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经历过三个大干湿度气侯和涝灾周期时间变化趋势

湘江最宽的区域总宽为90-180公里,是黄河入海口(长江入海口)。长江入海口,就是指湘江在南海黄河入海口的一段海域,从江苏江阴鹅鼻嘴起,到黄河入海口的鸡骨架礁才行,约长232千米。长江入海口平面图呈三角状,窄口端江水总宽5.8千米,宽口江水总宽90千米。

湘江起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主流流过青海、青海省、四川省、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级行政单位(八省二市一区),于上海崇明岛东侧引入南海,总长6387千米,在世界江河中长短仅次非洲的白尼罗河和中美洲的亚马逊河,居全球第三位。长江干流宜昌市之上为上下游,长4504千米,水域面积100万公顷,在其中直门达至宜宾市称金沙江,长3464千米;宜宾市至宜昌市流域习称川江,长1040千米;宜昌市至湖口为中上游,长955千米,水域面积68万公顷。湖口以下为中下游,长938千米,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

湘江历史时间涝灾在时间上的分派也是不均匀。依据中国科学技术经济蓝皮书第5号《气候》公布的全国各地1000余年的“涝灾型年表”材料,经填补剖析得到长江中下游历史时间干湿度气侯和涝灾周期时间变化趋势。一千余年来,长江中下游经历过三个大干湿度气侯周期时间震动,其潮湿期和干旱期最少为120年,最多达220年,期间各包含3~5个小涝灾期。从20个世纪80年代开始,湘江进到一个新的性气候期。

以上是 长江中下游经历过三个大干湿度气侯和涝灾周期时间变化趋势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1519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