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柔性屏幕手机,三星柔性屏的好处

三星柔性屏幕手机,三星柔性屏的好处

1,三星柔性屏的好处

柔性屏的屏幕基板采用了塑料材质而非传统的玻璃,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它比传统的屏幕更轻薄、更容易弯曲,屏幕可以制造的更大,显示的视角也更广。

屏幕可以做的多元化,不断缩小屏幕边距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2,三星曲面屏手机都有哪几款?

三星 Note Edge/三星Galaxy S6 Edge这两款都是曲面屏。

2013年10月,三星发布的三星Galaxy Round。是真正意义上的弯曲屏幕的手机,随后,LG也表示正在开发柔性显示屏智能手机G Flex,并于2013年11月推出了这款手机。

一、 曲面屏幕的材质不容易损坏。现有资料显示,可弯曲屏幕使用特殊的塑料材质而非主流玻璃材质,因此在弹性上比普通手机更强。

二、 曲面屏幕显示清晰。说起这一点,由于没有现成的手机数据做支持,或许从曲面电视屏幕上可以看出一二。三星、LG也好,索尼也罢,在IFA展上推出曲面电视的时候,打的旗号都是曲面电视的屏幕更加符合人类视网膜弧度,改善感官体验。

三、 曲面屏幕厚度低,重量轻且功耗低。这与柔性屏幕采用的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有关。这种二极管省电、能耗低、支持弯曲显示。这对智能手机继续向着更加轻、薄且续航长来说十分有利。

3,三星OLED屏怎么样

oled屏幕,也就是自发光屏幕。

因为不能发网页,楼主可以百度逗lcd oled地,找到第二个词条,里面有详细介绍。

如果觉得它的内容太多不想看,我在这里简单描述,不够严谨,但是容易理解。

手机目前基本分为oled屏幕(三星手机)和lcd屏幕(苹果手机),我们都知道红绿蓝三色光可以组合出我们所有颜色的可见光。

lcd有两层,下面一层是背光,发白光,上面一层是由红绿蓝小块块相间的偏光层,每个红绿蓝的小块块都可以调整姿态,以此来改变红绿蓝三色光各自的透过率。根据三色光原理,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由大量可以自由调整的红绿蓝小块块就可以显示出画面了。

oled就一层,它由红色的灯、绿色的灯、蓝色的灯组成一个小块块,大量的可自由变色的小块块就又形成了画面。

小块块就是屏幕像素

oled的好处就是对比度高,饱和度高,屏幕轻薄,可以做曲面,省电。 但是缺点就是同分辨率下,细腻度比lcd低,而且正因为饱和度个对比度高,导致画面容易偏色失真。

为啥三星垄断看

因为oled虽然不是韩国人发明的,但是韩国人比较重视这个技术,所以oled比较好的就是LG和三星的。而手机方面,初期的手机oled屏幕特别差,寿命低 观感差 色彩差。所以其他屏幕厂商都认为oled用在手机上是失败的,纷纷放弃了做手机oled屏幕。只有三星一直在做,并且不外供,到近两年技术逐渐成熟,独霸手机市场。其他屏幕厂商再追过,没有三星的技术积累,所以就比较难。

4,最前线 | 三星可折叠屏手机量产倒计时,但很难成为大众用户的选择_...

三星的可折叠手机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旧金山当地时间周三,三星在SDC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可折叠手机,邀请开发者为其开发新应用。

这款手机的发布日期尚未确定,也没完成最终命名和设计,会使用一种新的显示技术,三星称其为Infinity Flex Display。为了可折叠并减少厚度,三星开发了一种耐用的柔性新材质覆盖在屏幕上,并采用了超薄偏光层。

相比可折叠手机的发布,更有吸引力的其实在于安卓系统的支持。谷歌表示,Android P将会支持折叠设备。三星的折叠手机将采用基于安卓9.0的新系统One UI。谷歌、三星、开发者三方共同制作适合折叠屏的界面及程序,谷歌会向开发者提供API,三星会推出模拟器APK。

开发者大会和谷歌的支持,预示着这款产品进入量产倒计时。三星透露,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款可折叠屏幕就会量产了。

折叠手机由于可以扩展屏幕,进一步打通手机、PC的边界,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分支。三星是最大的安卓机厂商,同时最领先的手机屏幕供应商,在可折叠手机的开发上享有技术优势。

不过,其他的厂商也在快速跟进。有消息称,另一家手机、屏幕大厂LG,也将在明年的CES上推出可折叠手机。LG官方承认正在和合作伙伴研发已与合作伙伴研发可折叠手机。过去两个月内,华为轮值主席胡厚崑、CBG业务CEO余承东都表态,将在明年年中发布会带有折叠屏幕的5G手机。

以上三家均有官方明确的表态,可能是未来折叠手机的先发者。

近期,柔宇科技也发布了一款折叠手机,但一家创业公司能否凭借折叠屏技术在智能机的红海中崛起还有待观察。苹果也拥有折叠屏专利,2017年曾宣布正在和LG公司合作研发可弯曲显示屏技术,用户可将iPhone展开成iPad。小米、OPPO的折叠屏专利也被曝光过。

虽然概念机看起来很酷炫,理论上前景非常美好,但其技术、工艺难度可想而知,用户是否接受也是问题,比如手机不可避免地加厚,以及折叠屏的磨损,都会影响用户体验。这对手机厂商的技术和工业设计、供应链的生产工艺,都是很大的考验。

荣耀总裁赵明接受采访时曾指出:“如果折叠出来特别厚,可能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最终还是看在工业实践当中,怎么它做到最好。”

此外还有成本的问题,折叠手机的价格不会很亲民。柔宇发布的FlexPai(柔派)折叠手机,起售价高达8999元,这个价位会让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考虑到这些因素,折叠手机短期内未必比现在常规的全面屏手机更有优势,很难成为一个比较大众的选择。

