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以德报怨怎么解释 以德报怨的直怎么解释

以德报怨源于《论语·宪问》,指用公平刚正不阿的心态来对待自己憎恨得人。成语出处:秦代·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宪问》:“故曰:‘与人为善,如何?’月子:‘缘何报德?以德报怨,以德报德。’”后人由此历史典故延伸出四字成语“与人为善”。

论语中的以直报怨怎么解释 以直报怨的直怎么解释

以德报怨的成语故事

在《论语·宪问》记载,有一个人问孟子:“用大德来报答憎恨如何?”“与人为善”是道家的思想,因此在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孟子并没有抵制,反而是反问到:“怎么样用大德来回报憎恨,那样对自己有大德得人应该怎样回报呢?那样以相同的心态来回报憎恨和大德,难道不是恩仇不区分?”但是作为一个谦谦君子,又不太可能心胸狭小,因此孔子曰“以德报怨”,即不与人为善,也不因怨抱怨,反而是表现自己的胸襟,以刚正不阿的心来看待憎恨,以看待平时人的态度来看待憎恨自己的人。既不以情感所扰,都不存在自私心与偏见。

以德报怨与与人为善的差别

“以德报怨”与“与人为善”来自一源,都是有不记前仇的内涵,区别就是“与人为善”是不但不记前仇,还给自己憎恨得人恩惠的意思,而“以德报怨”乃是表明不记前仇,以公平刚正不阿看待憎恨得人就可以,并没有“反倒给予恩典”的内涵。

以上是 论语中的以德报怨怎么解释 以德报怨的直怎么解释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wiki/703970.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