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C# 泛型

    在C#开发中,必不可少的要用到泛型。泛型是.NET2.0版本就有的,它广泛应用于C#框架中容器的使用中。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泛型的主要优势

    1.性能更高。

    2.类型更安全。

    3.代码更多的重用和扩展性。

  二、泛型的基本使用

    泛型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性能,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不是泛型的集合类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添加一个值类型 装箱操作

list.Add(12);

//去除第一个元素12 拆箱操作

int num = (int)list[0];

Console.WriteLine(num);

Console.WriteLine("执行结束");

Console.ReadKey();

}

元数据中ArrayList类的Add方法

//

// 摘要:

// 将对象添加到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 的结尾处。

//

// 参数:

// value:

// 要添加到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 末尾的 System.Object。该值可以为 null。

//

// 返回结果:

// value 已添加的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 索引。

//

// 异常:

// T:System.NotSupportedException:

// The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 is read-only.-or- The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

// has a fixed size.

public virtual int Add(object value);

    相信大家都知道,装箱拆箱是比较损耗性能的,在执行add方法是, 把值类型转换成引用类型(装箱),取出来时在去拆箱,那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再来看下面代码:

//泛型集合类

List<int> list = new List<int>();

list.Add(12);

int num = list[0];

Console.WriteLine(num);

Console.WriteLine("执行结束");

Console.ReadKey();

    这个时候,代码并没有发生装箱拆箱操作。

元数据中List类的Add方法

//

// 摘要:

// 将对象添加到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List`1 的结尾处。

//

// 参数:

// item:

// 要添加到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List`1 末尾的对象。对于引用类型,该值可以为 null。

public void Add(T item);

    代码写到这里时,我们只是创建了一个List泛型集合,你可能还感觉不到泛型优势到底在哪里,你也可能不知道泛型到底是怎么用的。好,下面我们写个测试还有自己实际应用的例子。

测试arraylist和list集合的性能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不是泛型的集合类

ArrayList arylist = new ArrayList();

//添加一个值类型 装箱操作

//泛型集合类

List<int> list = new List<int>();

//计时类

Stopwatch watch = new Stopwatch();

watch.Start();//开始计时

for (int i = 0; i < 10000000; i++)

{

arylist.Add(i);

}

watch.Stop();

Console.WriteLine("Arraylist用时:"+watch.ElapsedMilliseconds);

Stopwatch watch1 = new Stopwatch();

watch1.Start();//开始计时

for (int i = 0; i < 10000000; i++)

{

list.Add(i);

}

watch1.Stop();

Console.WriteLine("list用时:" + watch1.ElapsedMilliseconds);

Console.WriteLine("执行结束");

Console.ReadKey();

}

    执行结果:

    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在计时的过程中代码写的重复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泛型要排上用场了。

    我们想一下,相同的操作(都是循环添加元素,计算用时)用同一个方法实现不就ok了,只不过这个方法是泛型的(可以接受ArrayList,也可以接受List),下面我们来写一下这个方法。  

//我们用T来代表泛型

public static long GetTime<T>(T t)

{

Stopwatch watch = new Stopwatch();

watch.Start();//开始计时

for (int i = 0; i < 10000000; i++)

{

t.Add(i);

}

watch.Stop();

return watch.ElapsedMilliseconds;

}

    但是问题来了, 这里并没有Add方法让我们使用啊。 我们的思路是把这个T在调用时可以当作ArrayList类型, 也可以当作List类型,这里就设计到了泛型约束。

  三、泛型约束

    如果使用泛型时, 想要调用这个泛型类型中的方法, 那么就需要添加约束。泛型约束主要有以下几种:

约束说明
where T:struct对于结构的约束, T必须是值类型
where T:classT必须是引用类型
where T:ITestT必须实现了ITest接口
where T:TestT必须继承基类Test
where T:new()T必须有默认构造函数
where T:T2T派生自泛型类型T2,也称为裸类型约束

我们接着上个泛型方法来修改,ArrayList和List都实现了接口IList , 这个时候我们加上这个接口约束;

//我们用T来代表泛型

public static long GetTime<T>(T t)where T:IList

{

Stopwatch watch = new Stopwatch();

watch.Start();//开始计时

for (int i = 0; i < 10000000; i++)

{

t.Add(i);

}

watch.Stop();

return watch.ElapsedMilliseconds;

}

调用结果:

    代码写到这里时,相信你已经对泛型有所了解了,但是真要应用到自己以后的逻辑编程中时,一定要善于总结:相同类型的相同方法,或者业务逻辑相同,只有某个判断不同时,可以用上泛型,不仅高效还代码量小。

