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大金针是否有色素(怎么识别滇红金针上色素)

一杯好茶

滇红茶选用的是嫩度适宜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作原料,大叶种茶树鲜叶内含多酚类物质比其它茶树丰富,经过加工能产生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加外咖啡碱、水浸出物等的含量较高,所以制成红茶,香高味浓,汤色红艳,品质上乘,呈现出滇红茶独特的颜色,但很多的人会误以为这是掺了色素的,那事实上如何呢?下面我能就也来了解一下吧!

茶叶中的天然色素

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而脂溶性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是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的主要形成部分,对茶汤色泽无影响。水溶性色素的主体是花黄素,是一类黄酮类物质,大部分与糖反应,形成黄酮醇苷,是茶汤黄的一部分,但是影响甚微。

红茶加工中的色素

包括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对红茶汤色影响很大,而这三者之间却又是一系列的反应过程,在制茶时就已经决定了茶叶汤色的“红”与“黄”。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儿茶素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没食子儿茶素可优先氧化形成邻醌,然后再与儿茶素氧化生成的邻醌发生缩合反应形成茶黄素类,茶黄素进一步转化为茶红素,茶红素进一步转化为茶褐素。

邻醌——是极强的杀菌剂,虽然不稳定,但在茶叶揉捻时能够杀灭揉捻中带来的细菌。

茶黄素——具有收敛性,含量高时,会影响茶汤的“亮、黄、鲜爽、饱满度”,同时还会形成“金圈”。在滇红茶制作过程中,鲜叶细嫩、适度萎凋、适度发酵、高温干燥时,茶黄素形成潜力大。

茶红素——含量高时,影响茶汤的“红、浓度”,同时形成叶底色泽红的因素。在滇红制作过程中,鲜叶较老、重萎凋、偏重发酵、低温干燥,茶红素形成潜力大。

茶褐素——无收敛性,含量高时,茶汤发暗。在滇红制作中,茶褐素形成与发酵过度、储藏在光、高温等环境中容易形成,品质差的茶质中会出现此类情况。

滇红大金针是否有色素" title="滇红大金针是否有色素">滇红大金针是否有色素

真正的红茶里是自然而来的色素,而不是添加色素。为什么红茶茶汤是红色,是因为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茶红素,茶黄素,这些东西让茶汤的颜色发红。

滇红大金针染色鉴别

先看茶叶外观,正常滇红大金针色泽乌润,金毫显露,而染色茶色泽艳丽,不匀称;闻香气,正常的滇红大金针花香馥郁,而染色茶有刺鼻的气味;用手搓茶叶,手指被染上色或者有滑石的感觉则为染色茶;正常的滇红大金针冲泡后汤色均匀,前后色差较小,而染色茶差异较大。

看红茶的茶叶是否有异常,茶叶的饱满度和颜色是否太过于鲜艳。没有染色的红茶看起来色彩非常正常自然,不会太艳丽也不会太过于暗淡。

染色加工过的红茶都会有刺鼻的气味,而自然的红茶是有着淡淡的香味和茶香,让人闻了感觉非常舒服。

在选购红茶时,可拿几片来放进嘴里尝尝来鉴别是否染色。尝茶叶时能从口味上尝出红茶的味道来,没染过色的好红茶是有着醇香自然的茶味,而染过色的则会让人尝了感觉不舒服,可能入口就掉色了。

冲泡过的红茶拿出几片红茶叶用手搓几下,如果手指被染上色或者有滑石的感觉,那么极有可能是染色红茶,不宜喝要扔掉;没有染过色的红茶,茶叶本身有一层保护膜,不会掉色。

染色的茶叶为人工添加,其冲泡后前一泡与后一泡色差大,且汤色颜色不均匀,而正常的滇红茶每一泡色泽均匀,且汤色自然通透。

怎么识别滇红金针上色素

大金针颜色是茶叶中比较鲜亮的,但是过于鲜亮也不正常,没准是染色茶。染色茶可以这么分辨:闻味道,除了茶香之外是不是有化学试剂的味道;看茶汤,大金针是比较耐泡的,八九泡出的汤色泽也不会淡太多,所以如果你的茶汤前几泡颜色很浓,后几泡断崖式变淡,那要注意咯。

正宗的金针外观颜色是很浅的金黄,黄色很鲜艳的就要小心,摸滇红大金针手上染黄很可能就是染色的。气味有刺激味道,有些有硫磺的气味,做的好的没有这种刺鼻味,只有用沸水冲泡才能看真假。真的大金针多次冲泡,汤色不减,茶味溶于水。假的金针冲泡两次后几乎就变得寡味,茶水分离。

以上是 滇红大金针是否有色素(怎么识别滇红金针上色素)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73243.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