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知识回顾(七)迭代器和生成器

python

迭代:

如果给定一个list或tuple,我们可以通过for循环来遍历这个list或tuple,这种遍历我们称为迭代(Iteration)。

Python的for循环不仅可以用在list或tuple上,还可以作用在其他可迭代对象上(用isinstance判断)

可以直接作用于for循环的对象统称为可迭代对象

可以直接作用于for循环的数据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类是集合数据类型,如list、tuple、dict、set、str等;(称为容器<容器是一种把多个元素组织在一起的数据结构>,很多容器都是可迭代的)

一类是generator,包括生成器和带yield的generator function。

这些可以直接作用于for循环的对象统称为可迭代对象:Iterable。

(一)迭代器

一个实现了__iter__方法的对象是可迭代的,一个实现了__next__方法的对象则是迭代器

对于序列和字典的可迭代,是因为在该对象中实现了上面的两个方法

__iter__方法会返回一个迭代器,而所谓的迭代器就是具有__next__方法的对象。在调用__next__方法时,迭代器会返回他的下一个值。若是next方法被调用牡丹石迭代器中没有值可以返回,就会引发一个StopIteration异常

迭代器的优点:需要数据就去获取,而不是一次获取全部数据

相对于我们一次性取出数据,放在列表等类型中,若数据量过大,那么列表会占据大量的内存。而且对于这些数据,我们若是只使用一次就释放的话,那么放在列表中实在是太过浪费内存。
更好的方法就是使用迭代器。迭代器只会取出当前需要的数据方法内存中。

例如Django中的queryset惰性机制中就有提及迭代器的好处(在处理大量的数据时)

栗子:不使用列表的案例,因为如果使用列表,那么列表长度将会是无穷大。占据空间将会是巨大的。

斐波那契数列:

class Fibs:

def __init__(self):

self.a = 0

self.b = 1

def __next__(self):

self.a,self.b = self.b,self.a+self.b

return self.a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f = Fibs()

for i in f:

if i > 1000:

print(i) #1597

break

补充:内建函数iter可以从可迭代的对象中获取迭代器

>>> a = [1,2,3,]

>>> b = iter(a)

>>> type(b)

<class 'list_iterator'>

>>> next(b)

1

>>> next(b)

2

>>> next(b)

3

>>> next(b)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可以知道迭代器是一次性消耗品(只会向前获取,不会向后获取),当耗尽时就会触发StopIteration异常
若是想保留一份数据,可以用deepcopy

从迭代器中获取序列:

class Fibs:

def __init__(self):

self.a = 0

self.b = 1

def __next__(self):

self.a,self.b = self.b,self.a+self.b

if self.a > 1597:

raise StopIteration

return self.a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f = Fibs()

ls = list(f)

print(ls)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377, 610, 987, 1597]

使用list构造方法显示的将迭代器转换为列表

class lis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q=()): # known special case of list.__init__

"""

list() -> new empty list

list(iterable) -> new list initialized from iterable's items
     (若是迭代器,那么新的列表则是迭代器的所有成员,结束是以StopIteration为标志,若是上面没有触发,那么会一直去扩展列表)

# (copied from class doc)

"""

pass

 结束


应该还记得列表推导式(生成式)<顺道回忆下lambda表达式>

>>> [x for x in range(100) if x % 7 == 0]

[0, 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70, 77, 84, 91, 98]

通过列表推导式,我们可以直接生成一个列表,同样的,这个列表的内存也是受到限制的,当我们使用列表推导式,一次生成一个超大数量的列表,会占据大量内存,然而,若我们只是访问了前面几个,那么后面的空间占用几乎是无用的。

for i in [x for x in range(100) if x % 7 == 0]:

if i < 50:

print(i)

else:

break

在上面案例中,我们只是想去获取满足条件的数据的一部分。但是在进行循环时,并不会立刻进行,而是需要将列表生成式全部执行后,才允许去进行循环。而我们所需要的数据仅仅是列表中的前一部分,但是列表推导式一次性将数据全部生成。占据大量无用的空间。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做到像迭代器那样,需要的时候再去获取。从而避免数据冗余

(二)生成器

生成器都是迭代器。生成器是一种用普通函数语法定义的迭代器

创建一个生成器方法有多种:

其中第一种与列表推导式十分相似,只是需要将中括号[]变为小括号()

>>> b = [x for x in range(100) if x % 7 == 0]

>>> type(b)

<class 'list'>

[0, 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70, 77, 84, 91, 98]

>>> b = (x for x in range(100) if x % 7 == 0)

>>> type(b)

<class 'generator'>

>>> next(b)

0

>>> next(b)

7

>>> next(b)

14

>>> for i in b:

... print(i)

