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藻斑病

茶叶知识

茶藻斑病是茶树老叶病害之一。中国各茶区均有分布,为害茶、柑桔、油茶、山茶等30多种植物。

症状:老叶上初生黄褐色针头大的圆形小点,以后向四周放射状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灰绿色至黄褐色,后期变暗褐色,边缘不整齐,表面具平滑、较隆起的毛毡状物。病斑直径5mm左右。

病原:一种绿藻学名为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ge。病部的毛毡状物即为营养体和繁殖体,孢囊梗顶端膨大,近菜。长宽为14.5-20.3×16.0-23.5uM,游动孢子成熟遇水后释放出游动孢子。

侵染规律:以营养体在病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在潮湿条件下,产生游动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侵入叶片,在表皮细胞和角质层之间蔓延。

注意开沟排水,剪除细弱枝,合理施肥。

茶枝癌病在中国四川、台湾、湖南等省茶区均有分布,为害茶、梨、苹果、柳等植物。

症状:茶树枝干受害后,韧皮部出现淡褐色下陷病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包围整个枝干,皮部坏死呈黑褐色,病部周围组织不规则增生,形成肿瘤,树皮粗糙并开裂,病部以上的枝叶常枯死。多数枝条不抽顶芽或芽头瘦小。

病原:丛赤壳菌学名为Nectria sp.属座囊菌目座囊菌科丛赤壳属。病部的子实体为病原菌的子囊壳及子座。子囊壳球形或卵形,丛生,鲜红色,直径为100-150uM,长宽为72-92×8-10uM。

侵染规律:病原以菌丝体或子囊果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温、湿度适宜,孢子成熟,被风、雨传播,在茶树生长衰弱,杂草丛生,阴湿通风不良以及修剪不当的茶园内发病较重。

防治:对感染严重的茶丛应进行台刈,并将病枝烧毁。发病轻的茶树,则应及时修剪病枝,并喷酒0.5%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以上是 茶藻斑病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437527.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