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panic 用法详细介绍

什么是 Panic?

在 Go 程序中处理异常情况的惯用方法是使用错误处理。 对于程序中出现的大多数异常情况,错误就足够了。

但也有一些情况,程序在出现异常情况后无法继续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 panic 提前终止程序。 当一个函数遇到panic 时,它的执行会停止,任何延迟的函数都会被执行,然后控制权返回给它的调用者。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当前 goroutine 的所有函数都已经返回,此时程序会打印 panic 消息,然后是堆栈跟踪,最后终止。 通过示例程序时,我们会对这个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可以使用我们将在本章节后面讨论的 Recover 来重新控制 Panic的程序。

panic 和 recover 可以被认为类似于 Java 等其他语言中的 try-catch-finally 语法。

什么时候使用 Panic?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Panic 和 Recover,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错误。 只有在程序无法继续执行的情况下才应使用 panic 和 recover 机制。

下面是两个有效的使用 panic 的用例

1. 发生不可恢复的错误导致程序无法继续执行

一个示例是无法绑定到所需端口的 Web 服务器。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 Panic 是合理的,因为如果端口绑定本身失败,则无事可做。

2. 程序员导致的错误

假设我们有一个接受指针作为参数的方法,并且有人使用 nil 参数调用此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使用 panic,因为使用 nil 参数调用那些需要有效指针才能调用的方法是程序员犯的错误。

Panic 示例

下面是内置的 Panic 函数的声明

funcpanic(interface{})

传递给 panic 函数的参数将在程序终止时打印出来。

我们将从一个例子开始,展示了 panic 是如何工作的。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fullName(firstName *string, lastName *string) {

if firstName == nil {

panic("runtime error: first name cannot be nil")

}

if lastName == nil {

panic("runtime error: last name cannot be nil")

}

fmt.Printf("%s %s\n", *firstName, *lastName)

fmt.Println("returned normally from fullName")

}

funcmain() {

firstName := "Elon"

fullName(&firstName, nil)

fmt.Println("returned normally from main")

}

运行示例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它打印一个人的全名。 fullName 函数打印一个人的全名。 这个函数检查第一个名字和最后一个名字的指针在是否为nil。 如果它是 nil 函数调用 panic 并带有相应的消息。 程序终止时将打印此消息。

运行以上程序将打印如下错误,我们也可以点击上面的运行示例按钮直接在线运行上述程序查看结果

panic: runtime error: last name cannot be nil

goroutine 1 [running]:

main.fullName(0xc000054f58, 0x0)

/tmp/main.go:12 +0x19d

main.main()

/tmp/main.go:20 +0x4d

exit status 2

让我们分析这个输出来了解 Panic 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当程序遇到 Panic 时堆栈跟踪是如何打印信息的。

我们将 “Elon” 分配给 firstName。 我们调用 fullName 函数,lastName 为 nil。 因此,条件会被满足,程序会崩溃。 当遇到 Panic 时,程序执行终止,传递给 Panic 函数的参数被打印出来,然后是堆栈跟踪。 由于程序在 panic 函数调用之后终止。后续的代码将不会被执行。

这个程序首先打印传递给 panic 函数的消息

panic: runtime error: last name cannot be nil

然后打印堆栈信息。程序在fullName函数中panic,因为lastName为nil。

goroutine 1 [running]:

main.fullName(0xc000054f58, 0x0)

/tmp/main.go:12 +0x19d

然后将打印堆栈中的下一个项目。 在我们的例子中,第20行调用 fullName 的地方是堆栈跟踪中的下一项。 因此它接下来被打印。

main.main()

/tmp/main.go:20 +0x4d

exit status 2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导致Panic的最上层的函数调用,上面没有更高的级别,因此没有更多的东西要打印。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示例

运行时发生的错误也可能导致 Panic ,例如尝试访问切片中不存在的索引。

让我们编写一个示例,该示例由于越界切片访问而导致Panic。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slicePanic() {

n := []int{5, 7, 4}

fmt.Println(n[4])

fmt.Println("normally returned from a")

}

funcmain() {

slicePanic()

fmt.Println("normally returned from main")

}

运行示例

在上面的程序中,我们试图访问 n[4],这是切片中的无效索引。 该程序运行显示如下结果。

panic: runtime error: index out of range [4] with length 3

goroutine 1 [running]:

main.slicePanic()

/tmp/main.go:9 +0x1d

main.main()

/tmp/main.go:13 +0x25

exit status 2

下一篇我们介绍 Go panic 和 defer 组合使用

本文转载自:迹忆客(https://www.jiyik.com)

以上是 Go panic 用法详细介绍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z/290239.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