当数据全部取出后也会触发StopIteration错误

另外一种是:任何包括yield语句的函数都可以称为生成器。

这里同样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

def fibs(max):

n,a,b = 0,0,1

while n < max:

yield a  #yield语句

n += 1

a, b = b, a+b

f = fibs(8)

for i in f:

print(i) #0 1 1 2 3 5 8 13

生成器和普通函数的行为有很大的区别。

  1. 不像return返回一次结果就结束函数,而是可以返回多次结果。从什么for循环可以看出,这一个函数返回了不止一次结果
  2. 每产生一个值(即在yield语句中返回的值),函数就会被冻结,不在执行:即函数停在那点等待被重新唤醒。被重新唤醒后就从之前通知的那点开始执行

def 函数:

...

yield 1 执行第一次后返回值1后冻结,不在执行,等待第二次

... #执行第二次时会向下继续执行,直到下一次yield

...

...

yield 2 #第二次冻结(这个过程包括了执行上面的逻辑语句)

...

...

...

yield 3

案例:

>>> def flatten(nested):

... for sublist in nested:

... for ele in sublist:

... yield ele

>>> for num in flatten(nested):

... print(num)

...

1

2

3

4

5

>>>

也可以同上面迭代器一样使用list显示转换为列表。

>>> list(flatten(nested))

[1, 2, 3, 4, 5]

>>>

但是这样会立刻实例化列表,丧失了迭代的优势。

def nrange(num):

temp = -1

while True:

temp = temp + 1

if temp >= num:

return

else:

yield temp

for i in nrange(10):

print(i)

含有return的自定义nrange生成器

通用生成器:

生成器是一个包含yield关键字的函数。当他被调用的时候,在函数体中的代码不会执行,而是会返回一个迭代器。每次请求一个值,就会执行生成器中的代码,直到遇到一个yield或者return语句。(yield意味着生成一个值,并冻结执行,等待下一次执行。return意味着生成器要通知执行)

生成器由两部分组成:生成器的函数和生成器的迭代器。生成器的函数使用def语句定义的,包含yield的。生成器的迭代器是这个函数的返回部分。合在一起就是生成器。

生成器方法:

生成器中新特征:可以为生成器提供值,而不是只像上面那样生成器为外面返回值。生成器内外可以进行交流

外部作用域访问生成器的send方法,可以向生成器内部传递消息(任意对象),此时yield不再是一个返回值语句,而是一个表达式

send方法和yield语句的执行区别:

yield

def rep2(val):

yield val

print("aaa")

val += 10

print("bbb")

yield val

r = rep2(33)

print(next(r))  #可以看出,执行yield返回值后,就冻结在该条语句,不再向下执行,只有当下一个next出现,才会继续执行

def rep(val):new = (yield val)  #接收send发送过来的数据

if new:

print(new)

new = (yield val)

if new:

print(new)

f = rep(33)

v = next(f)

f.send("dsad")  #会打印出来dasd  可以看出,当send发送数据后,在接收数据后,会继续向下执行,直到下一个yield表达式出现

send方法使用:

注意:在使用send方法时,只有当生成器挂起以后才有意义(也就是说:在yield函数第一次执行之后)

def rep(val):

new = (yield val)

if new:

print(new)

new = (yield val)

if new:

print(new)

开始执行:

若没有将生成器挂起:

TypeError: can't send non-None value to a just-started generator

所以,我们在使用时需要先挂起生成器。挂起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

r = rep(33)

v = next(r)  #这里正常执行next获取yield返回,后面就可以正常使用send

print(v)

r.send("dsad")

r.send("dsadds")

第二种(由刚刚的TypeError可以知道不能send一个非None值,在第一次时,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在第一次时send(None)):

r.send(None)

r.send("dsad")

r.send("dsadds")

两种方法,强烈推荐第二种

原因:使用send方法时,需要注意两点

1.需要先将生成器挂起,此时才有意义

2.send方法第一次使用时,也是需要进行一次next()方法执行,或者send(None)执行

第2条件是在我们使用send前有其他yield语句返回时,可以了解到

def rep(val):

yield val

new = (yield val)

if new:

print(new)

new = (yield val)

if new:

print(new)

r = rep(33)

v = next(r)  #挂起生成器

print(v)

v = next(r)  #激活send方法

print(v)

r.send("dsad")

r.send("dsadds")
----------------

正常输出

#33

#33

#dsad

#dsadds

若是只是挂起了生成器,没有激活send方法,那么默认第一个send方法会拿去激活
r = rep(33)

v = next(r)

print(v)