但长期来看,如果可折叠手机被市场接受,对三星持续下滑的手机业务有所提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成本是一个更长期的竞争。

5,哪些手机用了柔性屏幕

针对现在已经上市的手机,已经有非常多的产品使用了柔性屏幕。咱们可以以三星系解决方案、国产屏幕厂商进行分类。

比如三星系解决方案,非常有名的就是三星Galaxy S10、以及采用三星解决方案的一加7 Pro。特点就是屏幕两侧出现的曲面设计,颜色表现优秀。

至于国产屏幕厂商,华为、中兴等厂商都采用了京东方、维信诺等国内屏幕厂商的柔性屏产品。比如,华为Mate 20、P30 Pro,采用了京东方提供的柔性AMOLED屏幕;中兴天机Axon 10 Pro、努比亚红魔3,则采用了维信诺制造的柔性AMOLED屏幕。

另外,今年上市的努比亚α,其4.01英寸柔性AMOLED屏幕由维信诺提供,基于柔性屏幕出色的可弯折特性,实现了真正的柔屏柔用。

不用急,先等着,中国的国产第六代柔性屏已经批量下线了,就等手机制造商与柔性屏组合在一起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中国的柔性屏手机?世界就中国跟韩国生产柔性屏,我们中国人有什么理由选择棒子的垃圾手机???中国手机无论在质量,配置,价格上都全面超越三星手机已经不是今天才发生的故事~~~~

2017年10月26日上午,国内知名的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BOE(京东方),宣布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量产,并向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努比亚等十余家客户交付了AMOLED柔性显示屏。

为您推荐三星最新的旗舰机型NOTE8。Note8规格参数,请参考以下介绍:

1.屏幕:6.3英寸(直角)/6.2英寸(圆角),18.5:9的全视曲面屏;分辨率默认为全高清+。

2.外壳颜色:谜夜黑;旷野灰;星河蓝(以实际销售为准)。

3.内存:总ROM内存为64GB/128GB/256GB;总RAM内存为6GB;最高支持256GB的MicroSD卡。

4.摄像头:后置摄像头为全像素双核1200万像素,支持2倍光学变焦,双摄像头OIS光学防抖,前置摄像头智能自动对焦800万像素,前后摄像头F1.7光圈。

5.采用USB Type-C接口。

目前柔性屏幕手机还不是很多,华为、oppo等都有。不过除了华为那个折叠屏手机让我有一瞬间感觉很酷以外,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努比亚发布的一款“腕机”努比亚α,非常具有科技感。先来科普一下,努比亚α是一款采用可弯曲柔性显示屏的可穿戴智能手机,它拥有一块4英寸大小的柔性屏幕,具备独立通话微信聊天等手机功能。

目前折叠屏还缺乏使用场景,展开后除了屏幕尺寸更大以外,并没有更多体验提升。而像努比亚α这种弯曲柔性屏我想也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我们都知道电子产品是往便携方向发展的,《攻壳机动队》等科幻题材作品的导演押井守在一次采访中就说过:“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手机仿佛是人类身体的外延,是人类身体的一部分。人类可以借由手机与世界联通,完成仅凭人类肉体做不到的功能。”

而努比亚α正在简化我们和手机之间连接的方式,并且还开发出适合腕机使用的凌空交换手势,只需要在空中做出特定手势,便能与腕机完成交互。这样的操作似乎与国外科技大片一样,让我们提前先体验到了未来的移动智能生活。

6,改变,不止于此_

大家还记得前不久发布的三星Galaxy Note9吗?或许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只是一个品牌推出的一款新版本手机,好用以及高性价比,就已经充分向我们展现了它的价值。但它的含义其实并不止于此,那些许的手机提速,往往代表着曾有无数人组成的三星研发团队为此彻夜未眠。

你真的了解三星吗?你知道三星除了手机还有什么最新黑科技吗?不知道没关系,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剖析最近几年三星都做出了哪些成果。

游戏性能提升

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强调的碎片化时间利用,快捷便利的手游呼声已经开始逐渐高于网游,对于消费者来说手机的高性能就成了购买的关键选择点。三星当然不会错过。

Galaxy Note9经中国泰尔实验室评价为游戏高性能五星产品的消息,就足够展现三星在游戏性能优化方面的成效。出色的蓝光防护能力,超长时间续航能力以及优秀散热性能所带来的游戏流畅度,用实力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三星的努力。

据可靠消息,2017年9月左右,三星率先与腾讯游戏合作,强强联手,共同制定游戏性能优化标准,并引领了其他厂商技术跟随。

摄像头提升

如果说Galaxy Note9上的黑科技在于游戏性能的提升,那最新推出的Galaxy A9s的亮点就在于摄像头了。作为全球首款后置四摄像头手机,Galaxy A9s可以说是将手机行业拉上了新时代。四个摄像头各司其职,每一个的像素与功能都不一样,总的来说是Galaxy A9s将手机的拍照性能进一步往相机靠拢。

长焦、短焦、主摄和辅助镜头的集合,会给用户在拍摄效果上带来不同感受。摄像头数量的增加最困难的点并不是在于硬件成本上的增高,而是多镜头管理的成像势必会给驱动、系统及软件层的智能化算法带来较大挑战。

从新机的流畅性以及优质的拍摄体验来看,不难看出三星技术的过硬,相信在2019年会有更多四摄像头手机跟随这波热度上市。

手机屏幕创新

大家对于三星的手机十分了解,但大家有所不知,其实将近一半的智能手机的屏幕,是三星制造。三星的面板份额就占了整个智能手机的市场的42.7%,收入高达50.3亿美元,在排名中位居第一。

