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及民间习俗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之为"夜"为了零食,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满月之夜的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让我们来看看元宵节的起源和民间习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元宵节的起源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了庆祝正月十五周勃勘平诸吕之乱,每天晚上都要出宫与民同乐。在古代,晚上一起吃饭,正月也叫元月。汉文帝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叫元宵节。司马迁创作了《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到15日,在端门外建国门,绵绵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数万人,从昏到晦。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就存在于秦朝。根据资料和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辛夜 甘泉宫祭祀太一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神的先声。
元宵节,原意上元节之夜,因为正月十五上元节的主要活动是晚上吃饺子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变成元宵节。元宵节之夜,街道和小巷灯火通明。人们欣赏灯笼,猜灯谜,吃元宵节,把新年前夜继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成为相传的习俗。元宵节在早期节日形成过程中,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后称元夕或元夜。受道教影响,又称上元,唐末偶称元宵。但自宋以来也叫灯夕。到了清朝,又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可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且为人所知。
元宵节的民间习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即元宵"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坚果、枣泥为馅料,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以是肉和蔬菜,味道不同。可以煮、油炸、蒸,有团聚的意义。陕西的饺子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里"滚"成,或煮司或油炸,热火,团圆。
2、闹花灯
闹灯是元宵节的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盛行,并沿袭后人。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灯放烟花高潮。因此,元宵节也被称为元宵节。在山西的县城甚至乡镇,这些居民集中在繁华热闹的区域。正月十五到来前,街上到处都是灯笼、鲜花和摇曳的灯光,达到正月十五晚的高潮。
3、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灯谜,是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传统民间娱乐活动形式,是古代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4、踩高跷
踩高跷,民间传统节目舞狮
是民间流行的群众技艺表演。高跷是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
5、舞狮子
舞狮在中国很优秀.民间艺术,每逢元宵节或集会庆典,人们都会用狮子舞来助乐。这种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6、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划旱船,又称跑旱船,就是模仿陆地上的船作,表演跑旱船的大部分都是女生。旱船不是真船。它们用两块薄板锯成船形,用竹木扎成,然后用彩布系在女孩的腰上。就像坐在船里一样,他们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边跑边唱一些地方小调,边唱边跳。这就是划旱船。
吃汤圆的注意事项
汤圆不宜多吃
饺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粘度高,不易消化,吃太多容易积累食物和腹胀。正常人吃饺子不超过两两个,最好是一两到两两个。最好在下午吃饺子,吃饺子后适当减少饭碗主食,避免家里胃的负担。消化能力弱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饺子。
汤圆不能当早餐
每年元宵节,我们都会准备很多饺子,有些家庭会冷冻作为第二天的早餐。事实上,饺子不适合早餐,一方面,饺子不利于消化,不能提供整个早晨的能量供应,但也缺乏必要的营养。早上空腹吃饺子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恶心、泛酸、烧心等不良反应。
此外,汤圆不适合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年老体弱、消化功能不全的人食用,三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汤圆。
以上是 元宵节的来历及民间习俗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1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