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为什么 Vue3.0 要重写响应式系统
为什么 Vue3.0 要重写响应式系统
西岭老湿发布于 1 月 26 日
面试的时候经常被问到 响应式 相关的内容,而Vue3.0 更新后,面试官又有了新的武器;
面试官:为什么 Vue3.0 要重写响应式系统?
懵逼树上懵逼果,懵逼树下你和我,面试官在问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
有些经验的小伙伴可能会从解释 Proxy 的好处开始简单聊一下,比如: Proxy 是直接代理对象,而不是劫持对象的属性;更好的数组监控;
这样的回答,勉强算是合格吧
那到底应该怎么答呢?
面试官背后的出题逻辑
别急,咱们先整理一下思路,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面试就像打仗,你来我往,所以我们需要换位思考,想一想,为什么面试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面试官想从这个问题里得到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考察哪些技术点? 想清楚这个问题,再回到自己身上,这些技术点,你都掌握了吗?
说得直白一点,面试就像考试,你需要先 读题、审题才能答好这道题;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 “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因为没有换位思考,没有想清楚面试题背后的逻辑;
那我们想清楚这个逻辑之后,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提取技术点,整理思路,做出对应解答;当然,前提是你需要具备这些技术能力
那么接下来,我就尝试拆解一下这个面试题了,提取其中的知识点。
对于你来说,就是要看看这些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多少?
为什么 Vue3.0 要重写响应式系统 ?
为什么重写?如果之前好好的,重写就没有意义,那之前存在什么问题,现在是怎么解决的?就是关键点了;
不知道你对 Vue2.x 的响应式掌握多少,是不是欠下了技术的债呢?没关系,我来帮你还债,先梳理 Vue2.x 的响应式;
其实基于这个面试题,背后还有很多技术点,上面这些,是与当前题目有直接关系的,实际面试中,很有可能基于这些技术点,在进行深入交流,这里就不扩展了,你能把现在这些问题理清楚,就算赚到了;
Vue2.x 响应式
其实关于这一点,在Vue 的官方文档中,早已经有过说明了,而且说得非常详细;官方文档:https://cn.vuejs.org/v2/guide/reactivity.html
我们使用官方给的一张图示,来梳理整个流程;
我们先来看一段代码
响应式原理
data 中的 obj 就是一个普通的 JavaScript 对象,通过点击 Click 按钮,将获取到的随机数赋值给 this.message ,而 this.message 指向的就是 data 中 obj 对象的 message 属性;当message 发生数据改变时,页面中 H1 标签的内容会随之改变,这个过程就是就是响应式的;那么Vue 是如何实现的呢?
首先,Vue 内部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将 Data 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转换为 getter / setter 的形式;getter 用来依赖收集,setter 用来派发更新;而模板内容,最终会被编译为 render 函数,在 render 函数中,我们能发现 _v(_s(message)) message 被访问了,就会触发 getter 来进行依赖收集,而在代码中的点击事件中,一旦事件处理程序被触发执行,那么 message 则会被修改,就会触发 setter来进行派发更新;
虽然流程理清楚了,但是总感觉少点什么,怎么才能更通透呢?
