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因为近期使用到 Taro 编写小程序,出于好奇,准备研读一下 Taro 的源码。

目录分析

首先从官网拉取最新的 Taro 源码,版本号为 3.0.18,源码目录如下: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目录没什么特别的,我们来重点关注一下 packages 目录中的核心包(如下图)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这些核心包构成了 Taro,实现了 Taro 的多平台构建。

@tarojs/taro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用的最频繁的包就是 tarojs/taro,我们从入口文件 packages/taro/index.js 开始分析(如下图)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Taro 根据不同的编译环境变量,引入了对应的编译包,从而加快编译速度,减小编译体积。

编译包引入的是一个 initNativeAPI 初始化函数,用于初始化对应平台的原生 API。

微信平台编译包

这里我们以最流行的微信小程序来举例说明,打开文件 packages/taro/apis/wx.js,发现了导出的 initNativeAPI 函数(如下图)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我们来对 initNativeApi 所做的事情进行分析,总的来说 initNativeApi 所做的事情就是将微信的 API 进行一些二次封装,然后转成挂载在 Taro 对象下,开发者调用 Taro 的 API 即可调用到微信官方 API。

processApis

我们先来看看 initNativeApi 中的 processApis 方法做了哪些事情吧(如下图)。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从上图可以看出,Taro 首先收集了三类方法:

1. `onAndSyncApis`:事件监听和同步事件 API;

2. `noPromiseApis`:没有返回 `Promise` 的异步事件,`Taro` 将会把这些事件使用 `Promise` 进行二次封装;

3. `otherApis`:其他 API,如设备、媒体、平台专属 API;

对于微信端不支持的方法,将返回一个警告函数(如下图)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对于 otherApis,如果最后一个参数是 TaroComponent,则会将最后一个参数替换为 TaroComponent.$scope(如下图)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对于 onAndSyncApisnoPromiseApis 则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1. 当第一个参数为字符串时,返回微信 API 执行结果(如下图)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2. 当方法为跳转类函数时,先去掉开头的 `/`,去掉 `query` 部分,使用 url 获取组件。如果组件存在且包含 `componentWillPreload` 方法时,会执行 `componentWillPreload` 并且将执行结果存储在 `cacheData` 中,提供给组件后续的生命周期钩子使用。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3. 新建 `Promise`,将方法封装,在执行成功时 `resolve`,执行失败时 `reject`,然后将该 `Promise` 返回。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上面这些工作就是 processApis 所做的事情,它将所有的微信原生 API 进行二次封装,然后挂载在 Taro 对象中。

request

接下来我们看看对网络请求的改造,这里除了改造 request 外,还新增了 addInterceptorcleanInterceptors 方法,用于在请求发出前或发出后做一些额外操作。代码实现如下:

  taro.request = link.request.bind(link)

taro.addInterceptor = link.addInterceptor.bind(link)

taro.cleanInterceptors = link.cleanInterceptors.bind(link)

想要看懂 addInterceptor 的实现,需要找到 Link 的实现(如下图)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从上图红圈处可以看出,用于创建 Link 实例的拦截器将被放在调用链的最后一个,然后由 Chain 依次顺序执行每一个拦截器(interceptor),然后最终执行到创建 Link 实例的这个 interceptor

从上面的分析就能很清晰的看出 拦截器 的实现,现在我们来看看 request 的实现(如下图)。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从上图可以看出,request 实现的主要需求就是将原生的 request 方法使用 Promise 进行二次封装,并没有更多特殊处理。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 Taro 对网络请求的封装,使其拥有了 拦截器 的特性,并且有了更友好的 Promise 调用方式。

其他

接下来三个都是微信小程序的全局方法,直接进行挂载(如下图)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接下来是像素转换函数,主要是将像素转成对应的 rpx(如下图)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紧随其后的是 canIUseWebp,意思是判断是否可以使用 webp 格式的图片(如下图)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只有安卓平台和开发者工具支持 webp 格式的图片,所以 webp 格式的图片一定要谨慎使用。

最后一步,将微信的云开发 SDK 挂载在 Taro.cloud 对象中,完成挂载(如下图)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小结

到这里,@tarojs/taro 就已经解析完成了,这部分源码的实现还是比较简洁明了的,作为 Taro 源码阅读系列入门还是挺不错的~

最后一件事

如果您已经看到这里了,希望您还是点个赞再走吧~

您的点赞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也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本篇文章!

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在 github 上点亮 star 鼓励一下吧!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以上是 【小程序】Taro 源码解读 - @tarojs/taro 篇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a/9862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