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苏500cm,宾得数码645Z

哈苏500cm,宾得数码645Z

其实哈苏就是前车之鉴。哈苏1600奠定了以后哈苏的基本式样,1600的快门系统有缺陷。2.哈苏503CW哈苏503CW1939年4月,欧洲战事正酣,一架德国轰炸机坠毁于瑞典,军方在清理飞机残骸时发现了一台摔变形的侦察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拍相机,瑞典国防部长立即将著有《候鸟的旅程》的鸟类学者、摄影家维克多·哈苏先生,问他能否为瑞典皇家空军仿造一部,哈苏先生语惊四座:“不能!但我能造一部比他更好的相机!”于是,第一台哈苏相机HK7诞生了。

哈苏手动相机,哪款最经典?

史上最经典的相机 我们来一一介绍。徕卡M3素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曾经拍摄了一个短片:一位盲人被人搀扶着走在街头,一位妙龄少女走过,他嗅了嗅说:“夏奈尔”;路经一辆豪华轿车,车门一响,他随口说:“奔驰!”路边一位摄影者按下了快门,快门清脆而柔滑地一响,他不假思索地说:“徕卡!”徕卡?对,就是徕卡,相机中的劳斯莱斯!一个曾经与奔驰、万宝龙并称为德国工艺三大代表的品牌,一个代表男性沉稳、历练、勇气以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诸多品行的品牌。

徕卡拥有令人艳羡的贵族般传统:目前最流行的135相机最初就出自徕卡的门下,这大大改变了摄影的生态环境,摄影记者们终于扔下了笨重的大画幅相机,拿起徕卡奔赴火线。上世纪30年代之后,国际环境日趋恶化,先后爆发了中国“九一八事变”以及西班牙内战,这成就了以罗伯特·卡帕为代表的战地摄影记者以及以坚固耐用、成像质量优异、便于维护的徕卡相机。

当时很多美国部队随军摄影师都配发了徕卡相机,著名的巴顿将军就是徕卡用户中的一员。根据美军规定,遇到紧急情况(如即将被俘)时必须破坏随身的装备,相机也在其列,一般情况下美军士兵往往用锤子或枪柄砸毁相机,不过这对徕卡相机来说却并不实用,使用徕卡的随军记者往往需要将手榴弹绑在相机上才能炸毁徕卡相机。M3就是在这样的传统中诞生于1954年——当时欧洲刚刚走出了战争后的萧条。

徕卡将积累的全部技术储备都用在了这台相机之上,相机采用了坚固的黄铜制作机身,各项技术指标都首屈一指,他不仅确立了徕卡M系列相机的地位,也奠定了战后测距式相机(俗称旁轴相机)时代的基本格局,从1954年投产到1966年停产期间,累计产量超过20万台。徕卡M3推出以来,不仅在摄影界,甚至在政治界、演艺界等各个圈子里,都是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一些用户对黑色相机边缘磨出的黄铜色情有独衷,而另外一些用户则对徕卡M3特有的快门声无法释怀,摄影界的摄影大师们更是将徕卡M3视为掌上明珠。

至于说到M3的用户则令人咋舌。除了创造“决定性瞬间”理论的著名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也赫然在列。德国联邦政府一度曾经将徕卡列为赠送给国际友人的外交礼品,这在其它摄影器材品牌历史上恐怕也是没有的。2. 哈苏503CW哈苏503CW1939年4月,欧洲战事正酣,一架德国轰炸机坠毁于瑞典,军方在清理飞机残骸时发现了一台摔变形的侦察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拍相机,瑞典国防部长立即将著有《候鸟的旅程》的鸟类学者、摄影家维克多·哈苏先生,问他能否为瑞典皇家空军仿造一部,哈苏先生语惊四座:“不能!但我能造一部比他更好的相机!”于是,第一台哈苏相机HK7诞生了。

