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Python的精髓是什么吗?是方括号、花括号和圆括号[Python基础]
前言
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Python爬虫、数据分析、网站开发等案例教程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https://space.bilibili.com/523606542
和其他编程语言相比,什么才是Python独一无二的特色呢?很多程序员会说,缩进。的确,缩进是Python语言的标志性特点,但这只是外在的、形式上的。从语言特性层面讲,Python的特点是什么呢?我尝试着在知乎上搜索了一下,最具代表性的答案分别是语法简洁、简单易学、代码高效、功能强大等四项。仔细品味这四项,我还是觉得,这是Python语言表现出来的使用效果或用户感受,仍然不是语言特性层面的特色。
换个说法,究竟是Python的哪些语言特性使得人们普遍认为Python具有语法简洁、简单易学、代码高效、功能强大的特点呢?我个人认为,这要归功于列表(list)、字典(dict)、元组(tuple)和集合(set)这“四大金刚”。尽管整型(int)、浮点型(float)和字符串(str)也很重要,但这三种对象相对于其他编程语言来说,差异并不像“四大金刚”那样明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列表、字典、元组和集合代表了Python语言的核心和基础,同时也是Python的精髓所在。学会使用列表、字典、元组和集合,就意味着掌握了Python这门编程语言。
如果认可这个观点,那么,Python的精髓就从列表、字典、元组和集合等“四大金刚”,演变成由方括号、花括号和圆括号组成的“括号族”。
1. 方括号
方括号几乎是所有编程语言的第一符号。这里的第一,并不是指使用频率,而是指这个符号展现出的编程语言的内涵和创造力。事实上,就符号的使用频率而言,方括号也可能排在首位——只是我的直觉,并没有统计数据支持。
1.1 创建列表
对于初学者来说,创建列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一对方括号。
>>> a = []>>> a[]
>>> b = [3.14, False, "x", None]>>> b[
3.14, False, "x", None]
即便是老鸟,也会大量使用方括号创建列表,尤其是使用推导式创建列表的情况下。
>>> c = [i**2 for i in range(5)]>>> c[0,
1, 4, 9, 16]
但我一直觉得,方括号就像口语或俚语,太过随便。我更喜欢使用严谨的list()来创建列表。使用list()创建列表,是list类的实例化的标准方法,可以体会list类的构造函数如何适应不同类型的参数。
>>> a = list()>>> a[]
>>> b = list((3.14, False,
"x", None))>>> b[
3.14, False, "x", None]>>> c = list({1,2,3})>>> c[
1, 2, 3]>>> d = list({"x":1,"y":2,"z":3})>>> d[
"x", "y", "z"]>>> e = list(range(5))>>> e[0,
1, 2, 3, 4]>>> f = list("*"*i for i in range(5))>>> f[
"", "*", "**", "***", "****"]
1.2 列表的索引
方括号可以创建列表,但方括号并不等同于列表,因为方括号还用来索引。
>>> [3.14, False, "x", None][2]"x">>> [3.14, False, "x", None][-2]
"x"
>>> [3.14, False, "x", None][1:]
[False, "x", None]
>>> [3.14, False, "x", None][:-1]
[3.14, False, "x"]
>>> [3.14, False, "x", None][::2]
[3.14, "x"]
>>> [3.14, False, "x", None][::-1]
[None, "x", False, 3.14]
列表的索引非常灵活,尤其是引入了负数索引,用-1表示最后一个元素或逆序,实属喜大普奔。上面的操作,属于常用索引方式,如果能读懂下面的代码,说明你已经具备了足够深的功力。
>>> a = [3.14, False, "x", None]>>> a[2:2] = [1,2,3]>>> a[
3.14, False, 1, 2, 3, "x", None]
1.3 列表的方法
对于列表对象的方法如果能信手拈来,那就是Python高手了。
>>> a = [3.14, False, "x", None]>>> a.index("x")2>>> a.append([1,2,3])
>>> a
[3.14, False, "x", None, [1, 2, 3]]
>>> a[-1].insert(1, "ok")
>>> a
[3.14, False, "x", None, [1, "ok", 2, 3]]
>>> a.remove(False)
>>> a
[3.14, "x", None, [1, "ok", 2, 3]]
>>> a.pop(1)
"x"
>>> a
[3.14, None, [1, "ok", 2, 3]]
>>> a.pop()
[1, "ok", 2, 3]
>>> a
[3.14, None]
2. 花括号
花括号代表字典对象,大多数初学者都这样认为。然而,这是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下面的代码中,a和b都是用花括号创造出来的对象,却一个是字典,一个是集合。
>>> a = {}>>> a{}
>>> b = {"x","y","z"}>>> b{
"y", "z", "x"}>>> type(a)<class"dict">>>> type(b)
<class"set">
原来,Python用花括号表示字典和集合两种对象:花括号内是空的,或者是键值对的,表示字典;花括号内是无重复元素的,表示集合。为了不引起误会,我习惯用dict()来生成字典,用set()来生成集合。
>>> dict(){}
>>> dict({"x":1, "y":2, "z":3}){
"x": 1, "y": 2, "z": 3}>>> dict((("x",1), ("y",2), ("z",3))){
"x": 1, "y": 2, "z": 3}>>> dict.fromkeys("xyz"){
"x": None, "y": None, "z": None}>>> dict.fromkeys("abc", 0){
"a": 0, "b": 0, "c": 0}>>> set((3,4,5)){
3, 4, 5}>>> set({"x":1, "y":2, "z":3}){
"y", "z", "x"}>>> set([3,3,4,4,5,5]){
3, 4, 5}
编码实践中,虽然在某些情况下集合是无可替代的,但集合的使用频率是“四大金刚”中最低的,我们这里不展开讨论,只说说字典的使用技巧。