对于三星屏幕,你了解多少?大屏幕!这只是其中一点!三星屏幕的黑科技远不止于此。世界首发的柔性屏,将开启更多手机的可能性。

所以说,对于屏幕,三星所作的并不只有生产这么简单。研发和创新才是三星手机得以在市场广泛被运用的原因。据悉,2019年年初,三星可折叠的智能手机将上市,之前提到的柔性屏会被运用于此,这对于传统手机市场又是一次史诗性的大改革。

真正的AI—Bixby

语音识别可以说是智能手机的标配,作为手机行业头部的品牌三星当然也有自己的AI。从三星S8系列及三星Note8手机端开始搭载,一直沿用到Galaxy A9s上的Bixby称得上是真正的AI。

通过不断学习,具备情景感知能力的Bixby是一个超能的黑科技。“能听,会看,懂你心”强大的硬件支持下,它能承担起人工智能管家的职责。但这并不是终点,三星在Bixby上还布了很大一个局。

IoT智能生态布局

将Bixby应用到物联网领域,打造智能的开放式IoT生态系统是三星这几年努力的方向。从2017年开始,投资140亿美金,召集6万5千名工程师,进行的物联网IoT研发,在新的一年又迎来了新的进展。

当下IoT作为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智能家居产品的品牌不在少数,三星力求发展的差异化,开放式的布局理念让整套智家系统能够达到最大的包容性正是三星给出的答案。

全新SmartThings Cloud和SmartThings APP意在于为智能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保驾护航。使得开发者与消费者都能充分利用IoT,进一步实现三星智能理想生活。

推动5G商用进程

5G是这几年的重头,每一个人都想啃一口,但并不是谁都能吃得下这块大饼的。2018年8月15日,三星正式推出了自家的5G基带Exynos Modem 5100,采用的是10nm制程工艺,三星表示这是世界上首款完全符合3GPP标准的5G基带。从那时起,或者说更早之前,三星就已开始布局,之前提到的Bixby,IoT以及5G,在三星搭建的未来框架上都缺一不可。

凭借创新传统、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广度,以及开放的协作方式等,三星电子在提供完整端5G解决方案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之前讲述的所有提升以及创新都是在为以后做铺垫。

全球销量连续3年第一

说完了上面的几点,再来看销量就显得理所当然。能在2016~2018连续3年蝉联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第一,一切都来源于三星对于自己的不断挑战。试问一个不断研发新产品,致力打造更好未来的品牌怎能不受消费者信赖。

总结:

其实群众所看到企业为一款新手机上市所做的举动,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蕴含的努力是消费者所无法想象的。作为总是不断推新,大胆尝试的三星,它所作的并不只有更新换代手机这么简单。

7,折叠屏手机的概念之战,柔宇是输不起的一方_

小米和柔宇关于折叠屏手机的互怼,让折叠屏手机又一次走到了聚光灯下。

折叠屏手机主要是概念之争,业界多不看好

不光是柔宇和小米,一线厂商对折叠屏手机多有储备。

但折叠屏手机量产难度很大,主流的手机厂商更多是试探或抢占一个概念,至少在今年折叠屏手机不会成为其销量或营收上倚重的产品。

10月31日,柔宇科技召开发布会,占领了全球首款折叠手机的高地。目前,只有柔宇科技号称已经量产,但是无论是线下门店还是网上的旗舰店,都没有现货出售。

柔宇的深圳机场线下店展示的折叠手机,只能参观,不能上手体验

三星紧随其后,美国时间11月7日发布了概念产品,称几个月后可以量产。

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和朋友圈晒出了小米双折叠屏幕工程机,抢占“全球第一款双折叠手机”的概念。1月24日,华为称将在MWC上发布全球首款5G折叠屏智能机,抢占“5G+折叠屏”的概念。

市场调研机构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可折叠手机2019年出货量有望达到70万台,预计2021年以及2023年将分别达到3040万台及5010万台的规模。

70万台的年出货量,在全球14亿-15亿的大盘当中不到0.05%的占比。可见,折叠屏手机的远景可期,但是短期的出货量并不乐观。

我们再来看下一些主流手机手机厂商的表态,36氪曾就此事采访过vivo、联想等核心高管。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

不认为明年柔性屏会很火,第一技术上不能有明显的缺陷,第二要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使用价值。另外还要跟价格有关系,成本降不下来。按我的估计,2019年对于折叠屏这一块,肯定有很多厂商都会发布,有很多厂商都会小批量做一些,但是我的判断一定不会很大量级的产品出来。

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

(折叠屏手机)还在研发当中,稳定度还在测试,如果稳定度够了发货没有问题。

荣耀手机总裁赵明:

我们觉得柔性屏未来肯定会产生另外一个分支,就是你就像打开一个Pad似的,合起来是一个屏幕,就是解决手机的厚度问题。最后其实还是要通过工业设计,整个把我们最能接受的和最喜欢的,因为大家知道这种柔性屏的概念不是今天才有,如果折叠出来特别厚,可能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还是最终的在工业实现当中,怎么它做到最好····我认为现在出的机子都有点偏工程和概念,真正有更好的商用表现的,大家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吧。

联想集团副总裁、移动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常程:

首先我认为折叠屏肯定是明年市场上新的形态,你要从技术未来预期来说,那是一个可以想象的方向。回到产品端,它至少有三个要命的问题要解决,我们还是要看。因为把一个概念带到产品,和把一个产品带到市场,这是两个概念,还是要看技术端,将来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总体来看,vivo、荣耀、联想都对折叠屏手机持保守态度,对其近期的前景并不乐观。

折叠屏手机量产难度大

总结来看,手机品牌厂商提到折叠屏手机上市的几个难点,分别是技术成熟度、产品实用性和价格。36氪此前文章《能被“掰弯”的手机,你会买吗?》也曾从供需两端分析过这个问题。

折叠手机能够提供的新价值,是基于将手机和平板二合一的产品形态,可以给用户类似于Pad的大屏操作体验,又可以像智能机一样便携。这种愿景看起来很美好,但这种价值在当下的市场上需求有多大还有待验证。

