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介绍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你知道重阳节的起源吗?让我们来看看重阳节的起源介绍。欢迎咨询!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词中就提到了九九重阳。屈原的《远游》写道:把重阳聚集在帝宫里,从十天开始就看清都。。这里的重阳指的是天,不是节日。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友书》中明确写道,重阳的饮宴:岁月来了,九月九日突然重复。九是阳数,日月并应。俗嘉其名,认为适合长久,所以享受宴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了明朝,九月重阳,皇宫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登上万岁山,以畅秋志,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清朝。
重阳节敬老的由来
重阳节是夕阳红的象征。重阳节,秋高气爽,五谷芬芳,是收获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重阳节是老年人节,象征着成熟和夕阳红。
九九与久同音,意思是长寿、健康、长寿。九九重阳是双九重叠,日月并阳。人们认为这一天很特别,值得庆祝,应该特别对待。用它来象征年高德少、年德并应的老人,是最合适的。所以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是很自然的。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事亲敬的优良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不仅仅是一个反对年龄歧视、融合代际关系、减少家庭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问题。重阳节是老年人节的指导和倡导,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尊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好举措。
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是礼仪之邦。我们一直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更加关心和陪伴老人。
重阳节三大习俗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是攀登。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攀登节。无论攀登到哪里,都没有统一的规定,通常是爬山,爬塔。
当然,人们爬山不仅仅是爬山,还要看山上的红叶野花,喝酒吃肉,享受,让爬山和野宴更有吸引力。隋朝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旅,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隋朝的风俗习惯与后人相似。《梦粱录》卷南宋五年: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故事就是日本的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盛开。崔尾在摄展上试图寻找高处。看苍崖万人,云护晓霜成阵,知我和君来。古寺倚修竹,飞阈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和登高观景的魅力。
因为重阳是秋节,节后草木开始枯萎,所以称重阳节野游为辞青,对应三月春游郊游的说法。清潘荣陛的《帝京时代胜》记载:(重阳)有治一整天都在郊区喝酒,叫‘辞青’。这也是一个诗意的名字。
赏菊
九月初九,也是菊黄蟹肥的时候。菊花一簇簇,一簇簇,竞相开放,千姿百态,十分可爱。人们喜欢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还喜欢菊花坚强的气质。在深秋的寒风中,只有菊花争奇斗艳,让秋天更加生气艳丽。正因为如此,赏菊的直保留下来。在萧瑟的深秋,菊花会和菊花展也在一些地方的公园举行。不像春天,吸引了很多游客。重阳节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说菊花和菊花酒起源于晋代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著称,以诗著称,以酒著称,也以爱菊著称;后人效之,便有重阳赏菊的习俗。为了更接近陶渊明,老文人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相结合。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农历九月也被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盛开的重阳节,观赏菊花成为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以后,赏菊的习惯特别繁荣,不限于9月9日,但仍是重阳节前后最繁荣的。
插茱萸
插山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山茱萸,又称越椒和艾子,是一种对内脏有益的药用植物。在晋朝,人们意识到了它的药用价值,并开始种植它。在重阳时节,人们把山茱萸折下来插在头上,据说它可以抵御寒冷和灾难。此时,山茱萸的作用被夸大了,成为了驱邪的神。
唐代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非常普遍。古人认为重阳节插山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用香袋把山茱萸放在里面,插在头上。大部分是女性和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性也佩戴。晋代葛洪《西经杂记》记载了重阳节佩茱萸。宋代,人们还给茱萸和菊花起了两个雅称,叫茱萸避邪翁,叫菊花延寿客。
以上是 重阳节的来历介绍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2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