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雪节气由来和风俗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小雪的起源和习俗是什么吗?以下是2022年小雪节气的起源和习俗介绍。欢迎您阅读。

小雪节气的起源

小雪是24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的第2个节气,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小雪是反映降水和温度的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率较高的节气。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雨,寒则雪。小人,寒不深,雪不大。小雪节气是一种气候概念,它代表了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降水是气候的重要因素,包括降水、温度、光照等。小雪是反映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将雨、雪、冰雹等水蒸气凝结物从天而降到地面,气象上称为降水。这个节气之所以被称为小雪,是因为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气期间气候寒冷,降水不大,所以用小雪来比喻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也越来越多。

小雪节气的习俗

1、腌咸菜

俗话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小雪节气泡菜的习俗历史悠久,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主要是腌芥末和腌泡菜。芥末也被称为芥末,具有解毒肿胀、开胃消化、温气的作用。小雪过后,北方寒冷,古代南北运输不发达,所以不能吃新鲜蔬菜,所以每个家庭在小雪后腌泡菜,冬天吃,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成为一种习俗。

2、腌腊肉

在小雪季节,北方的习俗是腌泡菜,南方的习俗是腌腊肉。

小雪过后,南方的气温也急剧下降,空气干燥,非常适合腌制培根。此时是家里养猪的时候了,所以每个家庭都开始杀猪做香肠,腌培根,用传统的方法储存,直到春节只是享受美味的食物。俗话说:冬腊风腌制,保持冬天。

3、晒鱼干

小雪季节,除了中国南北腌肉的习俗外,台湾省还有晒鱼干的习俗。

台湾省有句俗话: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意思是每年小雪节气前后,乌鱼都会来嘉义县布袋,旗鱼、沙鱼肥美诱人。因此,当地人形成了在这个季节开始晒干和储存干粮的习俗。

4、吃刨汤

吃刨汤的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土家族,也是当地一年一度的杀猪迎新年民俗活动。

刨汤是指用热气依然存在的优质新鲜猪肉精心烹制而成的美味佳肴。这是一道主菜,用新鲜杀猪的血肉来奖励杀猪匠和招待客人。刨汤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吃的菜。只有在小雪前后,土家族人才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猪迎新年民间活动。

5、吃糍粑

俗话说:十月朝,汽巴禄烧。

小雪吃糯米糕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糯米糕是用糯米蒸制而成的食物。它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一种流行食品。它起源于古代农民祭祀牛神的供应,并逐渐演变成民间食品。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点

每年11月22日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小雪的时候,《月令七十二解》说:十月中旬,雨下得很冷,所以凝结成雪。小人物没有盛开的话。这时,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与小雪节基本一致。

虽然开始下雪,但一般雪量小,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强,暖湿气流活跃,也可能下大雪。比如1993年11月15日至20日,北方部分冬麦区下了大雪。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寒而会下雪,地寒不甚,雪不大。也就是说,在小雪节气中,由于天气非常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不太,雪次数少,雪量少,所以叫小雪。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日。

雪小,地上没有雪,这就是节气小雪的原意。小雪和雨、谷雨等节气一样,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11月。12月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约为–5℃~–20℃南方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会出现霜冻现象。寒冷对弱者和老年人的健康非常有害。

众所周知,强冷空气往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雪或局部暴雪。降雪有很多好处,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季干旱,冻结农田病虫害,有利于冬季旅游的发展。然而,降雪道路很滑,雪变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也会威胁牧区草原(称为白色灾害)的安全。

以上是 2022小雪节气由来和风俗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03986.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