从消费者一端来看,他们并不是在购买一种价值,而是购买一种产品。因此,消费者能否接受一种新产品,除了这种新价值之外,还受限于一些其他的因素,价格和实用性最为关键。

目前,柔宇的FlexPai官方售价8999元起,三星可折叠屏手机的售价据韩媒曝光在200万韩元左右,相当于1.23万人民币,高于顶配iPhone XS Max。以这种价格切入市场,实际上只能俘获科技发烧友和尝鲜用户。

在实用性上,折叠屏手机折叠之后的厚度很不便携。很多消费者日常喜欢把手机揣在牛仔裤裤兜里,折叠之后的柔派手机很难做到这一点。但便携是一种刚需,主流消费群体很难牺牲这一点。

除此之外,手机的厚度十分影响握持体验。轻薄是智能机的标签之一,主流智能机的厚度为七八毫米。但折叠手机折叠之后的厚度远大于此,单手操作体验不及当下主流的智能机形态。

将其展开,当做Pad而言,体验也不如主流的Pad。首先,由于折叠后依然是一个智能机的尺寸,其屏幕大小受限,只能满足需要小屏Pad的用户。

其次,折叠手机还有一些致命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屏幕和铰链的耐用程度。在长年使用的反复折叠后,其屏幕是否能保持平整,依然是个问题。柔宇CEO刘自鸿随身携带、给36氪展示的工程机,屏幕展开后,中央的位置并不平整,而是有凸起的。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虽然三星、LG、京东方、柔宇等都具备这种技术,但量产是另一个问题。

对于三星这样的厂商,需要看市场的需求。对于国内的玩家而言,还有更多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上游材料设备依赖进口,造假高昂,产线建造动辄数百亿元。另一方面,折叠屏良率很低,《能被“掰弯”的手机,你会买吗?》一文中援引几位国际、国内一线屏显厂商内部人士称,按现在国内技术水平,柔性AMOLED良率或在一半以下,可折叠屏良率或在20%上下。

柔宇是输不起的一方

日前,小米和柔宇双方的骂战当中,双方各执一词。林斌在微博上对小米双折叠手机的描述或有夸大之嫌,但柔宇的反应之激烈也令人意外。

目前入局或有意入局折叠屏手机的各方,除了柔宇科技,均为全球智能机出货量位列Top 10的大厂。无论折叠屏手机近期能否起量,都不会影响这些大厂的盘子。

但对柔宇科技而言,这些是它押注的主要方向。作为一个准备上市的独角兽,折叠手机的前景与成败,也是它向投资人讲故事的核心材料。因此,柔宇科技是最输不起的一方。

回顾下小米和柔宇的骂战过程。23日,在林斌在微博上晒出小米双折叠手机的视频,并附上这样一段话:

小米双折叠手机来啦!在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柔性盖板技术、以及MIUI适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这种对称双外折叠的形态,完美结合了平板和手机的使用体验,既实用又美观。虽然还是工程机,发出来给大家看看。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如果大家喜欢,我们会考虑未来做成量产机发布。

林斌说“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这句话有一些歧义,可以理解为“小米第一台折叠屏手机”,也可以理解为“业界第一款折叠屏手机”。这成为后来柔宇攻击的一个要点。小米在随后的回应中也提及这一点,称“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手机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

同日,林斌在朋友圈里也发布了这个视频,但表述就要保守一些:

我们研发的这个对称双外折手机,在用户体验和外观设计上比单折叠手机会更好,但技术难度也更高,如何克服两次折叠后对柔性屏的拉伸就是其中一个大难题。放个剪短版视频给大家看看。

随后,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微信朋友圈发布长文开怼小米,说小米高管“公然造假”,价值观有问题,并称“全球首款真正的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在18年10月发布并在柔宇官网销售以后,发布各种类似概念手机的公司越来越多,但除了三星LG,都是买别人还无法量产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整机就更差十万八千里才能上市销售。”

1月24日,柔宇CEO刘自鸿也在微博、朋友圈上开怼,说“When they go low, we go hard.” “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小米回应称,这是“罔顾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小米的柔性折叠屏是和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目前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小米双折叠工程概念机的屏幕供应商也并非传言所说的LG,所谓“供应链拿来的机器刷MIU”的无稽之谈纯属谣言。

柔宇与小米此番互怼当中,小米是为了抢占了双折叠智能机的先发概念,而柔宇则显得有些焦虑。

柔宇成立于2012年,目前已经上市几款手写本、VR眼镜,但其产品在京东、天猫的旗舰店上,成交量都很少。

去年12月初,刘自鸿接受36氪采访时透露,柔宇至今有超过40亿的订单,涵盖B端广告、汽车等屏显,以及各类C端电子产品(FlexiPai、柔记笔记本、头戴观影设备Royole Moon等),其中手机销量已经超出预期。

柔宇接下来要讲的故事中,折叠屏智能手机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折叠屏手机如果抢滩失败的话,则会影响其估值和后续发展。

柔宇的核心技术在于屏幕。官方资料显示,柔宇的第六代柔性AMOLED产线耗资110亿,年产能预计可达5000万块以上。百亿投资看起来数额不小,但对于面板这样的重资产行业并不够用。而且,折叠手机能否起量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自媒体锌财经援引一位接近柔宇的人士的说法,称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小米的“折叠屏概念手机”,就相当于被人从手里抢了饭碗。由于失去了先发优势,若是下次再去向投资人讲故事,其难度也可想而知。并且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讲,目前到了E+轮,柔宇也急需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虽然柔宇抢占了折叠屏手机的先发优势,但随着各家大厂纷纷入局,这种优势的窗口期很快就会消失。三星、LG、华为、小米在手机市场的品牌号召力上都要远大于柔宇,而且三星、LG同时还是实力强大的屏幕供应商。与柔宇的产线相比,三星、LG具备更强大的量产能力。

