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访谈|滕锦光:香港创科将有飞跃性发展
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之一是要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我们重磅推出《“港”创科25人》高端对话系列,计划采访25位香港创科业界领军人物,涵盖政、产、学、研、金多个领域,探索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路径与方法论,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本期为第三期,让我们聚焦中科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
“开物成务,励学利民”。香港理工大学的八字校训,寓意深刻。
“校训明确地给了我们一个定位,香港理工大学的发展跟社会、产业的联系会比香港其他院校更加紧密,着重研究社会、产业相关的问题。我们的学院设置都是针对产业的,办学要紧紧地抓住社会经济的脉搏。”中科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香港理工大学的前身为建于1937年的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1947年改名为香港工业专门学院,1972年改名为香港理工学院,1994年升格为香港理工大学。现在,已跻身为全球一百强学府之一。80多年来香港理工大学培育了超过40万名毕业生,在香港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为香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滕锦光出生于浙江,在海外留学多年,1994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任教。2019年7月,他正式接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一职。
“我是28年前来到香港的,是在香港成长起来的学者。”滕锦光说,“香港在过去20年为一大批优秀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学术研究环境。”
一直以来,香港理工大学重视交叉学科研究,更非常重视知识转移,让科研成果转化为有益社会及民生的技术。视觉中国
校园“藏龙卧虎”
作为香港唯一参与过国家深空探测任务的高等院校,香港理工大学跨学科团队多年来积极为中国航天做贡献。2013年12月,搭乘“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登月的“玉兔号”月球车,使用了该校专家研发的相机指向系统。此外,香港理工大学不仅研发了“落火状态监视相机”,还参与测量和评估火星着陆区地形,为国家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做出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的校园面积虽然不大,却“藏龙卧虎”,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两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同时,香港理工大学是近年来香港高等院校推动创新创业的先锋。该校早在2011年已推出理大微型基金计划。多年来,香港理工大学设立了多项不同计划,包括科技领航基金计划、创业投资基金计划,以及实验室到市场验证计划等,支援学者或学生主导的初创企业,旨在将理大的科研和技术商品化。
一直以来,香港理工大学重视交叉学科研究,更非常重视知识转移,让科研成果转化为有益社会及民生的技术。据了解,多年来共培育了超过450家初创企业。
今年7月,“理大创科开放日”上,由香港理工大学培育的三家独角兽企业——海柔创新、EcoFlow及GoGoX,以及十多家理大师生创立的创科企业回归校园,分享了他们的创业心得。
海柔创新是香港理工大学培育的首家“独角兽”初创企业,由香港理工大学两位毕业生陈宇奇、房冰于2016年创办。海柔创新在香港理工大学的创业生态圈内培育成长,近期更完成了与机构投资者合作的第七轮融资计划,晋身独角兽企业行列,成为自动化箱式仓储机械人系统的先驱和领导者。
香港理工大学亦设立了PolyVentures的科创企业生态系统,透过创业支援、资金,以及业界人脉的支持,协助学生、校友、科研团队和学术人员将知识和研究成果转化为改善人类生活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提供企业孵化服务,让年轻公司迅速成长。
此外,为配合香港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科创发展,香港理工大学由2022-2023学年起,在本科生课程融入“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和“创新及创业”两大元素,作为其中一项主要教学内容。
建议香港也应有“人才房”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香港带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香港特区政府过去5年投放超过1500亿港元,大力推动创科产业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香港初创公司由2014年的约1000家骤增至目前逾4000家,同期风险投资总额亦由12亿港元暴涨至420亿港元。
滕锦光作为中科院院士,对香港的创科产业前景寄予厚望。他认为,香港特区政府未来需更积极作为,包括做好香港科创政策的设计,建立完善的科创生态系统,整合上、中、下游的各方资源,成为科创产业的参与者和促成者。
他指出,香港要打造国际科创中心,目前仍面对一些掣肘。“香港第一缺少产业链,第二传统上学校的科研局限于基础科研。新的知识要成为对社会经济的贡献,需要经过一定的转化。香港的这些优秀学者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力量,将来要融入到大湾区的发展,必须把这些学术力量跟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市场,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产业链结合在一起。”
同时,在滕锦光看来,土地和人才是制约香港科创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如果香港能够提供足够的土地和良好的住房条件,便可以继续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大幅度提升应用研究和转化研究能力,提供创科产业用地,吸引创科人才,北部都会区和明日大屿计划是解决土地问题很好的方向。”
众所周知,人才是创科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然而香港寸土寸金,住房价格高企,在全球范围内的“抢人”大战中面对挑战,“香港的薪水并不低,但是如果考虑了它的住房价格,就不一定很有吸引力了。如果你让创科企业在初期提供很高的薪水,企业也很困难。所以从产业支持的角度来说,我觉得香港也应该有人才房的计划。”滕锦光坦言。
“香港整个创科发展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我们要发展什么产业?为什么这些产业是香港的优势产业?如果要发展这些产业,我们要提供什么样的土地、人才政策?我相信在下一个阶段,香港的创新科技产业会有飞跃性的发展。”滕锦光说。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透露,特区政府将于半年内公布香港未来5-10年的创科发展长远策略计划,重点包括设立创科生态系统,促进跨界别及跨地区协作,结合创科成果及商业化,以及加强基建等,希望透过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合作,促进香港成为区域创科中心。
1+1>2
近年来,香港各大高校都积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拓展腹地,设立分校。滕锦光认为,大湾区建设为香港的高校扩容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些大湾区内地城市有很多资源,包括产业、市场、空间,“可以把香港的基础研究优势和内地城市的产业相结合,融合在一起,实现1+1>2的效果。”
广东省去年发布的《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到2025年,将建设3到5所粤港澳合作办学机构,包括香港理工大学在内的香港五家高校榜上有名。
滕锦光指出,目前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高等教育基础相对香港较为薄弱,“香港高校去这些城市办学可以提升当地的高等教育水平,也是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在这个过程中,香港的高校也能得到新的发展机会。”
香港拥有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基础研究处于全球顶尖水平,有五大高校跻身全球前100名,目前共有72个学科排在全球50名以内,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同时,在生物医学、神经科学、基因组学、疫苗技术、干细胞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科研一直走在全球前沿。
据了解,香港理工大学此前已与佛山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成立香港理工大学佛山分校。滕锦光透露,未来香港理工大学佛山分校将考虑佛山的产业需求,“我们初步考虑主要以理工科为主,我们会办一个研究型的大学,研究生的名额会比较多,本科生、研究生可能各占一半。”
在滕锦光看来,佛山是大湾区制造业强市之一,与香港理工大学在科学、工程和技术学科的优势可以相辅相成,“佛山的制造业优势和香港理工大学在工程相关专业的优势匹配度较好。”
展望未来,滕锦光指出,香港理工大学将鼓励更多的师生带着技术、知识产权寻找在中国内地各个城市的合作机会,“只要他们的技术和知识是对方需要的,在每个城市可以建一个理大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把我们的科研跟他们的产业结合。”滕锦光说。
以上是 千篇访谈|滕锦光:香港创科将有飞跃性发展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dzbk/76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