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公司干了4年

编程

概述

作为公司的底层员工,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很难左右公司重要决策,只能通过筛选创业公司,通过跟对人做对事来提升创业的成功概率,获得高回报。回顾4年加入的两家创业公司(都是做的后端开发职位),本文主要围绕是否跟对人做对事这个主线反思收获与教训,还有个人成长。

乒乓球

这是加入的第一家创业公司称它为A公司吧,主要做乒乓球,比如乒乓球的赛事,场馆,预约,私教培训等。

是否跟对人

公司十几个人,三位领导,一个boss。

  • boss:公司管的不多,但整个领导班子由他组建。

  • ceo:曾经做保险的,并不懂互联网,基本上在公司管理一些杂事。

  • 产品负责人:最开始是A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因为处理不好人的关系,被老板调去做产品了,每天下午两三点准时为公司奉献一曲猪鼾声(因为和研发不再一个办公室,且比较隐蔽,每天这产品负责人都会在上班时间睡觉),节奏高低起伏,严重扰乱写代码的心啊。这样一个擅长搞技术的人来做产品,产品做的怎样可想而知。

  • 技术负责人:入行见过最水的领导

,上班打游戏,经常不见人(网吧打游戏去了),上下忽悠,尽情划水。

是否做对事

玩乒乓球的人不多,但据统计全国有2千万的爱好者,当时做的一个个功能确实在解决用户的痛点,但用户量始终起不来,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产品用户体验差,缺乏推广所致(比如没有烧钱全国推广一波)

总结

在A公司,我觉得最大的败笔就是boss没有花大价钱招牛逼的人来做领导层,找了两个混日子的人。 痛点就是风口,2016年全国确实没什么做乒乓球的app,用户想参加相关赛事,找附近场馆都存在痛点,so,做的事情没什么问题,问题在用人上。同样的乒乓球app风口可能有10几家在做,别人的领导层个个牛逼,你的领导层天天混日子,自然干不过人家。也缺乏大资本的注入,这样有更多的钱去把推广做好。

消费金融

就是做的跟花呗类似的放贷,用户没钱在商家消费,我们公司就帮用户垫付钱去消费,后面用户就还我们的钱,我们吃他的利息来赚钱。此公司称他为b公司吧。

是否跟对人

在b公司呆了两年,第一年是一波领导,第二年换血是第二波领导。第二波领导比第一波差很多,没事就发鸡汤,给不出具体的方案。没事就拉出来开个会,做个主持,给不了好的技术方案。

是否做对事

先是做自己的产品,然后做高大上的金融云,其实就是做外包,做了两年外包,也为总部做点东西,一年亏损一千万。

总结

B公司的领导比A公司好些,但是B公司做事不够专注,像个无头苍蝇,一年开五六个项目东做下西做下。最后也没做出什么像样的东西。

创业的成功率

据统计创业成功的概率不到2%,一百个公司会死掉98个。这4年创业公司的经历也让我感触如此,太难了。即使A,B公司的领导层优秀,做的每个决策也正确,公司发展增增日上,也可能会遭遇全球金融危机,融不到钱,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所以加入创业公司要有平常的心态,顺其自然即可,不要抱太多期望。于个人能做的是提升自己的见识,提升看人的能力,提升对行业的了解,对人类需求的深刻理解。这样在多个创业公司的选择时才能选出创业成功率高的公司。跟对了人,做对了事,为社会做出了1. 不错的贡献,自然就有不错的回报。

以上是 在创业公司干了4年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z/512658.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