我们用代码来模拟整个的实现过程;
defineProperty 模拟代码
defineProperty 的基本用法,直接看手册就行了: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Object/defineProperty
我们来看看代码:
<div id="app">hello
</div>
<script>
// 模拟 Vue 中的 data 选项
let data = {
msg: 'hello'
}
// 模拟 Vue 的实例
let vm = {}
// 数据劫持:当访问或者设置 vm 中的成员的时候,做一些干预操作
Object.defineProperty(vm, 'msg', {
// 可枚举(可遍历)
enumerable: true,
// 可配置(可以使用 delete 删除,可以通过 defineProperty 重新定义)
configurable: true,
// 当获取值的时候执行
get () {
console.log('get: ', data.msg)
return data.msg
},
// 当设置值的时候执行
set (newValue) {
console.log('set: ', newValue)
if (newValue === data.msg) {
return
}
data.msg = newValue
// 数据更改,更新 DOM 的值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textContent = data.msg
}
})
// 测试
vm.msg = 'Hello World'
console.log(vm.msg)
</script>
你没有看错,加上注释,一共 36行代码,这就是 Vue2.x 对响应式实现的整个流程;
继续实现多个数据的响应式
<body><div id="app">
hello
</div>
<script>
// 模拟 Vue 中的 data 选项
let data = {
msg: 'hello',
count: 10
}
// 模拟 Vue 的实例
let vm = {}
proxyData(data)
function proxyData(data) {
// 遍历 data 对象的所有属性
Object.keys(data).forEach(key => {
// 把 data 中的属性,转换成 vm 的 setter/setter
Object.defineProperty(vm,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 {
console.log('get: ', key, data[key])
return data[key]
},
set (newValue) {
console.log('set: ', key, newValue)
if (newValue === data[key]) {
return
}
data[key] = newValue
// 数据更改,更新 DOM 的值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textContent = data[key]
}
})
})
}
// 测试
vm.msg = 'Hello World'
console.log(vm.msg)
</script>
</body>
上面的代码只是模拟了 响应式 的原理,但Vue在实现中,肯定不会那么简单,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源码呀……
Vue2 源码解读
首先找到响应式代码的处理位置:
关键位置 | 作用 | 源码位置 |
---|---|---|
function Vue () {} | Vue 构造函数 | core/instance/index.js:8 |
Vue.prototype._init | 初始化组件实例对象 | core/instance/init.js:16 |
initState | 初始化组件状态相关成员 | core/instance/state.js:48 |
initData | 初始化用户传入的 data 数据 | core/instance/state.js:112 |
observe | 观察 data | core/observer/index.js:110 |
关键位置 | 作用 | 源码位置 |
---|---|---|
observe | 观察 data | core/observer/index.js:110 |
class Observer | Observer 逻辑 | core/observer/index.js:37 |
walk | 遍历对象成员分别处理 | core/observer/index.js:64 |
defineReactive | 为组件实例定义响应式数据 | core/observer/index.js:135 |
Object.defineProperty | 拦截数据的访问和修改 | core/observer/index.js:157 |
看完Vue2.x 响应式的代码,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 Vue3.0 要重写响应式系统 ?
为什么重写?如果之前好好的,重写就没有意义,那之前存在什么问题,换句话问就是 defineProperty 有什么问题?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问题
其实, defineProperty 的问题,在Vue2.x 的手册中,已经说过了;“哎,很多人就是不看文档啊”
https://cn.vuejs.org/v2/guide/reactivity.html#%E5%AF%B9%E4%BA%8E%E6%95%B0%E7%BB%84
下面分别使用 Vue2 和 Vue3 实现了一个小功能,代码一模一样,功能当然也一样,但是,在 Vue2 中就会有Bug,而运行在vue3中的,则没有任何问题;
Vue2:
Vue3:
其核心点在于 defineProperty 不能很好的实现对数组下标的监控,而在 Vue2 的实现代码中,没有更好的方案对此进行改善,尤大索性直接放弃了实现;关于这个问题,尤大也在 github 做过回应,截个图给大家看看;
那么,Vue 目前还没有解决的问题,Vue3中显然是已经解决的了,问题是,Vue3 是如何解决的呢?前面在 Vue3 的代码中我们使用的是传统的 Options Api 来实现的数据响应式, 而在 Vue3 中全新的 Composition Api 也实现了响应式系统,我们先来感受一下 Composition Api 的基础用法
Composition API 的响应式系统
ref 响应式
reactive 响应式
Vue3 中的响应式是如何实现的呢?关键点在于Proxy 函数;
Proxy 实现原理
使用 Proxy 实现的响应式代码,要比使用 defineProperty 的代码简单得多,因为 Proxy 天然的能够对整个对象做监听,而不需要对数据行遍历后做监听,同时也就解决了数组下标的问题;
我们来一段模拟代码看一下:
<div id="app">hello
</div>
<script>
// 模拟 Vue 中的 data 选项
let data = {
msg: 'hello',
count: 0
}
// 模拟 Vue 实例
const vm = new Proxy(data, {
// 执行代理行为的函数
// 当访问 vm 的成员会执行
get (target, key) {
console.log('get, key: ', key, target[key])
return target[key]
},
// 当设置 vm 的成员会执行
set (target, key, newValue) {
console.log('set, key: ', key, newValue)
if (target[key] === newValue) {
return
}
target[key] = newValue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textContent = target[key]
}
})
// 测试
vm.msg = 'Hello World'
console.log(vm.msg)
</script>
javascript前端vue.js
阅读 66发布于 1 月 26 日
本作品系原创,采用《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
西岭老湿
0 声望
0 粉丝
西岭老湿
0 声望
0 粉丝
宣传栏
面试的时候经常被问到 响应式 相关的内容,而Vue3.0 更新后,面试官又有了新的武器;
面试官:为什么 Vue3.0 要重写响应式系统?