如今的智能机市场已成红海,很难崛起新的品牌。柔宇想要在这片红海逆势而翔,折叠屏手机则是一根希望渺茫、但别无可选的稻草,它紧紧地抓住这根稻草,不容他人撼动。

林斌的表态本为宣传之用,加上试探市场反应,却不小心触碰了柔宇的敏感神经,因此一场波澜在所难免。

8,风向2019 | 能被“掰弯”的手机,你会买吗?_

各大手机厂商又开始在屏幕上做文章了。这次不是越来越大,而是越来越弯。

10月底,柔宇率先发布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 (柔派)并开放预售,搭载7.8寸柔宇“蝉翼”二代柔性显示屏,可支持0到180度、超过20万次的屏幕弯折;11月,三星在SDC2018上公布了代号Winner的可折叠智能机样机,搭载Infinity Flex显示屏, 将归入Galaxy F系列,于明年面市;同期,华为余承东在外媒采访时表示,将于明年推出可折叠屏智能设备且支持5G......

三星11月发布的Winner可折叠智能机样机,折叠可成4.58寸手机,展开则为7.3寸平板电脑

创业公司抢跑入场,各大厂商更来势汹汹。索尼、微软、苹果、LG、小米早在前几年就已进行可折叠设备专利布局;三星霸主光环下,LG、京东方等屏幕厂商也在蓄力柔性屏产能突围。围绕折叠屏的手机之战一触即发。

近两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乏力,尺寸、材质、屏占比、深度摄像头再难调动购买热情,技术和产品形态的创新迫在眉睫,“可折叠柔性屏”手机会是那颗打破僵局的子弹吗?

本篇「风向2019」将主要分析以下三个议题:

可折叠柔性屏是什么?

离可折叠屏量产、我们用上可折叠屏手机还有多远?

从概念到商用,可折叠柔性屏会是手机行业新的转折点吗?

可折叠柔性屏是什么?

可折叠柔性屏,顾名思义,薄如纸张,能够弯折、卷曲。看上去很酷,但并非新鲜事物,其基础就是OLED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

36氪现场实拍柔宇“蝉翼”二代柔性AMOLED屏,厚度0.01mm,可卷曲半径1mm

回溯历史,1979年,时任美国柯达实验室研究员的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发现了这款有机发光材料,并于1987年正式注册了小分子OLED专利;在2000年初,OLED屏显技术由三星、LG、索尼带入大众视野;2008年诺基亚 N85首次将OLED应用在手机屏幕上;2017年被苹果选为iPhone X屏幕材料,随着屏下指纹、全面屏技术发展,OLED成为主流。

从前,手机大多采用TFT LCD(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屏,材料本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源;且由于液晶层、背光层的存在,屏幕较厚,不可大幅度弯曲。相比之下,OLED可以自发光,具备无穷对比度、宽视角、低能耗、高响应速度的特性,且材料更为轻薄,支持柔性显示。

OLED有不同种类,其中主动发光型的AMOLED最常用于手机屏幕上。AMOLED的柔性程度与基底材料息息相关,目前包括使用刚性玻璃基板的“硬屏”和基于聚酰亚胺背板(PI膜)的“软屏”。可折叠柔性屏就是基于这块PI膜生产出来的。

各种OLED屏幕材料结构,图片来自知乎

柔性AMOLED在手机上的应用早已有之,三星在2014年就将其作为Galaxy Note4的屏幕。近两年各大厂商推出的曲面屏、双曲面屏手机(如Galaxy Note Edge, LG G Flex2等)也大多使用柔性AMOLED。

LG Flex2

尽管如此,由于成本高昂及手机形态的限制,柔性AMOLED的销量和增长都远低于硬性AMOLED。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柔宇推出首款可折叠屏手机,三星、华为等大厂纷纷入场,柔性AMOLED将形成一股热潮。

据 IHS Markit 预测,到2025年,柔性AMOLED出货量将达4.76亿,预计占AMOLD面板总出货量(8.25亿)一半以上,其中柔性程度最高的可折叠面板预计出货量为5000万。

离可折叠屏量产、我们用上可折叠屏手机还有多远?

手机量产绕不开屏幕制造,而一块小小的柔性AMOLED背后却有着庞杂的产业链:上游的材料、设备、零件生产商,中游的面板制造和模组生产商,以及下游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等厂商。

在产业链中、下游,早在2001年入场的三星是绝对的霸主,在中小型AMOLED面板制造方面就占据了97.7%的市场份额。面对三星的技术垄断、日益增长的柔性AMOLED需求和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许多厂商开始“弯道突破”,其中中国厂商尤为活跃。

如下图所示,目前全球有20条已公布的柔性AMOLED产线中,包括京东方、和辉光电、华星光电、维信诺、柔宇科技等在内的国内厂商均已入场。据悉,柔宇此前发布的FlexPai也是使用的自研自产的可折叠性AMOLED屏。

全球6代及以下AMOLED产线及产能分布,图片来自群智咨询

尽管国内厂商玩家不少,能否实现量产仍旧是个问号。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问题:

上游材料设备依赖进口

纵观产业链,国内厂商都还聚集在中游。而柔性屏的关键则是上游的材料和设备供应,这些技术目前都掌握在日本和欧美国家手中。

材料方面,柔性基底材料的PI膜一直被由美国杜邦、日本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日本东丽-杜邦和韩国SKC垄断。36氪从业内某高分子材料学博士处了解到:除全透明PI膜外,要实现防碎屏功能,可折叠屏手机厂商还需要使用屏保树脂,这些材料均需从日本进口,且成本极高。