# v = next(r)  #没有去激活send方法

# print(v)

r.send("dsad")  #第一个send方法会被用到去激活send

r.send("dsadds")    #这个才是正常的信息传入
----------

 #33
 #dsadds

所以我们最好使用send(None)表示去激活send方法,不易混淆

def rep(val):

yield val

new = (yield val)

if new:

print(new)

new = (yield val)

if new:

print(new)

r = rep(33)

v = next(r) #挂起生成器         也可以用send(None)去挂起生成器,但是还是不要这样做,两个套用容易混淆

print(v)

r.send(None) #激活send方法(在首次使用send时使用)

r.send("dsad")

r.send("dsadds")
--------------

 #33
 #dsad
 #dsadds

另外补充下send方法会获取到yield表达式中的返回值

def rep(val):

yield val

new = (yield val)

if new:

print(new)

new = (yield val)

if new:

print(new)

r = rep(33)

v = next(r)

print(v)

v = r.send(None)

print(v,1)

v = r.send("dsad")

print(v,2)

v = r.send("dsadds")  #在最后一个send方法时,没有返回值

print(v,3)

-----------------------

33

33 1

dsad

33 2

dsadds

send方法会依次获取yield表达式的返回值,所以在第三个send方法使用时,并没有yield与之对应,所以没有值。

具体原因暂不讨论。

注意区分yield语句和yield表达式

生成器的定义是:包含yield语句的函数是生成器

再进一步讨论:send方法

 1 def rep(val):

2 yield val  #这里已经含有yield语句,此函数是生成器,我们在下面执行的next()只是正常执行这条语句

3 print("t1")

4 new = (yield val)

5 print("t2")

6 if new:

7 print("t3")

8 print(new)

9 new = (yield val)

10 if new:

11 print(new)

12 r = rep(33)

(1):正常执行yield语句(行2),返回值,并且冻结到行2,不在向下执行

v = next(r)

print(v)
-------
#33

那么如何执行到下面的yield表达式

(2)这时就需要一条语句,去联系yield语句和yield表达式

v = next(r)

print(v)

v = r.send(None)  

print(v,1)

---------------------

33

t1

33 1
由上面的两个结果可以看出send(None)执行的语句是

yield val
print("t1")
new = (yield val)

这两条描红语句,由上面的yield语句,执行到下面yield表达式中的返回值语句中,所以send(None)的返回值就是这里的yield返回的值

(3)下面的send方法执行一致

v = next(r)

print(v)

v = r.send(None)

print(v,1)

v = r.send("dsad")

print(v,2)

----------------------

33

t1

33 1

由上面(2)的yield表达式开始(原来只是执行到返回值),现在开始赋值(send("dasd"))传递进去,然后执行到下一条yield返回值语句

t2

t3

dsad
------------------------

new = (yield val)  从这里赋值开始,到下面返回值结束
print("t2")
if new:
print("t3")
print(new)
new = (yield val)

 (4)最后一步执行

v = next(r)

print(v)

v = r.send(None)

print(v,1)

v = r.send("dsad")

print(v,2)

v = r.send("dsadds")

print(v,3)

--------------------------

33

t1

33 1

t2

t3

dsad

33 2

dsadds
--------------------------

new = (yield val)
if new:
print(new)

这里语句中不在含有返回值,所以我们最后无法接收到值

当前面没有yield语句时,执行也是相似的

def rep(val):

# yield val

print("t1")      #先执行print('t1')和yield val

new = (yield val)   #然后执行赋值和向下执行到下一个yield 返回值语句

print("t2")

if new:

print("t3")

print(new)

new = (yield val)  #执行赋值,并且将下面语句执行完成*无返回值

if new:

print(new)

-----------------------

r = rep(33)

v = r.send(None)
print(v,1)
v = r.send("dsad")
print(v,2)
v = r.send("dsadds")
print(v,3)    #由于无返回值,不会去执行

-----------------------

t1

33 1

t2

t3

dsad

33 2

dsadds

可以看为:

若前面没有yield语句,则需要进行生成器挂起。(使用next或者send(None)),然后再使用send执行,方法相似

若有yield语句,就已经是生成器,我们只需要正常执行他(使用next或者send(None)),然后需要再次使用去激活send方法(连接yield语句和yield表达式中的返回值语句).....

案例:生成器实现文件流

#文件输入流

def FileInputStream(filename):

try:

f = open(filename,"r")

for line in f:

for byte in line:  #按字节获取数据

yield byt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repr(e)) #正常读取文件无错误

finally:

f.close()

return


#文件输出流

def FileOutputStream(inputStream,filename):

try:

f = open(filename,"w")

while True:

byte = next(inputStream) #若是在调用next方法时,迭代器没有值可以返回,就会引发一个StopIteration错误

f.write(byte)

except StopIteration as e:

print(repr(e)) #StopIteration()

f.close()

return

FileOutputStream(FileInputStream('f'),"t2")

以上是 python---基础知识回顾(七)迭代器和生成器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z/389335.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