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茶里铁骨铮铮
如果茶仅仅是茶,没有千百年来的岁月沉淀,没有历代文人的风骨熏陶,没有寻常百姓的人情滋养,它是当不起茶的称谓的。茶之为茶,已经是历史,是人文,是我们中国人血脉里流淌的气节。
不管你爱不爱喝茶,这就像你爱不爱中国古老的瓷器、衣饰、文化是一样的,它就在那里,是中国文人的心头所爱。早在晋朝,中国出现了第一首茶诗——杜育的《荈赋》,从此茶不仅仅是一味饮品,也是文以载道的寄托,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缩影。
历朝历代的文人饮茶,都带着时代的烙印,从烹到沏,从茶饼到茶芽,政治、文化还有文人心境都能从一盏茶汤中窥探一二。茶是文人精神世界的慰藉,是即便温饱不足以支撑,仍旧不忍割舍的良药。
诗人闻一多在他的新诗《口供》里写道,记著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他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追求新文化的生机,长时间埋头在故纸堆里寻找突破,除了吃饭上课,最大的享受就是一壶苦茶。
闻一多到美国留学期间,依然在宿舍里用火油灯煮水沏茶,称“不喝茶还能成为中国人?”在这个爱国诗人的骨子里,苦茶,成了他生命的写照,苦苦追寻,苦苦思索,苦苦斗争,直到把自己熬成一杯苦茶。
相比闻一多烛火一样的燃烧,朱自清更像桨声灯影里的万点萤火。抗战前期,朱自清作为清华文学系的主任,生活无忧,喝茶怡情那是自然,经常与友人泛舟品茗,与俞伯平在秦淮河上荡舟沏茶,那荷塘月色里的诗意便在一盏清茶里氤氲不散。
到了战后通货膨胀,温饱难以维系,更不用谈喝茶了,朱自清最终竟因胃溃疡去世。当时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朱自清本可以得到美国的援助,如果朱自清能接受援助,或许也不至于早早离世,而他的拒绝却是斩钉截铁,宁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为得是民族的气节和尊严。
在这些波谲云涌的历史潮流中,在这些文人的人生华章中,喝茶不过是他们人生微乎其微的细节,而正是这些细微的注脚,让我们在当下的和平与温饱中,每呷一口清茶,都能了然它的分量。
以上是 听,茶里铁骨铮铮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58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