设备方面,真空蒸镀机被誉为“AMOLED制程的心脏”,其主要作用就是把有机发光材料蒸镀到柔性基底板上。然而,全球最顶尖的真空蒸镀设备则为日本Cannon Tokki所垄断,年产量仅在几台到十几台,有钱难买。36氪从某业内人士处获知:目前,国内仅京东方拥有Cannon Tokki设备,花费在1.5亿美金以上。

Cannon Tokki真空蒸镀机

进口依赖存在着风险:一方面容易被国外厂家制约,一旦限制原料则切断了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材料、设备成本高昂,使得整体产线造价攀升,数百亿元已是常规入场价。

据悉,京东方绵阳产线耗资465亿元,设计产能在48k/月;维信诺十月公布将在合肥斥资440亿自建产线,设计产能在30k/月;而据官方资料显示,柔宇的第六代柔性AMOLED产线耗资110亿,年产能预计可达5000万块以上。

良品率低影响量产

除产链上游缺失外,柔性屏良品率也存在风险。

普遍来说,柔性AMOLED良品率低于刚性,此前LG面板就爆出在华为mate系列上出现绿屏问题。

对于国内厂商,尽管实现柔性AMOLED量产的消息不绝于耳,然而关于良品率的信息却少之又少。京东方此前曾称其成都产线综合良率可达65%,而据几位国际、国内一线屏显厂商内部人士介绍:所谓综合良率包含了返修的情况,按现在国内技术水平,柔性AMOLED良率或在一半以下,可折叠屏良率或在20%上下。

京东方于今年5月展出的可折叠WQHD AMOLED全面屏,官方称弯折次数可超过10万次,图片来自京东方官网

如此看来,当前的柔性AMOLED制造业是否能撑得起可折叠屏市场,确实还有待观瞻。

从概念到商用,可折叠屏手机会是手机行业下一个转折点吗?

虽然柔性OLED量产挑战重重,但这并不妨碍各大厂商发布可折叠屏手机的热情。除柔宇、三星外,华为已在与京东方共研可折叠屏方案,Sony可折叠屏手机渲染图也在日前被爆出。

看上去,2019年会是个可折叠屏手机的元年。

然而,从概念到商用,可折叠屏还要跨越一些鸿沟。

硬件形态方面,现在的可折叠屏手机还在“屏弯机难弯”的阶段。无论是柔宇的FlexPai还是三星的Winner都是依靠改变电子元件位置,实现部分屏幕的弯曲折叠,折叠处的厚度如果控制不好则会影响手机的便携性。如果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柔性手机,则还需要柔性电路板、柔性芯片、柔性电池等配套材料和技术。

软件方面,可折叠屏手机开辟了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开发者和设计师需要为此做专门的适配,何时能建立起软件生态对硬件产品普及尤为关键。

Google近日发布的Android可折叠屏适配UI,图片来自the Verge

价格方面,囿于成本限制,目前可折叠屏手机的价格确实不菲。柔宇的FlexPai官方售价8999元起,三星可折叠屏手机的售价据韩媒曝光在200万韩元左右,相当于1.23万人民币,高于顶配iPhone XS Max。笔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京东方某产线每月在材料采购上就耗费1亿人民币,外加其他开支,如此分摊到每块屏幕上,自然价格抬高。如果要降低成本,则需要建立更为完善、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高昂的售价,新的产品形态,用户又是否会为之买单?

现在,市场上仅有柔宇科技的可折叠屏手机开放预售,其他厂家还停留在概念机阶段。该公司创始人刘自鸿博士在36氪采访时透露:柔宇至12月初已有超过40亿的订单,其中涵盖B端广告、汽车等屏显,以及各类C端电子产品(FlexiPai、柔记笔记本、头戴观影设备Royole Moon等),其中手机销量已经超出预期。虽然并未获知FlexPai确切的销量数据,但我们了解到当前的预售仅通过官网渠道,刘自鸿表示明年将会进行线下渠道的铺设。

基于对柔宇FlexPai的亲测体验,36氪认为:这款可折叠屏手机确实带来一些新颖的交互体验,如镜面拍照、可折叠分屏操作等,柔性屏幕也能规避碎屏等问题,然而在操作中也存在软件操作卡顿、偶尔黑屏的瑕疵。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新技术和形态并不具备绝对吸引力,同等价位下,大家或更倾向于技术、体验成熟的全面屏手机。

刘自鸿博士为36氪演示FlexPai可折叠屏手机,通过机器背后的铰链结构可以实现横向左右折叠

(36氪所体验的的是刘自鸿自用的FlexPai,属初代样机。刘自鸿表示:首批FlexPai将于年底发货,到手产品将会在软硬件层面有优化升级。)

回归到手机这一品类上,更大的屏幕展示空间或许只是个加分项,而便携性才是用户的刚需,因此可折叠柔性屏或许只是切中了用户的痒点。对于诸多大厂而言,当下的可折叠性手机依然处于试水与观望的阶段。

基于此36氪认为,手机行业下一个的转折点不会马上到来,不如我们就让可折叠柔性屏这颗“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

后记:

如果说可折叠屏手机只是过渡试验产物,那么未来的智能手机形态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是可自由弯折、穿戴的全柔性手机?是能解放双手,将信息展示延展到实体环境中的AR眼镜?还是超越屏幕以外的全息投影?