哈苏的中画幅相机采用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以机身为基础,可以根据需要搭配不同的镜头、后背、取景器等等,亦可使用卡尔·蔡司、施奈德、罗顿斯克等一流镜头生产厂商提供的不同镜头,这一技术理念在当时堪称前卫。不过,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哈苏的相机销售总是不温不火,真正让哈苏一夜成名的还是上世纪60年代全力以赴发展阿波罗登月工程的美国航空航天总署(NASA),当尼尔·阿姆斯特朗用哈苏500EL相机为奥尔德林拍摄的登月照片传遍世界时,哈苏这个品牌就成为一个钉在太空中的永恒的名字了。

哈苏最后一代V系统相机中广为公众所熟悉的就是503CW了。他继承了500系列诸多传统,亦继承了哈苏几乎全部的文化传统和设计元素,坚守6×6厘米画幅,因其超高性价比而获得了圈里人、圈外人的青睐。不过随着哈苏公司易主、换帅,哈苏的重心转移到采用6×4.5厘米画幅的H系列上,2006年初传来哈苏推出最后一批捆绑了数码后背的限量版套机503CWD的消息,一个传奇般的时代结束了,从此哈苏的名下只有日本富士为之代工的哈苏H系列相机了!3. 禄来2.8FX双反相机禄来2.8FX很多时候,说到双反相机,人们就会想到一位英国老绅士脖子上挂着一台禄来,不紧不慢地低头在取景器里构图、调焦,最后慢悠悠地按下机身前面的快门。

这种双反相机曾经与徕卡、康太时、尼康的测距式相机一起统治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摄影界,如果您不信,不妨去数一数这一时期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中有多少台使用了禄来就知道了。禄来的故事源自1929年,弗兰克和海德克两位德国人认识到当时大中画幅折合式相机的不足之处,推出了这种用上面的镜头取景、由下面的镜头拍摄的中画幅双镜头反光相机。

笔者从家父手中得到一台禄来3.5I型,历经半个多世纪高强度的拍摄,至今仍然能够照常使用,而且成像质量绝非一般的日本相机可以相比。虽然很多年轻的摄影者都批评这种相机笨重而操作缓慢、存在一定的视差,但这只能说他们对双反相机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书本之上。如果一个摄影记者淹没在人群中,他只需将禄来大头朝下举起来,就可以越过人群轻松地取景和对焦,呵呵,当年很多摄影记者就是这么干的。

遗憾的是,由于禄来公司2006年遭到分拆,便携式数码相机部门独立,拥有中画幅相机知识产权和生产能力的专业部门被一脚踢出门外,成立了弗兰克与海德克公司。4. 美乐时LX美乐时LX沃尔特·扎普,这位出生在拉脱维亚里加的技师从未想到,他研制的这款微型相机最终会出现在007电影《女王密使》中——扮演詹姆斯·邦德的乔治·拉扎贝举着一台美乐时A/IIIs拍摄的镜头给影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更未想到,当年他仅仅是想造出一台小得能藏在拳头中的相机,最终这种相机却因为铁幕两边间谍们的青睐而一举成名。

美乐时的精密证明:德国的精密加工技术绝不亚于瑞士,德国的设计水平绝不亚于日本。美乐时在微型相机上的地位即使是日本也无法与之比肩,尽管诸多日本相机厂商都尝试仿造过美乐时相机。但美乐时相机真的太小了,最为著名的美乐时LX的规格仅为108mm×28mm×16mm,即使是在如今超小型数码相机比比皆是的时代,这款使用8×11mm胶卷的相机仍然不输于它们。

很多欧陆的成功男士如今仍然喜欢在皮夹或西服口袋中插一台美乐时LX,用以彰显个人的品位,至于有些女士将他们当作项链挂饰或者是耳坠,则是女人们凸显另类风格的一种做法。5. 佳能AE-1佳能AE-1推出于1976年的佳能AE-1曾经是专业摄影记者手中的武器,有位记者拿着这款相机跑到菲律宾南部采访,结果被流弹击中所幸的是,子弹击中的是相机,打烂了机身前部,并且在机身中拐了一个小弯,救了这位记者一条命。

