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逃离之路

coding

本文来自笔者的真实经历



导读


本文主角K,出生于1996年,S镇本地人,单身。


S镇隶属于广东某小城,全镇均是工业区,人口十万左右,外来务工人员及家属约占一半 ,收入中位数为4千到6千。


该镇房价新楼盘5到8千,二手房中位数为3到5千。


根据2017年南都综合排行榜S镇的经济实力全市排名第5。


城与镇的对立


K长大的地方是S镇,其对城区评价是:


“抱歉我只能表示好感不多”


因为我是在S镇长大的。如果非要评价那么只能是:城区的一些人对S镇充满了偏见。


“你们S镇穷脏乱差外来人口多治安不好,讲的话我们也听不懂。”


2010年7月K独自一人在城区购物,因S镇口音而备受歧视,2020年8月K 在城区步行街也听到相同的偏见。


K反驳城区人的收入难道能跟S镇本地的厂长和包租婆比?


而实际上S镇贡献了该城约一半的GDP 以及大部分的财政收入。


K愤愤不平,但光鲜靓丽的数据背后,依然掩盖不住S镇的贫乏。


贫乏的S镇


拥堵的道路,飞驰的三轮货车,加上数以万计的产业工人每月能拿到5-6k的稳定工资,大城市奢望每月能买一个平方在这里触手可得,横竖不过三四公里的S镇每年都是数百亿的gdp,这是它的优势。


但缺点也非常明显:


教育:只有十余所幼儿园和几所小学两所中学。


消费:星巴克海底捞等网红店暂未下沉,主要消费场所网吧ktv电影院等因为疫情正苦苦挣扎,位于K家门口的综合体XX星光城及X富广场全部烂尾,总的来说消费水平较低。



交通:S镇交通发达连接了四个不同行政区,出门两三公里就是高速,前往邻市一个小时车程,但是前往城区的道路参考下图。


通往城区的道路


医疗:S镇中心医院(二甲)位于旧城区(本地称其为旧街),各大社区有自己的社区医院,但去邻市三甲医院需要一个小时车程。


养老:S镇作为一个工业区没有任何养老的氛围,旧街有一间养老院K表示一次也没去过。


穷惯了的K


小时候K家境贫寒,用他自己的话说是


“一家人睡在一间破床上风扇还是坏的”


K反感一切浪费行为,每当别人开玩笑说K小气,K总是用这句话来回应


“我唔系百万身家未开头”

(我不是百万身家没花完零头)


由于S镇跟隔壁城市的产业结构趋同且路程不到一个小时,对本市城区好感不多的K选择去邻市打工,其每天的生活堪称俭朴:


“我住在公司宿舍,不烟不酒水电直接从工资扣。白天都在公司,不玩什么手游抖音快手,习惯晚上在汾江边看书。我能花到钱的地方除了偶尔随份子之外就是公司楼下的快餐店,我跟快餐店老板商量好早上两个包子午餐晚餐全部加起来二十块钱,加上话费,一个月衣食住行花不了七百”


这段时间持续了很久很久很久。


穷惯了的K也渴望有人陪伴,但不忍心任何人陪他过这种日子,长相平凡的K认为面包有了,爱情也会有的。


逃离的想法


2014年当时看着同龄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习惯于自己在S镇郊外思考的K:“逃离的想法” 诞生了。


为什么逃离呢?


在外来务工人员的眼里,在本地包租婆厂长的眼里,S镇是那么的美好。不排外低消费低房价中等工资满地的就业机会,经济全市第5。


逃离S镇,对K来说是很困难的,毫无疑问K对S镇充满了感情。因为S镇有K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感情,太多的朋友。


K在邻市需要钱渡过难关的时候是一位初中同学将自己去技校毕业实习的五千全给了K,对于K来说这五千不单单是钱,更是一份毫无保留的支持,如果不是这笔钱可能K连违建铁皮屋的大门都进不去。虽然这笔钱很快就还清了,但是K觉得这份人情很难还清。


可惜的是这位朋友技校毕业后数月无所事事终日流连于网吧,K站稳脚跟后多次要给这位朋友介绍工作好走上正轨,可惜这位初中同学流连于网吧数年,多次规劝失败最终也就不再联系了。


铁皮违建,K在临市的落足之地


与这位选择技校的朋友不同,K读的是高中且政史地成绩均是全级第一。但是K很清楚他自己在S镇成绩再好放到外面也就是花数十万读二三流的大专。


所以当家庭积蓄在面对K的进学之路还是首付,毫无疑问K选择了车贷房贷。


教育质量差低消费低房价工资中等就业机会满地的S镇,居民毫无疑问都是温水池的一只青蛙。


在S镇郊外的落日中,逃离的想法诞生了

S镇郊外,K一人在此看书


逃离之路


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家里的房贷车贷2019年底已所剩无几,2014年那个“逃离的想法” 不再是空中楼阁。


K开始谋划自己的逃离之路。


第一条线是房价线,自己买得起。


参考邻市及各大城市省会房价,以及自己稳定可预期的收入和生活成本,房价2万左右的学区房是可接受的。


300多个城市剩下100个左右。


第二条线是教育线,对子女负责。


参考历年高考分数线高考难度高考人数和各省市区城市的教育资源分布,必须是著名高校附属中小学且高考招生本地比例较高。


包括K长期工作的邻市在内落选,100个城市剩下十几个。

K选择的城市在优惠模式的省份


第三条线是生命线,对身体负责。


K曾有同事因送院堵车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区域内医疗资源必须足够好,且交通方便,待选的城市只剩下个位数。



经过半年的斟酌K飞往北部某城考察,结果令人欣喜:


房价:该省最好的学区房汇聚于此,价格稳定在两万左右且数年内看跌。


教育:高考人数高考难度在全国相对较低,且学区房附近有数所优质的附属中小学,该城拥有三所著名高校且本地招生量较大。


医疗:共有十八所三甲医院,楼盘附近就有三所。



目标城市的照片


考察归来的K心满意足。


没有了车贷房贷的束缚,K在逃离之路上一去不回头。


文:Kwong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罗罗攀(luoluopan1)。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以上是 ​小城故事—逃离之路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z/50886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