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语言基础

一、关键字

关键字都是小写 例如:classstaticpublicvoid

二、标识符

在程序中自定义的一些名称。

由 26 个英文字母大小写、数字 0-9、符号:_$ 组成

定义合法的标识符

  1. 数字不可以开头
  2. 不可以使用关键字

注意:java 中严格区分大小写,在起名字的时候,为了提高阅读性,要尽量有意义。

三、注释

单行注释:// 多行注释:/* */ 文档注释:/** */ 这个注释可以通过 java JDK 的 javadoc 命令提取文档注释,生成说明书

注意:源文件的注释不会被编译到字节码文件中

四、常量和变量

常量表示不能改变的数值

变量的概念 》内存中的一个存储区域 》该区域有自己的名称(变量名)和类型(数据类型) 》该区域的数据可以在同一类型范围内不断变化 为什么要定义变量 》用来不断的存放同一类型的常量,并可以重复使用 使用变量注意 》变量的作用范围(一对 {} 之间有效) 》初始化值 定义变量的格式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初始化值

Java 语言是强类型语言,对于每一种数据都定义了明确的具体数据类型,在内存中分配了不同的内存空间

注意:正数默认为 int,小数默认为 double

类型转换

1、自动类型转换(也叫隐式类型转换)

表达式的数据类型自动提升

int x =3;

byte b = 5;

x = x + b;

会对 b 进行自动类型提升到 int

  1. 所有的 byte 型、short 型、和 char 的值将会被提升到 int
  2. 如果一个操作数是 long 型,计算结果就是 long
  3. 如果一个操作数是 float 型,计算结果就是 float
  4. 如果一个操作数是 double 型,计算结果就是 double

2、强制类型转换(也叫显式类型转换)

byte b =3;

b = (byte)(b + 4);

强制将得出的 int 结果转换为 byte 类型

注意:强制转换会失去精度,要谨慎使用

一些陷阱

没有问题的例子:

byte b = 4;//此时的4是int类型,但是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会检测是否在byte范围内,如果在就可以正常赋值

b = 3+7;//同上

System.out.println(b);

有陷阱的例子:

byte b = 4;

byte b1 = 3;

byte b2 = 4;

b = b1+b2;//由于此时b1与b2都是变量,所以编译器不能确定其值得范围,会报错的,将类型改为int就可以了。

System.out.println(b);

改正:

int b = 4;

int b1 = 3;

int b2 = 4;

b = b1+b2;//虽然b1与b2都是变量,但是整数的运算范围在int范围内就可以

System.out.println(b);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b1和b2足够大,导致相加之后的值范围超过int的范围怎么办?

int b = 4;

int b1 = Integer.MAX_VALUE;//int范围的最大值

int b2 = 4;

b = b1+b2;//此时的值已经超过了int的最大范围,会丢失精度变成负数

System.out.println(b);

五、运算符

1、算术运算符

加(+)、 减(-)、 乘(*)、 除(/)、 取模(%)、连接符(+)、自增(++)、自减(--

连接符:任何数据和字符串相加都是拼接

int x = 6370;

x = x/1000 * 1000; // 这是java语言的独特运算特点,两个整数相除,结果还是整数,舍弃小数位

System.out.println(x); // 6000

int a = 3,b;

b = a++; // 后加加的优先级较低,所以先赋值再自增

System.out.println("a="+a+",b="+b); // a=4,b=3

int a = 3,b;

b = ++a; // 前加加的优先级较高,所以先自增再赋值

System.out.println("a="+a+",b="+b); // a=4,b=4

2、赋值运算符

=+=*=/=%=

short s = 3;

// 下面这这两条语句有什么不同

s += 4; // 编译通过。这个是一次赋值运算,同上原理一样,在底层做了自动转换(是赋值运算具备的特点)。

s = s + 4;// 编译失败。这个是两次运算,s是一个变量,右边的值不确定,所以不能通过编译。

System.out.println(s);

3、比较运算符

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小于等于(<=)、等等于(==)、不等于(!=)、instanceof(检查是否是类的对象)