懵逼树上懵逼果,懵逼树下你和我,面试官在问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
有些经验的小伙伴可能会从解释 Proxy 的好处开始简单聊一下,比如: Proxy 是直接代理对象,而不是劫持对象的属性;更好的数组监控;
这样的回答,勉强算是合格吧
那到底应该怎么答呢?
面试官背后的出题逻辑
别急,咱们先整理一下思路,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面试就像打仗,你来我往,所以我们需要换位思考,想一想,为什么面试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面试官想从这个问题里得到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考察哪些技术点? 想清楚这个问题,再回到自己身上,这些技术点,你都掌握了吗?
说得直白一点,面试就像考试,你需要先 读题、审题才能答好这道题;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 “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因为没有换位思考,没有想清楚面试题背后的逻辑;
那我们想清楚这个逻辑之后,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提取技术点,整理思路,做出对应解答;当然,前提是你需要具备这些技术能力
那么接下来,我就尝试拆解一下这个面试题了,提取其中的知识点。
对于你来说,就是要看看这些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多少?
为什么 Vue3.0 要重写响应式系统 ?
为什么重写?如果之前好好的,重写就没有意义,那之前存在什么问题,现在是怎么解决的?就是关键点了;
不知道你对 Vue2.x 的响应式掌握多少,是不是欠下了技术的债呢?没关系,我来帮你还债,先梳理 Vue2.x 的响应式;
其实基于这个面试题,背后还有很多技术点,上面这些,是与当前题目有直接关系的,实际面试中,很有可能基于这些技术点,在进行深入交流,这里就不扩展了,你能把现在这些问题理清楚,就算赚到了;
Vue2.x 响应式
其实关于这一点,在Vue 的官方文档中,早已经有过说明了,而且说得非常详细;官方文档:https://cn.vuejs.org/v2/guide/reactivity.html
我们使用官方给的一张图示,来梳理整个流程;
我们先来看一段代码
响应式原理
data 中的 obj 就是一个普通的 JavaScript 对象,通过点击 Click 按钮,将获取到的随机数赋值给 this.message ,而 this.message 指向的就是 data 中 obj 对象的 message 属性;当message 发生数据改变时,页面中 H1 标签的内容会随之改变,这个过程就是就是响应式的;那么Vue 是如何实现的呢?
首先,Vue 内部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将 Data 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转换为 getter / setter 的形式;getter 用来依赖收集,setter 用来派发更新;而模板内容,最终会被编译为 render 函数,在 render 函数中,我们能发现 _v(_s(message)) message 被访问了,就会触发 getter 来进行依赖收集,而在代码中的点击事件中,一旦事件处理程序被触发执行,那么 message 则会被修改,就会触发 setter来进行派发更新;
虽然流程理清楚了,但是总感觉少点什么,怎么才能更通透呢?