2.1 判断一个键是否存在于字典中
Py2时代,dict对象曾经有has_key()的方法,用来判断是否包含某个键。py3舍弃了这个方法,判断一个键是否存在于字典中,只能使用in这样的方法了。
>>> a = dict({"x":1, "y":2, "z":3})>>> "x"in aTrue
>>> "v"in aFalse
2.2 向字典中添加一个新键或更新键值
很多人喜欢用对字典的一个键赋值的方法,实现向字典中添加一个新键或更新键值。
>>> a = dict()>>> a["name"] = "xufive">>> a
{"name": "xufive"}
我不推荐这样的方式,使用update()才更有仪式感,还可以一次添加或修改多个键。
>>> a = dict()>>> a.update({"name":"xufive", "gender":"男"})>>> a{
"name": "xufive", "gender": "男"}
2.3 从字典中获取一个键值
a["age"]是最常用的方式,但是也还会遇到键不存在的异常。下面的方法值得推荐。
>>> a.get("age", 18)18
2.4 获取字典的全部键、全部值、全部键值对
dict类提供了keys()、values()和items()等三个方法分别返回字典的全部键、全部值和全部键值对。需要注意的是,返回结果并非列表,而是迭代器。如果你需要列表形式的返回结果,请使用list()转换。
>>> a = dict()>>> a.update({"name":"xufive", "gender":"男"})>>> list(a.keys())[
"name", "gender"]>>> list(a.values())[
"xufive", "男"]>>> list(a.items())[(
"name", "xufive"), ("gender", "男")]
2.5 遍历字典
遍历字典的时候,很多同学或写成遍历字典的keys()。其实,不需要这么麻烦,可以像下面这样直接遍历。
>>> a = dict([("name", "xufive"), ("gender", "男")])>>> forkey
in a:print(key, a[key])name xufive
gender 男
3. 圆括号
圆括号代表元组对象,这么说应该没有问题吧?的确,听起来没有问题,但在元组的使用上,我相信每个初学者都会跌进同一个深坑至少一次。
3.1 必入之浅坑
元组不用于列表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无法更新元素的值。忘记或者忽略这一点,就会入坑。
>>> a = (3, 4)>>> a[0] = 5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a[0]
= 5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3.2 必入之深坑
使用了多年Python之后,我曾经写出的最糟糕的bug,就是下面这一段代码。
>>> import threading>>> def do_something(name):print("My name is %s."%name)>>> th = threading.Thread(target=do_something, args=("xufive"))>>> th.start()Exception
in thread Thread-1: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C:UsersxufiveAppDataLocalProgramsPythonPython37lib hreading.py", line 926, in _bootstrap_innerself.run()
File
"C:UsersxufiveAppDataLocalProgramsPythonPython37lib hreading.py", line 870, in runself._target(
*self._args, **self._kwargs)TypeError: do_something() takes
1 positional argument but 6 were given
我分明只提供了1个参数,却提示说给出了6个参数,为什么呢?原来,元组初始化时,如果只有单个参数,则必须在单个参数之后增加一个逗号(,),否则,初始化结果仅返回原参数。
>>> a = (5)>>> a5>>> type(a)
<class
"int">
>>> b = ("xyz")
>>> b
"xyz"
>>> type(b)
<class"str">
>>> a, b = (5,), ("xyz",)
>>> a, b
((5,), ("xyz",))
>>> type(a), type(b)
("tuple">, "tuple">)
3.3 单星号解包元组
格式化输出字符串时,C语言风格是我的最爱。当有多个%需要匹配时,下面也许是最自然而然的写法。
>>> args = (95,99,100)>>> "%s:语文%d分,数学%d分,英语%d分"%("天元浪子", args[0], args[1], args[2])"天元浪子:语文95分,数学99分,英语100分"
正确固然正确,但不够精彩。满分写法应该是这样的。
>>> args = (95,99,100)>>> "%s:语文%d分,数学%d分,英语%d分"%("天元浪子", *args)"天元浪子:语文95分,数学99分,英语100分"
3.4 为什么要使用元组?
既然元组的元素不可改变,那为什么还要使用元组呢?使用列表代替元组不是更方便吗?诚然,在多数情况下,可以使用列表代替元组,但下面的例子却可以证明,列表无法代替元组。
>>> s = {1,"x",(3,4,5)}>>> s{
1, (3, 4, 5), "x"}>>> s = {1,"x",[3,4,5]}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s
= {1,"x",[3,4,5]}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ist"
我们可以将元组加到集合中,但列表不行,因为列表是不可哈希(unhashable)的。理解这一点并不困难:列表元素可以被动态改变,所以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哈希值——这与集合要求的元素唯一性冲突;而元组的元素被禁止更新,其哈希值在整个生命周期都不会变化,因此可以成为集合的元素。
显然,元组和列表有着完全不同的存储方式。因为不用考虑更新问题,元组的速度性能要远优于列表。优先使用元组,应该成为Python程序员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作者:天元浪子
来源:Python作业辅导员
以上是 你知道Python的精髓是什么吗?是方括号、花括号和圆括号[Python基础]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z/53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