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苏轼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红梅苏轼用哪些艺术手法

北宋诗人苏轼的七言律诗《红梅三首》出自《苏轼诗集》。诗歌托物言志,以红梅傲然挺立的性格,表达了自己超脱的心情和不愿随波逐流的骄傲。这个词是作者在黄州降职期间因为读了北宋诗人石延年的《红梅》而写的。这句话与红梅独特的性格密切相关,既艳如桃杏,又冷如冰霜,傲然挺立,表达了自己的超脱情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骄傲。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原文《红梅三首》

【其一】

怕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

假装是小红桃杏色,余孤瘦的雪霜姿态。

寒心不肯跟春,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和青枝。

【其二】

雪花开得晚,怎么独占上春?

也知道造物含深意,所以施朱发妙姿。

细雨,千颗泪,轻寒瘦

杂早桃杏不应方便,枝条已有微酸。

【其三】

幽人自恨探春晚,不见檀心未吐。

丹鼎夺胎是宝,玉人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穠香已透肌。

乞与徐熙新画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翻译《红梅三首》

红梅花害怕悲伤,渴望睡觉,所以它迟迟独自开放;这是因为它担心它美丽的脸会不合适,被世界怀疑。所以,要故意打扮成浅粉色的桃杏色。然而,红梅的枝条仍然保持着孤独和瘦削的外观,在经历了霜雪的考验后,呈现出强烈的姿态。梅花的心适应寒冷,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展现自己的美丽,露出淡红色的桃杏色,只是酒后的红晕无缘无故地露在美丽的脸上。老诗人不知道梅花的性格;梅花和桃杏怎么能从外观上区分绿叶和绿枝?

以上是 红梅苏轼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红梅苏轼用哪些艺术手法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28372.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