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宣布将AI景深画质增强技术移植到手机上

现在在家看电影,人们更喜欢用电视。毕竟同等条件下,电视的屏幕显示和画质都在,手机再怎么升级屏幕,沉浸感也比电视好。但是,就在最新一期的天机旗舰技术沟通会上,联发科突然宣布,已经成功将电视画质的“秘籍”搬到了手机上——要知道在智能电视市场,联发科的智能电视芯片已经帮助超过20亿台电视产品在全球上市,是该领域的领先厂商,画质增强技术也有着长期的积累。电视技术转移到手机上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方面,画质更高;另一方面,用手机拍照甚至视频,可以节省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能效。

联发科宣布将AI景深画质增强技术移植到手机上

要知道,这可是各大头部电视厂商都在用的画质技术,有几家才刚安排到新产品上。

此前手机虽然也get了不少影像处理技能,但和高端电视比起来还是要低调一些。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把电视画质技术搬手机上来了

最新的电视技术全称AI景深画质增强技术(AI Depth PQ),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被用在不少电视上。

既然如此,联发科脑洞大开:为什么不能将这类AI画质优化相关技术直接用到手机拍照、视频实时处理上,直接改善成片效果?

具体来说,通过AI来进行画质增强的技术又可以被分为几类技术,包括AI图像语义分割技术、景深估计技术和智能优化技术等。

其中最重要也是整个技术的核心,就是AI图像语义分割技术。

这项技术本身并不复杂,核心思路就是将场景中的不同物体按照“描边”的方式分割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中的所有像素都可以用相同的标签

AI的理解能力,如何合理切分照片的前景和背景;AI的决策能力,如何选择各区域的优化算法;受限于手机体积,AI算法的功耗不能太大……

例如,上图中站在背后的路人、和毯子上正在拍照的两个主角,虽然都属于“人”这一标签,但需要进行的处理却截然不同,一个需要抠图并智能消除

针对这几点,联发科对应地研发了几种算法,来“配合”语义分割算法打出组合拳。

首先,结合场景识别优化语义分割算法,使得AI不仅能区分前景(如人像、动物等)和背景,还能进一步识别不同种类的背景,如建筑、天空、绿地、植物和水池等。

然后,就是AI区域画质增强技术(AI Region PQ)了。

将照片分割成前景和不同区域的背景后,AI会针对每个区域的物体特性,分析并选取最合适的优化算法,“拆分式”地优化照片不同区域的效果。

例如针对蓝天的优化,基于色彩增强算法让天色看起来更明亮;针对建筑物的优化,则主要在对比度和锐利度上,如结合超分辨率等算法,让建筑物的窗户等细节看起来更清晰……

以上是 联发科宣布将AI景深画质增强技术移植到手机上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dzbk/762911.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