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Oracle索引
Oracle中查询走索引的情况:
1、对返回的行无任何限定条件,即没有where子句。
2、未对数据表与任何索引主列相对应的行限定条件。
例如:在id-name-time列创建了三列复合索引,那么仅对name列限定条件不能使用这个索引,因为name不是索引的主列。
3、对索引的主列有限定条件,但是在条件表达式里使用以下表达式则会使索引失效,造成权标扫描:
(1)where子句中对字段进行函数、表达式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2)查询字段is null时索引失效,引起全表查询。
解决办法:SQL语法中使用null会有很多麻烦,最好索引列时not null的;对于is null,可以建立组合索引, nvl(字段,0),对表和索引analyse后,is null查询时可以重新启用索引查找,但是效率还不是值得肯定;is not null时永远不会使用索引。一般数据量大的表不要用is null查询。
(3) 查询条件中使用了不等于操作符(<>、!=)会限制索引、引起全表扫描 。
解决方法:通过把不等于操作符改成or,可以使用索引,避免全表扫描。
例如,把column<>10,改成column<10 or column>10,就可以使用索引了。
(4)对索引的主列有限定条件,但是条件使用like操作以及值以‘%’开始或者值是一个赋值变量。
例如:where city like "%大连%"。
select * from citys where name like "%大连" (不使用索引)
select * from citys where name like "大连%" (使用索引) 。
解决办法:首先尽量避免模糊查询,如果必须使用,不采用全模糊查询,也应尽量采用右模糊查询, 即like ‘…%’,是会使用索引的;左模糊like ‘%...’无法直接使用索引,但可以利用reverse + function index 的形式,变化成 like ‘…%’;
全模糊查询是无法优化的,一定要使用的话建议使用搜索引擎。
4、 or语句使用不当会引起全表扫描
原因:where子句中比较的两个条件,一个有索引,一个没索引,使用or则会引起全表扫描。
例如:where A=:1 or B=:2,A上有索引,B上没索引,则比较B=:2时会重新开始全表扫描
5、组合索引
排序时应按照组合索引中各列的顺序进行排序,即使索引中只有一个列是要排序的,否则排序性能会比较差。
例如:
create index skip1 on emp5(job,empno,date);select job,empno from emp5 where job=’manager’ and empno=’10’ order by job,empno,date desc;
实际上只是查询出符合 job=’manager’ and empno=’10’ 条件的记录并按date降序排序,但写成order by date desc性能较差。
6、 Update语句,如果只更改1、2个字段,不要Update全部字段,否则频繁调用会引起明显的性能消耗,同时带来大量日志。
7、 对于多张大数据量的表JOIN,要先分页再JOIN,否则逻辑读会很高,性能很差。
8、 select count(*) from table;
这样不带任何条件的count会引起全表扫描,并且没有任何业务意义,是一定要杜绝的。
9、 sql的where条件要绑定变量,比如where column= 1,不要写成where column=‘aaa’,这样会导致每次执行时都会重新分析,浪费CPU和内存资源。
10、 不要使用in操作符,这样数据库会进行全表扫描。
11、 not in 使用not in也不会走索引
推荐方案:用not exists或者(外联结+判断为空)来代替
12、 > 及 < 操作符(大于或小于操作符)
大于或小于操作符一般情况下是不用调整的,因为它有索引就会采用索引查找。
但有的情况下可以对它进行优化,如一个表有100万记录,一个数值型字段 A,30万记录的A=0,30万记录的A=1,39万记录的A=2,1万记录的A=3。
那么执行A>2与A>=3的效果就有很大的区别了,因为A>2时ORACLE会先找出为2的记录索引再进行比较,而A>=3时ORACLE则直接找到=3的记录索引。
13、 UNION操作符
UNION在进行表链接后会筛选掉重复的记录,所以在表链接后会对所产生的结果集进行排序运算,删除重复的记录再返回结果。
实际大部分应用中是不会产生重复的记录,最常见的是过程表与历史表UNION。如:
select * from gc_dfys
union
select * from ls_jg_dfys
这个SQL在运行时先取出两个表的结果,再用排序空间进行排序删除重复的记录,最后返回结果集,如果表数据量大的话可能会导致用磁盘进行排序。
推荐方案:采用UNION ALL操作符替代UNION,因为UNION ALL操作只是简单的将两个结果合并后就返回。
14、 WHERE后面的条件顺序影响
Select * from zl_yhjbqk where dy_dj = "1K以下" and xh_bz=1
Select * from zl_yhjbqk where xh_bz=1 and dy_dj = "1K以下"
以上两个SQL中dy_dj及xh_bz两个字段都没进行索引,所以执行的时候都是全表扫描,
第一条SQL的dy_dj = "1KV以下"条件在记录集内比率为99%,而xh_bz=1的比率只为0.5%,在进行第一条SQL的时候99%条记录都进行dy_dj及xh_bz的比较。
而在进行第二条SQL的时候 0.5%条记录都进行dy_dj及xh_bz的比较,以此可以得出第二条SQL的CPU占用率明显比第一条低。
15、查询表顺序的影响
在FROM后面的表中的列表顺序会对SQL执行性能影响,在没有索引及ORACLE没有对表进行统计分析的情况下ORACLE会按表出现的顺序进行链接,
由此因为表的顺序不对会产生十分耗服务器资源的数据交叉。(注:如果对表进行了统计分析,ORACLE会自动先进小表的链接,再进行大表的链接)
表连接时,数据量大的为主表效率更高。
16、Oracle的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因此from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基础班 driving table)将先被最先处理。
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必须选择记录条数最少的表作为基础表,放在最后。
以下几种情况快速判断基础表(驱动表):
(1)where子句中尽量使用索引。
(2)连接操作应返回较少行上驱动。
(3)如果where中包含选择性条件,如where id=1,应将最具有选择性部分放在表达式最后。
(4)如果只有一个表有索引,另一表无索引,无索引的表通常作为基础表。
以上是 浅谈Oracle索引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z/53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