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投影液晶尺寸大小在实用性上区别有哪些
DIY投影液晶尺寸大小在实用性上的区别有哪些?
从光学角度上讲镜头是圆的,光线要通过镜头的中心点来投射出图象,也就是说从屏的边缘和屏的中心到达镜头焦点的距离永远是不同的,屏边缘到镜头中心的距离总会比屏中心到镜头中心的距离大,这样就会有像差产生,表现为画面中心调的清晰的情况下,画面边缘是模糊的,边缘清晰了,中心又模糊了,越小尺寸的屏,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差距就越小,反之,越大尺寸的屏,距离的差距就越大,像差也就越严重,所以无论是什么设备,只要是使用镜头的仪器,成象就会有像差产生,只不过通过技术整合可以把像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进口投影机无论是三片式还是单片式,液晶片都很小,最小的只有0.56英寸,从这一点上,完全可以把像差控制在98%以上,不用仪器测是分辨不出来的,但国产DIY这一类机器就不同了,使用的液晶屏都是大屏,数字屏能够控制在6寸左右就已经算很小的了,这样的画面效果可以达到一个像差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如果采用更大的屏,这个情况就更严重,会超出感官容忍的范围,想把像差减小点只能靠使用更长焦距的镜头,加大镜头和屏之间的距离来缩小屏中心和边缘到镜头的距离上的差距,这样就会进一步使光的利用率变小,如果从效果上已经失去了清晰度,那么DIY还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去看那些使用大屏DIY的机器的效果图,都是一些电影画面,没有PC显示画面做效果图的,因为显示电脑画面时,只要有一点点的像差就会表现的很明显,电影画面的效果图片就不明显了,尤其是那些16:9的画面,在效果图里根本就看不见边缘,所以大家看不出有什么像差,如果大家忽略了这个问题,就容易被误导。
同样的光通量前提下,大屏和小屏的光利用率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同样的亮度照射比较大的面积亮,还是照射比较小的面积亮?这个问题小学生也能回答的出了,所以使用大屏就要被迫提高灯的功率,但还是会有暗角的产生,另外因为灯功率的提高,涉及到的电费的增加和散热的处理问题都不可小看,如果每两个小时要付出一度电费,看看天长日久积累下来的电费是不是DIY一族能承受的了的,以前用不起进口机的原因除了机器太贵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灯换不起,每个小时的使用费用都要几元钱,现在可以DIY了,灯也换的起了,但电费却掏不起,因为在能源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电价随时都会上涨,石油涨价就是个例子,今夏国内各地区频频拉闸限电的原因就可以说明问题了,北京电价就已经上涨了3分了。
在几年前,DIY投影刚开始的时候,一些前辈爱好者都是用300-575W的镝灯做光源,镝灯的色温是7000K的,300W的灯在7000K的色温下,亮度绝对要比一个色温4000K,功率400W的灯要亮很多,甚至要亮一倍都不止,但在这种亮度下,大家还是纷纷都淘汰了镝灯,其中的原因除了镝灯寿命短之外,更重要的是温度太高,面对灯表面1500度的高温,散热问题真的很头疼,会频频出现液晶老化,排线断裂,烤炸聚焦镜和隔热镜的问题,本人亲自修理过一台早期使用300W镝灯的机器,就是因为高温处理不了,灯泡爆炸后把聚焦镜连同隔热镜,反光碗一同崩碎,后来换成150W金卤灯,使用了两年也没出现什么问题。
总之,DIY的精神应该体现在低投入(适可),高标准(尽量高),低维护(更换成本低),低运营(使用费用低)上。
以上是 DIY投影液晶尺寸大小在实用性上区别有哪些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dzbk/759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