我们用代码来模拟整个的实现过程;
defineProperty 模拟代码
defineProperty 的基本用法,直接看手册就行了: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Object/defineProperty
我们来看看代码:
<div id="app">hello
</div>
<script>
// 模拟 Vue 中的 data 选项
let data = {
msg: 'hello'
}
// 模拟 Vue 的实例
let vm = {}
// 数据劫持:当访问或者设置 vm 中的成员的时候,做一些干预操作
Object.defineProperty(vm, 'msg', {
// 可枚举(可遍历)
enumerable: true,
// 可配置(可以使用 delete 删除,可以通过 defineProperty 重新定义)
configurable: true,
// 当获取值的时候执行
get () {
console.log('get: ', data.msg)
return data.msg
},
// 当设置值的时候执行
set (newValue) {
console.log('set: ', newValue)
if (newValue === data.msg) {
return
}
data.msg = newValue
// 数据更改,更新 DOM 的值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textContent = data.msg
}
})
// 测试
vm.msg = 'Hello World'
console.log(vm.msg)
</script>
你没有看错,加上注释,一共 36行代码,这就是 Vue2.x 对响应式实现的整个流程;
继续实现多个数据的响应式
<body><div id="app">
hello
</div>
<script>
// 模拟 Vue 中的 data 选项
let data = {
msg: 'hello',
count: 10
}
// 模拟 Vue 的实例
let vm = {}
proxyData(data)
function proxyData(data) {
// 遍历 data 对象的所有属性
Object.keys(data).forEach(key => {
// 把 data 中的属性,转换成 vm 的 setter/setter
Object.defineProperty(vm,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 {
console.log('get: ', key, data[key])
return data[key]
},
set (newValue) {
console.log('set: ', key, newValue)
if (newValue === data[key]) {
return
}
data[key] = newValue
// 数据更改,更新 DOM 的值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textContent = data[key]
}
})
})
}
// 测试
vm.msg = 'Hello World'
console.log(vm.msg)
</script>
</body>
上面的代码只是模拟了 响应式 的原理,但Vue在实现中,肯定不会那么简单,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源码呀……
Vue2 源码解读
首先找到响应式代码的处理位置:
关键位置 | 作用 | 源码位置 |
---|---|---|
function Vue () {} | Vue 构造函数 | core/instance/index.js:8 |
Vue.prototype._init | 初始化组件实例对象 | core/instance/init.js:16 |
initState | 初始化组件状态相关成员 | core/instance/state.js:48 |
initData | 初始化用户传入的 data 数据 | core/instance/state.js:112 |
observe | 观察 data | core/observer/index.js:110 |
关键位置 | 作用 | 源码位置 |
---|---|---|
observe | 观察 data | core/observer/index.js:110 |
class Observer | Observer 逻辑 | core/observer/index.js:37 |
walk | 遍历对象成员分别处理 | core/observer/index.js:64 |
defineReactive | 为组件实例定义响应式数据 | core/observer/index.js:135 |
Object.defineProperty | 拦截数据的访问和修改 | core/observer/index.js:157 |
看完Vue2.x 响应式的代码,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 Vue3.0 要重写响应式系统 ?
为什么重写?如果之前好好的,重写就没有意义,那之前存在什么问题,换句话问就是 defineProperty 有什么问题?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问题
其实, defineProperty 的问题,在Vue2.x 的手册中,已经说过了;“哎,很多人就是不看文档啊”
https://cn.vuejs.org/v2/guide/reactivity.html#%E5%AF%B9%E4%BA%8E%E6%95%B0%E7%BB%84
下面分别使用 Vue2 和 Vue3 实现了一个小功能,代码一模一样,功能当然也一样,但是,在 Vue2 中就会有Bug,而运行在vue3中的,则没有任何问题;
Vue2:
Vue3:
其核心点在于 defineProperty 不能很好的实现对数组下标的监控,而在 Vue2 的实现代码中,没有更好的方案对此进行改善,尤大索性直接放弃了实现;关于这个问题,尤大也在 github 做过回应,截个图给大家看看;
那么,Vue 目前还没有解决的问题,Vue3中显然是已经解决的了,问题是,Vue3 是如何解决的呢?前面在 Vue3 的代码中我们使用的是传统的 Options Api 来实现的数据响应式, 而在 Vue3 中全新的 Composition Api 也实现了响应式系统,我们先来感受一下 Composition Api 的基础用法
Composition API 的响应式系统
ref 响应式
reactive 响应式
Vue3 中的响应式是如何实现的呢?关键点在于Proxy 函数;
Proxy 实现原理
使用 Proxy 实现的响应式代码,要比使用 defineProperty 的代码简单得多,因为 Proxy 天然的能够对整个对象做监听,而不需要对数据行遍历后做监听,同时也就解决了数组下标的问题;
我们来一段模拟代码看一下:
<div id="app">hello
</div>
<script>
// 模拟 Vue 中的 data 选项
let data = {
msg: 'hello',
count: 0
}
// 模拟 Vue 实例
const vm = new Proxy(data, {
// 执行代理行为的函数
// 当访问 vm 的成员会执行
get (target, key) {
console.log('get, key: ', key, target[key])
return target[key]
},
// 当设置 vm 的成员会执行
set (target, key, newValue) {
console.log('set, key: ', key, newValue)
if (target[key] === newValue) {
return
}
target[key] = newValue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textContent = target[key]
}
})
// 测试
vm.msg = 'Hello World'
console.log(vm.msg)
</script>
以上是 【JS】为什么 Vue3.0 要重写响应式系统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a/109312.html
得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