  四、应用场景示范

    在我们的项目开发中,数据库的增删改查肯定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我们用泛型来定义增删改查的泛型类。 之后建立一个用户表(实际应用中对应数据库中表结构),数据库中每一个表都可以用泛型类中定义的方法, 不需要每一个都写增删改查操作,也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种思想:

public class BaseDal<T>where T:class ,new ()

{

//以下是增删查改示范

public void Query(int id) {

Console.WriteLine(typeof(T).Name+"查询方法,id="+id);

}

public void Update(T t) {

Console.WriteLine(typeof(T).Name+"更新方法");

}

public void Delete(T t)

{

Console.WriteLine(typeof(T).Name + "删除方法");

}

public void Add(T t) {

Console.WriteLine(typeof(T).Name + "添加方法");

}

}

public class User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

调用示范

BaseDal<User> dal = new BaseDal<User>();

var user = new User()

{

Id = 0,

Name = "用户1"

};

dal.Add(user);

dal.Query(0);

user.Name = "用户11";

dal.Update(user);

dal.Delete(user);

Console.ReadKey();

  五、泛型的协变和抗变

    协变和抗变主要是对参数和返回值的类型进行转换,在.NET4之后可以通过协变和抗变为泛型接口或这泛型委托添加这个扩展。

    现在我们写俩个类Shape(形状)、Rectangle(矩形类),Rectangle派生自Shape,写一个方法public static Rectangle GetRec()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 方法的泛型类型是抗变的, 就是我返回一个类型为Rectangle但是我可以用Shape来接收, 但泛型在NET4.0之前不支持这个方式, 泛型在NET4.0之后提供了支持泛型接口和泛型委托的协变和抗变。

普通方法抗变代码说明

//形状

public class Shape

{

public double Width { get; set; }

public double Height { get; set;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ring.Format("width:{0},height:{1}",Width,Height);

}

}

//矩形

public class Rectangle : Shape {

}

///-----------------------------------方法与调用

public static Rectangle GetRec() {

return new Rectangle();

}

Shape s = GetRec();

Console.ReadKey();

    1、泛型接口的协变

      泛型接口在类型T前加上out关键字,这个时候泛型接口就是协变的,也就意味着返回类型只能是T。 直接看代码:

//泛型接口的协变

public interface IIndex<out T>

{

T GetT(int index);

int Count { get; }

}

public class RecCollection : IIndex<Rectangle>

{

private Rectangle[] data = new Rectangle[2] {

new Rectangle() { Width=10,Height=20 },

new Rectangle() {Width=20,Height=30 }

};

public int Count

{

get

{

return data.Count();

}

}

public Rectangle GetT(int index)

{

return data[index];

}

}

//调用

Shape s1 = new RecCollection().GetT(1);

Console.WriteLine(s1.ToString());

IIndex<Rectangle> rec = new RecCollection();

IIndex<Shape> shapes = rec;

for (int i = 0; i < shapes.Count; i++)

{

Console.WriteLine(shapes.GetT(i));

}

Console.ReadKey();

以上代码可以看出, 我们把泛型接口的泛型定义为矩形(Rectangle), 但是在接受的时候可以用基类(Shape) ,在这里实现了协变。

      2.泛型接口的抗变

        如果泛型类型用in关键字标注,那么这个泛型接口就是抗变的,这样,接口只能把泛型类型T用作其方法的输入。

//泛型接口的抗变

public interface IDisplay<in T>

{

void Show(T item);

}

public class ShapeDisplay : IDisplay<Shape>

{

public void Show(Shape item)

{

Console.WriteLine(item);

}

}

//-------------------------以下调用------

  Rectangle recs = new Rectangle() { Width=100,Height=200};

  IDisplay<Shape> shapeDisplay = new ShapeDisplay();

  shapeDisplay.Show(recs);

  IDisplay<Rectangle> recDisplay = shapeDisplay;

  recDisplay.Show(recs);

  Console.ReadKey();

以上代码可以看出泛型也是支持抗变和协变的。

    六、总结

      泛型是C#语言发展带来的新方法,以上例子只是简单的运用,希望大家能通过以上例子有所启发,能在项目中更好的使用泛型。以上还有泛型缓存没有说到,大家有兴趣可以找下资料,今天就到这里吧, 没有说到的还有不好的地方, 欢迎大家指正!

以上是 详细介绍C# 泛型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z/32313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