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的枇杷茶

茶的功效

  很多人只知道云南多古树茶,却不知道四川也有古茶树,茶事源于巴蜀,此地当然不会缺少古茶树。

  离青城山不远的龙门山,也就是地震多发的地带,在海拨千米以上的高山上,至今仍可以找到上百年的古茶树,有些茶树高达五米多,胸径半米,采摘鲜叶时需赤脚上树。这种乔木大叶种的茶,其成熟的叶片类似于枇杷叶,故命名为“枇杷茶”。因为茶叶多酚类含量高,香型也好,故制成的红茶滋味醇和,更带有此山头独特的枇杷韵。

  这样的枇杷茶并不多见,这一天下午,约定与制茶的钱老师共品。

  品饮的这一款枇杷红茶,恰好是春分那一天采摘的,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昼夜平分之时,也是春暖花开,莺飞草长的至和之春。

  枇杷红茶为芽形茶,其芽头重实、黝黑,扁平成形,干茶闻着就有醇厚细腻的果香。这样的茶,就是造假也不好造了,芽头硕大饱满,乌润独特,再者,其特有的香韵是别的茶不具备的。据说泡完后的叶底冷藏个把月,还会依旧出现冷香。

  这么独特的茶,就显得非常珍惜。午后品饮时光,充满温煦的气息。

  我们以90度的水温冲泡,投茶于温热的盖碗中,就已经出现果香,又隐约有兰花的香气。第一道并不洗茶,冲泡后茶汤橙红,入口如饮浆汁,醇和甘爽,真是不一样的感受。

  第二道,茶汤显得更为浓稠,韵致独特。午后的艳丽阳光,透过木窗的格子,在茶桌上映射出温暖的影子。在茶汤中,有一股深山的气息,能令人进入雾气笼罩的清幽之境。

  第三道,以细细的水流注入,茶汤更细,喝一口,不自觉地闭上眼,感受茶味,口感甜润,更有韵味不断。看叶底,芽头深红,而芽心又有些黄绿,发酵并不完全,相信这是很难制成的好茶,也因此,不能用市面上的红茶标准来评判它。

  第四道,泡开的茶芽像花蕊一样沉浮于盏内,这一道茶正是单株采、单株制成的佳品,因用心制作,显得灵气十足。汤色橙润,滋味清甜,冽如山泉。

  第五道,茶未出汤,炖雪梨之味已经浮现。清亮的茶汤,甜润之感不减,神清气爽,后背温热。

  第六道,香气可以用兰香桂馨来形容,或有浅淡玫瑰花香,再细品,也略带有苹果与荔枝的果香,也有些微迷迭香的气息,层次丰富。入口如豆浆一般的口感,又满是醇甜,滋味饱满,似有弹性。

  品茗杯中,只觉得挂杯细密。此时舌底生津,绵绵不绝。

  第七道,入口化而无渣,极尽天然,它的甜不是甜腻的甜,而是半分清甜,若存若亡,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好茶。

  第八道,此时以高温冲注,茶汤略烫,更觉茶温润如玉,有似君子,透润空灵,喉韵长久。

  这个下午最宜饮茶,“晴窗戏分茶”,或许就是这样的境界。

  第九道,直喝到后背微汗,茶中更见骨感,有金石之性。

  一直冲饮到第十道,茶汤仍旧细润,如微风细拂杨柳,茶味入口就找不到踪迹,如行云流水的拳法。

  喝到这个时候,钱老师微微笑说,此茶还可以再泡十道,你们慢慢来。

  第十一二道,仍旧甘甜温润,令人放松,又极让人欢喜,泡茶师说要睡着了。

  第十三道,清甜如前,水更细了,像饮山泉水一般,有入空山深林之意。四川有很多好茶,像这样的古树茶,正是一种活化石,在漫长的历史进化中,依旧芳韵不减,让我们体会到自然的神奇。

  我想,最好能保持它的自然现状,而不会破坏它,希望百千年之后还会有这样的茶味。

  第十四道,信阳毛尖茶>,如饮浆汁,满带清冽之气,带着野花梨的香,真是红茶中的极品。

  第十五道,天然清甜的茶品,舌尖有丝丝清甜甘润的气息。

  第十六道,香韵依然,未见水味,特有的内质与灵气,使茶充满了魅力。

  第十七八道,还未完全舒展,清甜温润,后味甜,只是一味好喝,香在上颚。

  第十九道,汤色略淡,蜜色蜜味,口腔噙甜,喝得让人平静,牙缝中都透着清甜。

  第二十道,已经圆满,仍然甜蜜温和。叶脉有隐隐的红色,泡开的芽头更显硕壮。

  突然感悟,正可以接近茶中的太和之味,这是天地之中的气息,也是至为难得的茶味。蜀山的枇杷茶,穿越了时空,带来的就是这样的芬芳平和、余韵绵长。

以上是 蜀山的枇杷茶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90727.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