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java基础
一.基础语法
1.数据类型
(1)基本数据类型:byte(1字节,-27~27-1),short(2字节,-215~215-1),int(4字节,-231~231-1),long(8字节,-263~263-1),float(4字节),double(8字节),boolean(2字节),char(1字节,0~2^16-1)
(2)引用数据类型:类(包装类,string,自定义class),接口,数组
1.Math.round(11.5)?Math.round(-11.5)?
结果为12和-11.
(1)Math.round() 四舍五入
(2)Math.ceil() “向上取整”, 即小数部分直接舍去,并向正数部分进1
(3)Math.floor() “向下取整” ,即小数部分直接舍去
2.float f=3.4;是否正确
不正确。3.4 是双精度数,将双精度型(double)赋值给浮点型(float)属于下转型(down-casting,也称为窄化)会造成精度损失,因此需要强制类型转换float f =(float)3.4; 或者写成 float f =3.4F;
3.short s1 = 1; s1 = s1 + 1;有错吗?short s1 = 1; s1 += 1;有错吗
对于 short s1 = 1; s1 = s1 + 1;由于 1 是 int 类型,因此 s1+1 运算结果也是 int型,需要强制转换类型才能赋值给 short 型。
而 short s1 = 1; s1 += 1;可以正确编译,因为 s1+= 1;相当于 s1 = (short(s1 + 1);其中有隐含的强制类型转换
2.运算符
1.算数运算符
2.赋值运算符
3.关系运算符
==, >=, <=, !=, <, >
4.逻辑运算符
(1)与:所有条件都正确,才正确
(2)或:只要有一个条件正确就正确
(3)非:如果同意,非运算以后,就是不同意
(4)异或:条件有且只能有一个是正确,才是正确的
5.位运算符
与 &:都为1为1
或 |:有1为1
非 ~:0变1,1变0
异或 ^:不一样为1
带符号右移 >>:等于除以2的n次方(若操作的值为正,则在高位插入0;若值为负,则在高位插入1)
无符号右移 >>>:等于除以2的n次方(无论正负,都在高位插入0,表示正数)
左移 <<:等于乘2的n次方
(负数的二进制表示:等于正数的补码,也就是按位取反再加1)
6.三元运算符: ?:
7.用最有效率的方法计算 2 乘以 8
2 << 3(左移 3 位相当于乘以 2 的 3 次方,右移 3 位相当于除以 2 的 3 次方)
因为移位指令占2个机器周期(也称cpu周期,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而乘除法指令占4个机器周期。从硬件上看,移位对硬件更容易实现
3.控制语句
1.分支语句:if-else,switch-case
2.循环语句:for,while,do-while
3.中断语句:break,continue
5.switch 是否能作用在 long 上,是否能作用在 String 上?
在 Java 5 以前,switch(expr)中,expr 只能是 byte、short、int,char。从 Java5 后引入了枚举和字符串。但是还不支持long
4.数组
1.声明
(1)动态初始化:int a[] = new int[长度];//必须指明长度
(2)静态初始化:int a[] = new int[]{1,2,3};
(3)静态初始化简写:int a[] = {1,2,3};
二.面向对象
1.面向对象特性
1.封装:一个类就是一个封装体,封装了方法和属性,保护类中的信息,降低了耦合,提高软件复用率
2.继承:继承后重写:方法名,参数列表,返回值必须相等。java7后返回值类型可以不同,但子类方法的返回值必须是父类方法返回值类型的子类(eg:Object --> Integer)
3.多态
(1)前提:继承,重写,父类对象指向子类引用
(2)多态的优点:消除了类与类的耦合性,扩展灵活
(3)重写和重载的区别?重写子类方法和父类方法具有相同的方法签名,重载是在同一个类中方法名相同,参数个数,类型,顺序不同
2.接口
1.接口的特征
(1)由interface修饰
(2)一个接口可被多个类实现,一个类也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3)接口中默认的方法都是public类型的
(4)java8以前,接口的方法都是抽象方法
以前创建了一个接口,并且已经被大量的类实现。如果需要再扩充这个接口的功能加新的方法,就会导致所有已经实现的子类需要重写这个方法。如果在接口中使用默认方法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所以从 JDK8 开始新加了接口默认方法,便于接口的扩展。
3.访问修饰符
访问权限 类 包 子类 其他包
public ∨ ∨ ∨ ∨ (对任何人都是可用的)
protect ∨ ∨ ∨ × (继承的类可以访问以及和private一样的权限)
default ∨ ∨ × × (包访问权限,即在整个包内均可被访问)
private ∨ × × × (除类型创建者和类型的内部方法之外的任何人都不能访问的元素)
4.变量
1.成员变量与局部变量
成员变量:方法外部,类内部定义的变量。有默认初始值
局部变量:类的方法中的变量。没有初始值,使用前必须赋值
2.静态变量与普通变量
静态变量: 静态变量由于不属于任何实例对象,属于类的,所以在内存中只会有一份,在类的加载过程中,JVM只为静态变量分配一次内存空间
实例变量: 每次创建对象,都会为每个对象分配成员变量内存空间,实例变量是属于实例对象的,在内存中,创建几次对象,就有几份成员变量
三.数据结构
详见【总结】集合
四.异常处理
1.异常的结构
在 Java 中,所有的异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Throwable(可抛出)
Throwable: 有两个重要的子类:Exception(异常)和 Error(错误)。异常和错误的区别是:异常能被程序本身可以处理,错误是无法处理
(1)Error(错误):是程序无法处理的错误,表示运行应用程序中较严重问题。如: OutOfMemoryError,虚拟机错误,死锁
(2)运行时异常:运行时异常的特点是Java编译器不会检查它,也就是说,当程序中可能出现这类异常,即使没有用try-catch语句捕获它,也没有用throws子句声明抛出它,也会编译通过。eg:nullpointexception,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ArithmeticException,classCastException
(3)非运行时异常(编译异常):从程序语法角度讲是必须进行处理的异常,如果不处理,程序就不能编译通过。如IOException、SQLException等
五.多线程
详见 【总结】并发
以上是 【总结】java基础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z/394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