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 20 Pro手机怎么样(华为Mate 20 Pro深度评测)

谁都别拦着,我小叮当今天就要当一把海军提督。

旗舰手机该有什么配置?其实说来说去,大方向上的要求从未变过:性能要强、续航要长、屏幕要好、拍照要窎、系统体验要流畅顺手。最后,外观必须靓。

哦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当年有什么最流行的黑科技,别管我用不用的上,你得有。

Mate 20 Pro 做到了。

各位先别关文章,华为牛逼并不代表完美无缺(何况它确实有个缺)。极果君这就带大家从里到外,好好扒一扒今年的国产机皇:华为 Mate 20 Pro 。

A面,我全都要

Mate 20 Pro 的正面,真是塞了不少东西进去。

跟其它手机不同, Mate 20 Pro 选择了京东方来做第一供应商。虽然由于技术原因,我们没法确定手上这块面板的具体来源。但经过几天的使用,这块屏幕绝不逊于其它国产机身上的三星 AMOLED 。

而且因为分辨率足够高(3120*1440,WQHD+),OLED 屏上常见的,由于子像素排布方式而导致的直线彩边问题,在 Mate 20 Pro 身上基本不可见。显示效果十分细腻,甚至有点超出极果君的预期。

接下来,该聊聊这块“缺”了。

国行 Mate 20 Pro 和国际版略有不同,有屏下指纹和背部指纹两个版本。我们拿到的是 Mate 20 Pro UD ,也就是屏幕指纹版。实测下来,还是人脸识别的速度更胜一筹。如果设置了跳过锁屏界面直接解锁, Mate 20 Pro 甚至可以做到抬手即开。

同时解锁角度似乎也比 iPhone Xs Max 来的更大些,不必特意对正屏幕也可使用。

屏下指纹就要稍慢些了,手指需在识别位置稍作停留才能解锁,不像背部指纹那样几乎一触即开。但这作为人脸解锁之外的一个备用方案,表现还是能接受的。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如果同时录入了人脸和指纹,刷支付宝的时候到底验证哪个呢?

答案是,看脸

当然,正面的 3D 结构光模组还有别的用途,比如给玩偶建模,令它在镜头里活过来。不过可能是我们没有掌握正确姿势,极果君试了很多次扫描,建模都没能成功。但愿产品发售之后会有所改善吧……

B面,令人纠结

Mate 20 Pro 延续了 P 系列的多彩策略, Mate 20 Pro 系列更是搞出了足足5种配色来,从明骚到闷骚任君选择。

极果君拿到手的这台是宝石蓝色版本,和翡冷翠一样,是少数带有“微米级黄光刻蚀工艺”的配色之一。摸起来手感奇妙,且自带一定的抗污能力,防指纹效果简直不要比镜面手机好太多。手上有油的各位爵士,这次也可以放心让它裸奔了。

只是这样一来,用户就只能在配色和手感之间二选一。综合考虑,翡冷翠算是颜色和手感比较平衡的版本,至于要不要放弃手感去选极光色……

小孩子才做抉择,我全都(想)要。

拍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语言是苍白的,请看样张:

注:图片经过压缩,最后一图经过拼接,但均无修

虽然都是徕卡三摄,但 Mate 20 Pro 相比 P20 Pro ,去掉了一颗黑白镜头,转而加入了一个 0.6x 的广角端。加上早先就有的 10x 混和变焦,拍摄上变得比之前更加灵活。

另外, Mate 20 Pro 相机的 AI 反应速度也比前代要快一些,常见的场景识别、转换都很迅速,配合上面的焦段,足够覆盖日常的大部分拍摄需求,拎起手机戳戳戳就是了。

但以上说的这些东西,对光线都有一定要求。如果是上图的夜景形态,那么 10x 混和变焦和 AI 的探测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好在超级夜景依然是灵的,何况即便啥都不开,它也足够干掉绝大多数追击者了。

(超级夜景:ON)

(超级夜景:OFF)

什么?你们想看DxO评分?

瞎说什么大实话。

其实如果单就观感来评价,手机的拍照水平早已告别了一望而可知区别的年代。 Mate 20 Pro 相比它的 P 系列兄弟,其实实用性和便利性的提升才是最主要的。毕竟黑白相机只是小众爱好,原地不动就能框住整个旅行团,才是人民群众真正的刚需。

麒麟980:大功告成

不知不觉,这已经是华为用自研芯片做手机的第 6 年了。

麒麟 980 的游戏水平,今年总算有了质的飞跃:在《刺激战场》 全高特效的测试中,Mate 20 Pro 可以高帧率流畅跑完整局游戏。即使是在游戏中突然回头、或是骑摩托飙车这种 GPU 压力陡然增加的场景,也没有观察到肉眼可见的掉帧现象。

另外, Mate 20 Pro 的发热表现也有了长足进步:一局游戏下来,安兔兔显示的核心温度在 50℃ 左右,实际热量基本集中在左手摄像头、左侧边框两个区域,手感温热,可以接受。散热表现也不错,游戏结束后, 1 分多钟温度即可回到接近正常水平。

反正这几局游戏下来,极果君觉得今年的麒麟是这样的:

EMUI:白璧微瑕

Ladies and 乡亲们,欢迎来到吐槽环节。

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全面屏,绝不能再让丑陋的虚拟键再占去一条。不少厂商本着这条原则,纷纷干掉了原本的屏内虚拟键,投向了导航手势的怀抱。

别误会, EMUI 自带的这套全面屏手势其实很好用。 Mate 20 Pro 机身宽度控制得宜,左右边滑动返回配合曲面屏的独特手感,容易操作而且反馈明确,极度舒适。可有一个问题:左侧边缘滑动返回,和某些软件本身的手势有冲突。

比如 QQ ,总是会在右划时不小心退出应用。实际上,由于 Google 设计指南里推荐将汉堡菜单放在软件左侧边,这个问题在符合 Material Design 的应用身上尤其严重。也许华为可以学习一下某些电脑触摸板的设置,让用户可以自定义触发区域范围?

诶……本来是个好功能的。

接下来的其实是个老问题,虽然在 Mate 20 X 的评测里说过了,但本君要再讲一次:随着手机正面的屏占比越来越高, UI 正在取代外观,成为手机的第一“门面”。因此在背盖越来越骚气的同时,系统界面的也必须跟着进化才行。

EMUI 其实已经很努力了,但整个的 UI 风格仍然略显混乱。虽然有一部分图标已经完全拍扁,但还有许多是圆角矩形+立体高光,不少甚至还残留着拟物时代的痕迹。更令人不解的是,明明圆角矩形才是 EMUI 的钦定形状,可对开启了图标自适应功能的 App ,到了桌面上居然是……圆的?

好吧好吧,我知道这是个小问题,但三种图标风格混合在一起,精神处女座的极果君只想说四个字:

不过硬要说起来,这些都是鸡蛋里挑骨头。 EMUI 进化了这么多年,很多细节都打磨的非常完善,只差这一点了。何况今年这张壁纸拉回了不少整体颜值,加一分。

Two more things.

Watch GT:续航长气王

没想到吧,这篇文章不光有手机,还有表。

Watch GT 颇为意外地放弃了 Google 的 Wear OS ,转而采用了华为自主开发的 Lite OS 作为手表系统。并且一上来就打通了支付宝和 Huawei Pay 两大功能,支援公交卡和支付宝扫码付。心率检测功能也有 AI 加成,可以侦测压力水平,加上10种运动模式,日常的使用基本都可以覆盖到。

得益于自家系统的优化能力,华为成功在 10.6mm 厚的表体内塞进了 2 周的典型续航。极果君手上这块从拿回来就没充过电,现在还活的好好的。

同时裸机重量只有46g,佩戴起来也没有很坠手的感觉。表带也采用皮、胶混和的特殊处理,兼顾外观和重量。习惯了别家产品的朋友大概会嫌它有些轻,极果君倒是觉得,手表轻一点才戴着舒服。

不过,令人担忧的也正是这个自研系统。第三方系统能够获得多大程度上的市场支持,还有待后续观察。如果这块拥有3重定位的手表最后却不能看地图,那就太可惜了。

华为备咖存储

可别被它老实巴交的饼状外观给骗了,这玩意儿并不是一个无线充电器。

实际上,备咖存储相当于一个支持充电的 Type-C HUB 。你得把这个备咖存储接上电源,然后再用备咖自带的线缆将它和手机连接起来。这样手机既可以通过电源快充,又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备份到里面的移动硬盘上。

用起来还是挺自然的,毕竟和正常充电没什么区别,多一层备份就多一层安全。只是充电器+备咖的这套方案占地不小,桌面怎么走线,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不过极果君觉得,手机有了云服务之后,其实只要有电源和WiFi一样可以无感备份,做到数据安全。备咖存储这种本地备份方案,其实更适合对数据安全强烈敏感的商务人士。要是备咖能出一个兼容PD快充的版本,来给笔记本电脑充电同时还可做无感自动备份,那就再妙不过了。

毕竟手机还有云同步来垫底,PC要是没备份,后果可是灾难级的。

总结

如果说手机是一个木桶,那 Mate 20 Pro ,就是绑了根桅杆的水缸。

7nm傍身的麒麟980彻底补齐了前代短板,不论是系统日常的流畅度,还是游戏中的帧数表现,都很难挑出毛病。而拍照作为华为的长板,这次更通过超广角增强了实用性。配合更好的AI性能,做出了一台更好的“傻瓜相机”。

缺点补齐,优势突出,稳了。

当年 Android 厂商有个提法,叫 iPhone 杀手,已经好多年没人敢用。极果君觉得以 Mate 20 Pro 的表现,或许真能把这面旗重新扛起来。

最后说说价格吧:我们手上这台 Mate 20 Pro UD 版,8GB+128GB 5999元,8GB+256GB 6799元。定位稍低的华为 Mate 20 则从 3999 元起跳,主攻大屏的华为 Mate 20 X ,起价 4999 元,;价格最高的保时捷版本则只有一个配置:8GB+512GB,12999 元。

以上是 华为Mate 20 Pro手机怎么样(华为Mate 20 Pro深度评测)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dzbk/914324.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