抛开佳能EOS系列先进的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功能以及种种繁复的设置之外,能不能同样获得拍摄的乐趣呢?快速的自动对焦似乎更像一种累赘,因为我们有的是时间,在取景器里的裂像屏上,用精确的手动对焦功能,边对焦边思考,寻找生活的目标。拍摄,乐趣有时并不在拍出的照片,而在拍摄的过程中,是在把玩那种金属机身的手感、拨动卷片扳手时的摩擦力、倾听快门开启时的金属结构撞击声中获得的快感。

6. 奥林巴斯OM-4Ti奥林巴斯OM-4TiOM-4Ti则是机皇中的机皇,钛金属的顶盖和机身意味着“一旦拥有,永不磨损”,当然,这并不是他的全部精髓,他的精髓在于:比其它品牌机皇更小巧的机身,可以装入公文包中,当你发现了可以拍摄的题材时,随手即可拍摄,同一时期的尼康、佳能等品牌的顶级机型都做不到这一点。

很多国人并不看中奥林巴斯这个品牌,认为这家公司不过是生产些μ系列便携式相机罢了。但实际上,这家公司当年不仅生产过专业的单反相机,顶级的单反相机,甚至被美国太空总署选为太空相机的合作伙伴,想想看,除了哈苏、徕卡、林好夫,也只有日本的尼康和奥林巴斯两家了。7. 康太时I型康太时I型大多数不熟悉摄影器材发展史的人士很难搞清楚康太时品牌复杂的沿革,好了,让我们简化一下这个问题:你知道德国卡尔·蔡司吗?康太时就是卡尔·蔡司旗下一个照相机品牌,一个专门与徕卡竞争的相机品牌——尽管它后来被卖给了日本的京瓷公司,最终黯然退出相机产业。

第一台康太时I型相机推出于1932年,说起来,康太时是成长于困境之中的,因为此前徕卡相机已经在市场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且申请了很多技术专利,为了避免遭遇专利诉讼,蔡司只能另辟蹊径采用了纵走式金属帘幕、快门等新技术,当时的售价大约125马克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便宜的价格。面对早于自己推出几年的徕卡I型,同为知名德国光学厂商的卡尔·蔡司一定会扼腕叹息:“既生瑜,何生亮!”不过如今大多数康太时I型相机只能在极少数拍卖会上见到,即使您是位亿万富翁,恐怕也不会拿着他去拍摄了,但是作为收藏品,康太时I型绝对是一个理想的对象。

8. 尼康F3尼康F3对于专业的摄影记者而言,尼康F3是武器,对于摄影发烧友而言,尼康F3是梦想,对于成功人士而言,尼康F3则是生活品质的象征。尼康F3有很多变种,包括配备远视点取景器的尼康F3HP、采用钛合金机身的F3T、配合专用自动对焦镜头即可率先实现自动对焦功能的尼康F3AF、专为摄影记者生产的尼康F3P、限量版的尼康F3 Limited以及特别改装的尼康F3H。

通常情况下,海外相机拍卖市场上,F3系列往往能够比其它机型更能获得成功人士们的青睐,因为这种相机上的沧桑感显然更富于魅力。很多顶级发烧友从来不认为尼康的数码单反能够代表尼康这个品牌,甚至是传统单反时代的尼康F6、F5以及F4都不能,唯一有权利作为尼康代表的就是F3一个推出于1980年的顶级单反相机。作为尼康旗下最长寿的机型之一,“他”甚至看到了尼康F4的诞生与消亡以及F5的面世。

9. 仙娜P2仙娜P2与大多数来自日本和德国的摄影器材品牌不同,出身自以精密仪表、数控车床以及高档时计闻名的瑞士仙娜相机,从骨子里就透着瑞士人严谨、细致而又不失灵活性的气质。这家企业自上世纪40年代即开始生产模块化的大画幅座机,其机身设计充分考虑到用户的细微需求,他们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搭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相机系统,另一方面相机用材精挑细选,而加工上更是精益求精,甚至每一个螺钉的加工水平,都足以当作很多摄影器材生产厂商的“教科书”。

