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介绍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节日。虽然全国范围广阔,人们知道的故事和传说也不同,但习俗基本上是统一的。下面的小边为您整理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介绍,我希望您喜欢!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最初是用来崇拜龙祖和祈祷邪恶的节日。据说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于5月5日跳入河中自杀。后来,人们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1.端午节吃粽子:粽子也是一种药膳。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粽子的粽叶更讲究。芦苇叶多用于北方,竹叶和荷叶多用于南方。

2.挂艾叶菖蒲:端午节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脏浊,所以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总是离不开芳香。

3.佩戴香包:端午节佩戴香包,既有避邪驱瘟的意义,又有点缀的风。香包里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丝布,香味四溢,然后用五色丝线串扣成索,形成各种形状的串,形形色色,精致耀眼。

4.喝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含汞有毒。一般喝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黄酒中加入微量雄黄。雄黄酒具有杀菌、驱虫、解毒的功效,能有效避免五虫入侵。

端午节的传说

传说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当时屈原22岁就当了医生,在楚怀王面前,楚怀王非常信任他。不久,楚国的奸臣看到屈原不顺眼,就在楚怀王面前不停地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听了诽谤,不再相信屈原。几天后,秦国的人骗走了楚怀王,软禁了他,不久他就死了。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被称为楚襄王。楚襄王把屈原赶到江南。据说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死于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放进河里是为了让鱼、虾吃饱,不再吃屈原的身体。

龙舟赛的由来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间活动之一。它在中国南方很常见,在北方靠近河流和湖泊的城市也有赛龙舟的习俗,其中大部分是划旱龙舟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曹娥、屈原、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英国,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正式比赛。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据说它起源于古代楚国人死于屈原,因为他们不愿放弃圣贤和大臣,许多人划船去拯救他们。他们争先恐后地赶到洞庭湖。然后每年5月5日划龙舟纪念。用划龙舟驱散河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比赛的习惯在吴、岳、楚盛行。

还有一句话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据说伍子胥因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在钱塘江波涛中,曹娥驾舟救人。5月5日,时间迎伍军,逆涛而上,淹水(《曹娥碑》)。后人划龙舟救伍员。

不同地区的人也给龙舟赛不同的含义。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和时间不同,但大多数河流、湖泊和海洋地区每年都会举办自己特色的龙舟比赛。

以上是 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介绍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13079.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