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 in Java 学习笔记 第二章一切都是对象
说起来,工作一年,还在研究大家口中的基础篇,Thinking in java 实在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基础不好又不能忽略这部分,只好硬着头皮慢慢把这部分认认真真地打好基础,这也是对自己负责。同时写博客也是为了监督自己,不至于半途而废。
至于为什么从第二章开始,我发现第一张是对所有章节的综述,等我把所有的结束了,我再结合我的想法,再写出来。
我是一个很懒的人,为了保证这个小事业能顺利完成,我就不强调每天的工作量,但是尽量一个原则,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1.数据保存在什么地方?
程序运行时,我们最好对数据保存到什么地方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注意的是内存的分配。有六个地方都可 以保存数据:
(1) 寄存器。这是最快的保存区域,因为它位于和其他所有保存方式不同的地方:处理器内部。然而,寄存 器的数量十分有限,所以寄存器是根据需要由编译器分配。我们对此没有直接的控制权,也不可能在自己的 程序里找到寄存器存在的任何踪迹。
(2) 堆栈。驻留于常规 RAM(随机访问存储器)区域,但可通过它的“堆栈指针”获得处理的直接支持。堆 栈指针若向下移,会创建新的内存;若向上移,则会释放那些内存。这是一种特别快、特别有效的数据保存 方式,仅次于寄存器。创建程序时,Java 编译器必须准确地知道堆栈内保存的所有数据的“长度”以及“存 在时间”。这是由于它必须生成相应的代码,以便向上和向下移动指针。这一限制无疑影响了程序的灵活 性,所以尽管有些 Java 数据要保存在堆栈里——特别是对象句柄,但Java 对象并不放到其中。
(3) 堆。一种常规用途的内存池(也在 RAM 区域),其中保存了Java 对象。和堆栈不同,“内存堆”或 “堆”(Heap)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编译器不必知道要从堆里分配多少存储空间,也不必知道存储的数据要 在堆里停留多长的时间。因此,用堆保存数据时会得到更大的灵活性。要求创建一个对象时,只需用new 命 令编制相关的代码即可。执行这些代码时,会在堆里自动进行数据的保存。当然,为达到这种灵活性,必然 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堆里分配存储空间时会花掉更长的时间!
(4) 静态存储。这儿的“静态”(Static)是指“位于固定位置”(尽管也在 RAM 里)。程序运行期间,静 态存储的数据将随时等候调用。可用static 关键字指出一个对象的特定元素是静态的。但 Java 对象本身永 远都不会置入静态存储空间。
(5) 常数存储。常数值通常直接置于程序代码内部。这样做是安全的,因为它们永远都不会改变。有的常数 需要严格地保护,所以可考虑将它们置入只读存储器(ROM)。
(6) 非RAM 存储。若数据完全独立于一个程序之外,则程序不运行时仍可存在,并在程序的控制范围之外。 其中两个最主要的例子便是“流式对象”和“固定对象”。对于流式对象,对象会变成字节流,通常会发给 另一台机器。而对于固定对象,对象保存在磁盘中。即使程序中止运行,它们仍可保持自己的状态不变。对 于这些类型的数据存储,一个特别有用的技巧就是它们能存在于其他媒体中。一旦需要,甚至能将它们恢复 成普通的、基于RAM 的对象。
可能是因为太基础了,确实没什么太值得探讨的,就这样吧,这就是一个开端,慢慢看吧
以上是 Thinking in Java 学习笔记 第二章一切都是对象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z/39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