以前,摄影界曾有“广告的仙娜”一说,足可见仙娜在广告摄影领域的绝对权威地位,此相机的制作水平可以称之为炉火纯青,每个零部件的咬合天衣无缝,使用起来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唯一遗憾的是需要花费一点时间来学习这款相机的使用,更何况作为一款专业级的座机,因此我们不得不提醒您:如果自行购置一套仙娜P2系统,那么对您的要求不仅是购买相机本身,还要考虑到您家中是否有足够的面积为自己搭建一间工作室,以及是否能够承受得起购买能够与之档次相当的数码后背、计算机系统、色彩管理系统等等周边设备的费用。

这可是考验您是否真是成功人士的一个标准了。10. 宝丽来SX-70宝丽来SX-70说到品位,绝不能遗漏的就是来自宝丽来的SX-70了!从价格上,这款推出于1972年、结构上类似于折合式相机的怪异单反相机—宝丽来SX70是无法与前面所介绍的9款经典机型相提并论,但是宝丽来立拍立现相纸那种特有的韵味(例如略带感伤的棕色调或青灰色、柔和的反差、细腻而富有质感的白色调等)以及SX-70出众的设计、在上世纪70年代流行的程度,使得他至今仍然是成功男人寻找当年梦想的寄情之物。

SX-70是第一台使用宝丽来盒装底片的机种,机身是镀银色的塑料材质,外层包附棕色贴皮,握感扎实,收起来高度不超过1厘米,携带非常方便,很难想象设计者如何把所有东西塞进去的。这款相机使用的感光度为150的SX-70 Instant Film,之前称Time-Zero,色彩比较浓郁,显影时间较长,顺带告诉您的是,如果您有兴趣,不妨在宝丽来相纸显影过程中用利器刮划相纸表面,可以获得一种特殊的挂擦效果(俗称“刮片”),这种效果的照片装饰您的住宅或办公室,无疑能够更加彰显您的品位了。

能够拥有自己的相机、随心所欲地拍摄,曾经是上世纪70 年代之前出生的人的梦想,而如今数码相机日趋廉价、功能越加丰富,普及率几乎可以与手机相提并论,相机似乎变成时尚而不是品位的象征。其实,事情恰好相反,用什么样的相机,怎样去拍摄,其中渗透着摄影者的生活阅历以及人生感悟,无论处人生之巅抑或事业之谷底,不妨静下心,透过镜头的畸变去观察这个世界,也许会有一番不同的心境。

请问买哈苏500CM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你好,中高端的二手胶片相机,坑真的太多太多了,如果你不怕有问题,就可以随便买。关于你的问题,我具体解析一下:一、说实话,现在的奸商,普遍都会翻新一个9成新的,翻新为95新甚至98新,明显可以提高成交率,提高利润。一个8成新的,翻新为95新,利润可以提高很多倍。一个5成新的,翻新为8成新,利润也可以提高很多倍。

二、总之,现在的二手胶片相机,很少有不翻新的了几乎没有不翻新的了。三、如果真的是某人家里十年以上没有用过的机型,也一样要找师傅做维修保养四、因此,理性的选择如下:1,在淘宝网上,不能买行货数码相机,只能买水货数码相机。2,凡是店铺里面同时又水货和行货的,千万不要买其行货。1和2,都是针对现在的数码相机的。

谁能说说哈苏503CW呀?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里男主想要的那台相机?