注意1:比较运算符运算结果是布尔值(true/false) 注意2:比较运算符“==”不能误写成“=”

4、逻辑运算符

与(&/AND)、或(|/OR)、异或(^/XOR)、非(!/Not)、短路与(&&/AND)、短路或(||/OR

5、位运算符

左移(<<)、右移(>>)、无符号右移(>>>)、与运算(&)、或运算(|)、异或运算(^)、反码(~

注意:这里说的为代值二进制位/比特位

一个数异或同一个数两次得到的结果还是这个数(6^3^3=6),利用这个特性可以搞一个数据加密 左移几位就是该数据乘以2的几次方 右移几位就是该数据除以2的几次方

练习:

1、最有效的方式算出2乘以8等于几?

答案:2<<3

2、 对两个整数变量的值进行互换(不需要第三方变量)。

答案:

int a = 3,b = 5;

System.out.println("a="+a+",b="+b);//a = 3,b = 5;

// 方法一:这种方式不要用,如果两个整数的数值过大,会超出int范围,会强制转换,数据会变化。

a = a + b;

b = a - b;

a = a - b;

System.out.println("a="+a+",b="+b);//a = 5,b = 3;

//方法二:

a = a ^ b;

b= a ^ b;

a = a ^ b;

System.out.println("a="+a+",b="+b);//a = 5,b = 3;

6、三元运算符

(条件表达式)? 表达式1 : 表达式2 如果条件为true,运算后的结果是表达式1 如果条件为false,运算后的结果是表达式2

六、语句

程序流程控制

1、判断结构

if语句三种格式: 格式一:

if(条件表达式){

执行语句;

}

格式二:

if(){

执行语句;

}else{

执行语句;

}

格式三:

if(条件表达式){

执行语句;

}else if(条件表达式){

执行语句;

}else{

执行语句;

}

局部代码块

局部代码块可以定义局部变量的声明周期。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这就是局部代码块

int m = 89;//在局部代码块中定义的变量,作用于是局部的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 m);

} // 到这里变量m在内存中已经被释放了

System.out.println("over" + "...." + m); // 编译错误,找不到变量m

}

2、选择结构

switch语句

格式:

switch(表达式){

case 取值1:

执行语句;

break;

case 取值2:

执行语句;

break;

case 取值3:

执行语句;

break;

default:

执行语句;

break;

}

3、循环结构

代表语句:whiledo whilefor

while语句格式:

while(条件表达式){

执行语句;

}

do while 语句格式:特点:条件无论是否满足,循环体至少执行一次。

do{

执行语句;

}while(条件表达式);

for 语句格式:

for(c初始化表达式;循环条件表达式;循环后的操作表达式){

执行语句(循环体);

}

4、其他流程控制语句

break(跳出):应用于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continue(继续):应用于循环结构

七、函数

1、函数的定义

什么是函数?

函数就是定义在类中的具体特定功能的一段独立小程序。\ 函数也称为方法。

函数的格式:

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函数名(参数类型 形式参数1,参数类型 形式参数2,...){

执行语句;

return 返回值;

}

返回值类型:函数运行后的结果的数据类型。 参数类型:是形式参数的数据类型。 形式参数:是一个变量,用于存储调用函数是传递给函数的实际参数。 实际参数:传递给实际参数的具体数值。 return:用于结束函数。 返回值:该函数运算后的结果,该结果会返回给调用者。

注意特殊情况:函数功能没有具体的返回值,这是return的后面直接使用分号结束,返回值类型为void。

注意:如果返回值类型是void,那么函数中的return可以省略不写。

2、函数的特点

定义函数可以将功能代码进行封装。 便于对该功能进行复用。 函数只有被调用才会执行。 函数的出现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对于函数没有具体的返回值的情况,返回值类型用关键字void表示,那么该函数中的return语句如果在最后一行可以省略不写

注意:函数中只能调用函数,不可以在函数内部定义函数。

定义函数时,函数的结果应该返回给调用者,交由调用者处理。

3、函数的内存加载过程

Java 语言基础

这片内存空间叫做栈。主函数先入栈。

4、函数的重载(overload)