你们又怎么看呢?期待大家与36氪分享你们对于智能手机未来形态的畅想。

9,脑袋开花的全面屏,被逼疯的手机公司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东西”,作者轩窗。36氪经授权转载。

“无全面屏不智能手机”,可以称得上是智能手机行业2018年的“年终总结”。而即便是距离2018年结束仅有一个月,手机产业的“全面屏”大战,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就在昨天,荣耀举办了一场没有手机产品的技术发布会,会上透露了即将发布的荣耀V20的诸多看点。其中之一,则是全面屏的新解决方案——屏下摄像头技术(官方称媚眼全视屏)。

有意思的是,被荣耀这么一抢,原本定档今天发布的三星Galaxy A8s也宣布提前一天发布。要知道三星Galaxy A8s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挖孔屏”(官方称黑瞳全视屏),三星在这场发布会上还打出了“强势回归,无所畏惧”的口号,试图凭借这款挖孔屏产品力挽狂澜。

三星和荣耀此次在“全面屏”领域的贴身肉搏,也为明年智能手机行业的全面屏大战预演了一波小高潮。

回顾全面屏的演化史你会发现,自2017年掀起的全面屏之风。进入2018年全面屏全面席卷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众手机厂商已经被“全面屏”方案逼疯。今年,各种全面屏的另类方案层出不穷,甚至有玩家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掏出了滑盖手机的设计。

智东西在梳理了两年来全面屏的演进史、深入挖掘产业链信息后发现,表面上是这些手机手机厂商疯狂全面屏,而其背后实际上关乎着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供应链把控,更有着在3D结构光、屏下指纹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深层次的技术博弈。

全面屏的演进史

通常意义上,全面屏手机是指正面屏幕占比达到 80%以上的手机,相比普通手机,具备更窄的顶部和尾部区域,边框也更窄。而全面屏之所以能够在两年内持续席卷智能手机行业,则得益于通过在有限的机身尺寸下获得更大的面积,给用户带来两个体验上的优势: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极佳的大屏操作体验。

尽管,“全面屏”的提法是用小米在2016年发布第一代MIX时推出的,但全面屏手机最早的形态出现则是出自于夏普手机。

早在2014年夏普就曾发布过极窄边框设计的一款智能手机AQUOS Crystal,将受话器取消而配备了骨传导方案,实现了手机正面开孔的最少化。不过,这款手机在当时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但却为日后全面屏的演进奠定了基础。

2016年10月小米在发布Note2时,同步推出了全面屏概念手机小米MIX,将智能手机的上下边框进行了收窄,使屏占比达91.3%。

不过,小米MIX为了追求更窄的上边框,在设计上做了极具差异化的设计——将前置摄像头放置到了MIX的右下角。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如果觉得这么自拍不习惯,可以将手机倒过来拍,而这也成为了小米MIX被诟病的一个槽点。

小米MIX的发布也并未引起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集体冲动,而全面屏真正成为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趋势,则是从三星在2017年3月发布 S8/S8+之后。三星S8/S8+采用18.5:9的屏幕比例,将左右窄边框收窄到1.82mm,上下也做成窄边框,屏占比达了84.2%。

自此,智能手机行业正式在2017年刮起了全面屏之风,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被这种超窄边框,屏幕比例为18:9的设计所占领。华为、小米、OPPO、vivo、一加、锤子、海信、TCL、360等众多国内手机厂商纷纷进行跟随,谷歌、HTC、夏普、LG、索尼等手机厂商纷纷在这场全面屏大战中,先后沦陷。

然而,随着去年9月,苹果在十周年发布会上推出了十周年新旗舰iPhone X后,全面屏的竞争也正式被带入到“刘海屏”竞争时代。进入2018年“刘海屏”的各种翻版,比如水滴屏、珍珠屏、美人尖屏等层出不穷。

被全面屏逼疯了的手机厂商

各种刘海屏大行其道,使用户对刘海屏的审美疲劳日益严重,对新的全面屏方案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情形之下,智能手机厂商也在绞尽脑汁,苦苦思索。

进入2018年下半年,几乎被逼疯了的智能手机厂商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全面屏的另类解决方案终于有了!此前在技术领域鲜有发生的OPPO和vivo这一次极具创新精神,采用创新式的升降结构,为业内带来了新的思路。

在OPPO和vivo这一波攻势下,小米等手机厂商坐不住了,甚至挖出了早年滑盖手机的方案。

1、刘海屏变种层出不穷

今年上半年,刘海屏的各种变种方案,也被成为是异性全面屏,一度成为智能手机厂商争夺的焦点。

▲图中依次为:美人尖屏的夏普AQUOS S2、珍珠屏的华为Mate 20、水滴屏的OPPO R17

然而,异性全面屏的第一次出现,实际比苹果iPhone X还要早一些。2017年8月,夏普推出美人尖屏设计的AQUOS S2,比iPhone X的刘海屏面世还早了一个月。

今年5月,锤子科技的坚果R1也采用了美人尖屏的设计。而自坚果R1后,美人尖屏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进展。在这一期间,像vivo NEX和OPPOFind X等新的全面屏方案出现了。

尽管升降结构的全面屏解决方案受到了好评,但出于成本考虑厂商们不得不重新回到美人尖等异形刘海设计思路上,比如努比亚Z18无边水滴屏、荣耀10的“小萌脸”、OPPO R17和vivoX23的水滴屏、华为Mate 20的珍珠屏。

在全面屏大战中,异性刘海屏相比于机械结构更有着成本优势,而各家为了做差异化的“刘海”也只能在外观设计上做些文章。

不过,进入2018年下半年,全面屏的另类解决方案出现了,而率先迈出这一步的是蓝绿兄弟中的vivo。

2、vivo NEX——前置摄像头升降式结构

今年6月,vivo推出了vivo NEX,采用升降式结构将前置摄像头进行了隐藏,整个机身的正面无刘海,也没有开孔,屏占比达到了91.24%。

3、OPPOFind X——双轨潜望结构

就在vivo NEX发布的两周后,OPPO时隔四年重启Find系列推出了Find X,以“双轨潜望结构”将前置摄像头模块进行隐藏,屏占比达到了93.8%。

不过,“双轨潜望结构”采用的机械结构的设计,整个设计的成本也是目前机械结构类智能手机中最高的。OPPO和vivo的全面屏方案推出后,尽管创新性的设计受到了业内好评,但仍被质疑机械结构的耐用性,以及升降模块缝隙积灰等问题。