作为一个哈苏503CW的老用户来回答一下。哈苏5系列相机是一个经典120相机,503CW算是5系列最后期的一件产品。当年,它就是一个工作骡马。标准的商用相机。业余摄影爱好者能使用哈苏的,即使在当年也是非常少的。2000年为例,哈苏5系列的价格是28000元一套,还不是我上图的那种带测光棱镜的。只是一个普通套装。

当时上海的房价是多少,大家应该心中有个对比了。哈苏的镜头,当时基本上均价也是2万左右的。给大家普及一下哈苏5系列胶片机。上图才是5系列真实的样子和最基础的设计概念。哈苏就是一个六面体盒子,但是这6个面都可以扩展。周老的片子中用503CW,只能说明编导对相机太外行了,如果来咨询我,我一定推荐500CM这类更加经典的相机。

上图说明了这6个面的玩法。后面,是胶片后背。前面是镜头。上面可以换各种取景器。下面可以装马达(包括右侧面的手柄)。左侧可以装闪光灯。您看,经典的500CM装上45度取景棱镜,是不是比503CW更加好看。哈苏的镜头不是自己的,而是买卡尔蔡司的。不过不要迷信,分辨率不高的。看到镜头后面红色箭头没有,这是机身给镜头中的快门上弦的地方。

也就是说哈苏5系列是镜间快门。可以全速实现闪光同步。所以,影楼里面的时尚摄影,哈苏5系列是非常合适的。哈苏销量最高的地区,毫无疑问,纽约。哈苏当年一推出,最让大家喜欢的是它的片盒。中间的是哈苏的标准片盒A12。这个片盒几乎在所有5系列机身上通用。右侧的是宝丽来片盒。可以在拍摄中途交换片盒,是哈苏最厉害的地方(当然后面的相机有很多抄袭它的)。

试想,在纽约的某家时尚摄影棚中,我可以用宝丽来试拍,而后换上真正的胶片拍摄。这有多棒啊。你可以一会用用柯达64, 一会再换上TRI-X胶片。随时换来换去的。哈苏A12的标准片盒使用60x60mm的片幅,120胶片可以拍摄12张。在摄影的时候,由于是正方形片幅,你 不需要为改变横构图还是竖构图而烦恼,它不需要转向。

至于503CW,是最后期的作品。它其实和500CM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因为500CM的反光镜是固定的,所以在使用长焦距镜头时有一条边是暗的,所以503CW做成了滑动反光镜,可以在使用长焦镜头时略微后移一点。从而克服了这个缺点。同时,内置了闪光测光TTL系统,可以和美兹的闪光灯兼容,实现TTL自动闪光控制。

但是它的快门系统仍然是全机械的。也没有自动曝光。我常说,一个规格会决定后面的一切。哈苏当年其实并非完美,至少卡口设计就是小了。这才会导致500系列的问题。我今天和别人说索尼相机卡口的问题,大家都笑话我。其实哈苏就是前车之鉴。最后有必要和大家回顾一下哈苏最辉煌的历史。1937年,维克多·哈苏先生秉持着对摄影的热情与憧憬,在瑞典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维克多摄影商店”。

1941年,受瑞典军方的委托,哈苏先生设计、制造了第一台军用相机。 战争结束后,为了实现生产民用相机的梦想,哈苏先生和团队全力以赴,终于在1948年10月6日,推出了第一台民用相机—哈苏1600F。哈苏1600奠定了以后哈苏的基本式样,但是1600的快门系统有缺陷。所以,500系列推倒重来,改用了镜间快门。

说说你这些年用过的胶片机品牌大画幅、120、135都说说,单反双反旁轴?

我用的第一台相机是海鸥4A双反120,那时候上学,还是借别人的用。工作后自己买的是雅西卡135单反相机,带一个标头和一个变焦镜头。多年之后买了一台美能达a7135单反相机,24—105mm,80—200mm.两个镜头。朋友又卖给我一台二手勃朗尼卡120相机,带一个80镜头。一直用了好多年,之后又买了哈苏503cw120相机带一个80mm标头。

又买了莱卡m6135旁轴相机,带一个35m/2、50m/2镜头。随后又买了一台哈苏XP2,135旁轴相机,带三个镜头,30mm,45mm,90mm。这台相机很有特色,是宽画幅相机,24mm*65mm毎幅的胶片,尤其是拍摄风景,看着长画幅的图就是舒服。因为反转片冲洗已经停业,就没有坚持用胶片机,感觉很是遗憾。

以上是 哈苏500cm,宾得数码645Z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dzbk/644819.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