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殿试之后的考试是什么

科举考试" title="古代科举考试">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是县、府、院、乡、会、殿。科举制度是日本、朝鲜、越南等鲜、越南等受中国影响的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从科举考试开始到清光绪31年(1905年)(1919年世界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结束的越南阮朝),科举考试持续了120多年。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乡试、中央省试和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

乡试介绍

唐宋时称“乡贡”、“解试”。考试由各地州、府主持,一般在八月举行,因此又称秋季。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含首都)举行。所有通过科学考试、年科和记录的学生生、阴生、官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逢子、午、毛、酉年为正科,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也在八月。各省考官均由皇帝任命。中试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亚元,第三、四、五名叫经魁,第六名叫亚魁。原则上,中试者取得了选官资格。所有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会试介绍

会议考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又称春季考试或春季考试。考生为各省举人,录取人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所谓会试者,共一个地方,科艺比赛。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议在北京内城东南部的贡院举行。会议考官4人(明代为2人)称总裁,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官员,由部门派出。

以上是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殿试之后的考试是什么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17206.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