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的主要技术措施

美女品茶

一、改善茶

园生态环境,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

进行茶园害虫生态调控必须首先全面调查茶园的生态条件,包括气象、土壤、植被、动物等的基本情况,系统了解当地气候因素、土壤条件与茶树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及对害虫发生的影响。一般来说,山区和半山区茶园自然条件较好,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素有“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说。对于这样的茶园要注意维持和保护生态平衡。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的丘陵和平地茶园,要采取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荫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部分茶园还应该退茶还林、调整作物布局,使茶园成为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增强自然调控能力。

二、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

生态学原理提示,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推动生态系统不断发展。生态系统的第一个因素都表现了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进行茶园害虫的生态控制,必须全面调查茶园及周围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明确主要种群的动态及群落间的相互联系。其中,尤其要掌握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茶园害虫、天敌亚群落的特征及消长规律,茶园土壤微生物亚群落、茶园杂草亚群落与茶园害虫发生的联系等。生物群落结构一般可用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等指数来分析。生物群落还涉及其稳定性与生产力、与茶叶

生产紧密相关。一般来说,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里,生物群落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也越大。因此在设计生态控制措施时,应以维持茶园生态系平衡为目标。

三、坚持以农业技术为基础,加强茶园栽培管理措施

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又是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害虫的作用,在设计和应用上既要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又要充分发挥其对害虫的调控作用。

1、合理种植,避免大面积单一栽培

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单一栽培,无疑会使群落结构及物种单纯化,容易诱发特定害虫的猖獗,茶叶生产的实践也说明了一点。凡是周围植被丰富、生态环境复杂的茶园,虫害流行和扩散的机率就大。如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等在大面积茶园中往往发生较多。因此,有机茶园最好向生态环境较复杂的山区和半山区发展,避免大面积单一种植,周围以保持较丰富的植被为宜。

2、重施基肥,适量追肥,配合使用叶面肥

秋冬季节,茶树处于休眠状态,茶园可进行翻耕施肥。基肥应以农家肥、沤肥、堆肥、枯饼等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磷钾肥。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茶园的产量予以确定,以补足因采叶而损耗的氮素量为标准,过多使用会造成氮素过量而有利吸汁性害虫的发生。

3、及时采摘,抑制芽叶害虫的发生

芽叶是茶叶采收的原料,营养物质高,害虫发生也严重。达到采摘标准,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明显地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跗线螨、橙瘿蟥、丽纹象甲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为害。经过采摘,可恶化这些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对有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秋季如果害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

4、适当中耕,合理除草

中耕可使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天敌入土觅食。但一般以夏秋季浅翻1~2次为宜。对丽纹名象甲、角胸叶甲幼虫发生较多的茶园,也可在春茶开采前翻耕地一次。对于茶园恶性杂草可采取人工除草。至于一般杂草不必除草务净,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有利于天敌栖息,可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四、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

在自然界,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是长期存在的。当然,并不是各种天敌都能够控制害虫在经济为害损失水平之下。但是充分发挥并利用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效能则是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1、茶园天敌的类型

茶园天敌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寄生性、捕食性和病原性天敌三大类。

寄生性天敌主要指寄生性天敌昆虫。这类天敌对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比较明显,一方面可以使那些潜在性害虫长期受到控制而不造成为害。如茶白青蛾幼虫期受到一种青蛾瘦姬蜂的为害,长期处于零星发生;茶硬胶键性害虫控制在发生为害造成经济损失之前。象茶尺蠖绒茧蜂对茶尺蠖种群的寄生率可达到70%,使幼虫在3龄前死亡。

捕食性天敌包括鸟类、蜘蛛、瓢虫、草蛉等,一般都是多食性的,对寄主害虫的选择范围广,其种群相对地比较稳定,因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远较寄生性天敌为大。在捕食性天敌中蜘蛛种群占80-90%,由于蜘蛛具有数量大、繁殖率高、种类多的特点,其对茶园害虫种群的控制更为显著。据研究报道,在一定的猎物范围内,每头蜘蛛可捕食害虫6-10头,其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作用可达60%以上,除蜘蛛外,捕食性螨对害虫的捕食作用也很大。

病原性天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黑刺粉虱真菌对黑刺粉虱的控制作用十分突出,经分离和繁殖,施用后其防效可达83-87%。圆孢虫疫霉对茶尺蠖具有较高感染力,自然致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茶园昆虫病毒资源较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从茶树害虫中分离出50种以上的病毒,一些主要害虫都受到病毒的自然制约。如1977年和1981年秋,茶尺蠖、油桐尺蠖在安徽、浙江等茶区先后两次受到病毒的流行而被控制。扁刺蛾常年于霉雨季节受扁刺蛾NPV的流行而大量罹病死亡。试验研究表明,利用病毒治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生物防治手段。目前我国已有病毒制剂生产。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12

以上是 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的主要技术措施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90143.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