重载的概念:在同一个类中,允许存在一个以上的同名函数,只要他们的参数个数或者参数类型不同即可。

重载的特点:与返回值类型无关,只看参数列表。

重载的好处:方便于阅读,优化了程序设计。

重载示例:

//返回两个整数的和

int add(int a,int b){return a+b';}

//返回三个整数的和

int add(int a,int b,int c){return a+b+c;}

//返回两个小数的和

double add(double a,double b){return a+b;}

注意:如果参数个数,参数类型,函数名都一样的话,编译直接报错

八、数组

1、数组的定义

概念:同一种类型数据的集合。其实数组就是一个容器。

数组的好处:可以自动给数组中的元素从0开始编号,方便操作这些元素。

格式1:

元素类型[] 数组名 = new 元素类型[元素个数或数组长度]

int[] arr = new int[5]

格式2:

元素类型[] 数组名 = new 元素类型[]{元素,元素,....}

int[] arr = new int[]{1,2,3,4}

int[] arr = {1,2,3,4}

2、数组的内存分配及特点

内存的划分: 1、寄存器:给cpu使用的 2、本地方法区:本地系统平台中的内容 3、方法区: 4、栈内存:存储的都是局部变量(凡是定义在方法中的变量) 5、堆内存:存储的是数组和对象(数组其实就是对象),凡是new 建立在堆中。 特点: 》每一个实体都有首地址值。 》堆内存中的每一个变量都有默认初始化值,根据类型不同而不同,整数0、小数0.0或者0.0f、布尔false、char ‘\u0000’ 》优秀的垃圾回收机制(c需要程序员手动释放)

为什么方法要进栈?因为局部变量都在方法里,方法不进栈,局部变量就不能进栈。

Java 语言基础

Java 语言基础

3、数组操作常见问题

问题一: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执行错误)

当访问到数组中不存在的角标时,就会发生该异常。

int[] arr = new int[3];

System.out.println(arr[3]);

问题二:NUllPointerException

当引用型变量没有任何实体指向时,还在用其操作实体,就会发生该异常

int[] arr = new int[3];

arr = null;

System.out.println(arr[3]);

问题三:直接将数组名打印出来

int[] arr = new int[3];

System.out.println(arr);

4、数组常见操作 对数组操作最基本的动作就是存和取

核心思想:就是对角标的操作

1、获取数组的长度:数组的属性 arr.length

2、获取最值(最大值,最小值)

public static int getMax(int[] arr){

int maxElement = arr[0];

for(int x = 1;x<arr.length;x++){

if(arr[x]>maxElement ){

maxElement = arr[x];

}

}

return maxElement;

}

3、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

选择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Sort(int[] arr){

for(int x = 0;x<arr.length-1;x++){

for(int y = x+1;y<arr.length;y++){

if(arr[x]>arr[y]){

int temp = arr[x];

arr[x] = arr[y];

arr[y] = temp;

}

}

}

}

冒泡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for(int x = 0;x<arr.length-1;x++){

for(int y = 0;y<arr.length-1-x;y++){

if(arr[y]>arr[y+1]){

int temp = arr[y];

arr[y] = arr[y+1];

arr[y+1] = temp;

}

}

}

}

4、折半查找(二分查找)

public static int halfSearch(int[] arr,int key){

int max,min,mid;

min = 0;

max = arr.length-1;

mid = (max+min)/2;

while(arr[mid]!=key){

if(key>arr[mid]){

min = mid + 1;

}else if(key < arr[mid]){

max = mid -1;

}

if(max <min){

return -1;

}

}

return mid;

}

Java 语言基础

Java 语言基础

5、数组中的数组

二维数组

格式一:

int[][] arr = new int[3][2];

格式二:

int[][] arr = new int[3][];

格式三:

int[][] arr = { {},{},{} }

二维数组的长度就是一维数组的个数。

以上是 Java 语言基础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p/23350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