通常会在高官“致仕”以前,提高它的品级和官衔,这会让她在“致仕”以后,也能够享受可观的“退休金”。除此之外,宋代会到高官“致仕”以后,让他的自身出任一些名存实亡的官衔,再享有一份月俸。
不难看出,古代中国自唐之后,对官员的退休制度和退休工资都是在逐步完善,但依然避免不了贺知章86岁才可以“致仕”的情况,终究有一些高官皇上暂且不能离去,而有的人则迷恋官职舍不得离开。
以上是 古时候离休高官有月俸吗?为什么有些人80岁仍在做官?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3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