随着OPPO和vivo推出了全面屏新的解决方案,华为、小米和努比亚也随后在如何提高屏占比上绞尽脑汁,小米和华为荣耀甚至搬出了早年流行的滑盖手机方案。

4、小米MIX 3——滑盖全面屏

10月25日,小米在故宫推出了MIX系列的第三款手机MIX3,采用滑盖全面屏,屏占比达到93.4%。两年前的同一天,小米推出了第一代MIX,也就是上文说到的第一次提出“全面屏”概念的那款产品。

为了解决滑盖手机机身较厚的问题,小米MIX 3采用AMOLED屏幕,这种屏幕比OLED薄0.2mm,使得MIX 3的整机厚度为8.3mm。

此外,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滑盖手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随手滑动充当“减压神器”。

然而,并不是只有小米一家想到了滑盖式的设计,日前华为荣耀推出的Magic 2也同样才有了滑盖式的设计,并且用户可以对滑动这一动作自定义指令,比如启动人工智能生命体YOYO。

5、华为劫胡三星屏上挖空方案

出人意料的是,临近2018年的尾声,全面屏的又一新解决方案也正式露面了。

正如本文开头所述,三星和荣耀“不约而同”在同一天举办了发布会。三星称其“挖孔屏”为黑瞳全视屏,孔径6mm;荣耀则截胡三星率先公布了荣耀V20的媚眼全视屏方案,采用4.5mm孔径的屏下摄像头方案。不过,两者的方案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据荣耀所说,荣耀的媚眼全视屏系屏下摄像头技术,采用的是“盲孔”技术。“盲孔”的意思是只在LCD屏幕最下层的背光板上挖孔。而背光板破坏之后,液晶面板区域是无法显示的。因此,外部光线可以通过屏幕玻璃和液晶面板两层结构,最终到达摄像头。

而三星采用的则是“通孔”,在打穿LCD屏幕背光板的同时也打穿了液晶显示面板,并将摄像头直接安放在屏幕玻璃之下。因此,采用“通孔”方案的摄像头和普通前置摄像头无异。不过,这种技术良品率比较低,成本也更高。

除三星和荣耀外,将在12月17日发布的华为nova 4也将采用新的全面屏方案。不过,华为方面目前没有透露是否和荣耀V20的方案类似。

在11月8日的三星开发者大会上,三星就曾展示了4种全面屏方案,分别是:Infinity-U、Infinity-V、Infinity-O、New Infinity。此前,有传闻称将于2019年初亮相的三星Galaxy S10旗舰系列将采用这一技术,而昨天三星发布的A8s采用的就是Infinity-O这种方案。

今年11月,外媒也曾曝光LG在韩国申请了一项新的专利,从专利的注释内容与设计图纸解说来看,是为了全面屏无边框手机设计的,能够实现屏幕下摄像头的技术,与三星的Infinity-O全面屏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屏上的开孔是椭圆形的设计。

虽然是临近年尾,但全面屏大战可以说已经开启了新的篇章。由此可以预测,明年全面屏大战的战火仍将继续,1月份的消费电子展CES和2月份的MWC都将成为全面屏大战的战场。

同时,随着柔性显示技术发展,折叠屏手机也将在明年正式进入市场,智东西此前曾发文深入挖掘折叠屏背后的产业链条(全面屏后最大手机技术革命!折叠屏背后的产业大战)。

目前LG、三星、华为等都已经公开表示明年将会推出折叠屏产品,而国内柔性技术企业柔宇科技在今年的10月31日抢先三星发布了可折叠屏手机的柔派FlexPai。相信折叠屏技术也将给全面屏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GfK手机行业研究专家宗清楷认为,明年智能手机产业还会出现新的全面屏解决方案,前置摄像头有可能会被针孔摄像头代替,目前三星、苹果等大厂已经开始了专利布局。但他也说到100%屏占比不会成为未来智能手机产品的趋势,智能手机作为消费品需要设计与市场相互妥协,屏幕如果过大,或者取代了边框,产品抗摔性将非常差。

全面屏技术到底难在哪?

全面屏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全新概念,而是窄边框这一设计理念达到极致的必然结果。窄边框、高屏占比可以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所以窄边框一直是手机外观创新的重点。

然而,实现全面屏并不是换一块更大的显示面板那么简单。对于屏厂来说,更换不同屏幕比例以及异性屏幕的切割都需要对生产线进行重新排线和调整。而如果追求更极致的全面屏,那么屏幕封装工艺也是一个技术难点,也就是小米等手机厂商常常被诟病的“大下巴”问题。

此外,在屏幕之下,全面屏方案还需要前置听筒、摄像头、指纹识别等模块进行全新方案设计,这对最终整合整体方案的智能手机厂商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

1、屏幕切割工艺的挑战

首先,全面屏需要更大的屏幕,在2017年18:9的屏幕比例成为了业内潮流。而对于屏厂来说,直接切割出18:9的屏幕并非那么容易。

在此之前,智能手机大部分采用16:9的屏幕比例,而要切换到18:9或者其他比例的全面屏,则会浪费更多的显示屏玻璃基板,玻璃原厂需要重新排产线并进行工艺优化。

而进入2018年,异性全面屏之风刮起,异形屏切割问题也成为了屏厂的一大挑战。

具体来说,手机四角采用的圆角设计,前置摄像头、听筒等一些列元器件占据屏幕的位置,这些都会涉及到异形切割的问题。而异形切割会加大玻璃切割的难度,造成良率不佳,从而制造的成本也会上涨。

2、封装技术的挑战

显示驱动芯片是显示屏成像系统的核心部分,对于这块芯片的封装,业内主要有三种方案:COF(将驱动芯片绑定在柔性电路板上,Chip on Film)、 COG(将芯片直接绑定在玻璃面板上,Chip on Glass)和COP(在 COG的基础上将玻璃面板进行弯折,Chip on Plastic)。

在18:9全面屏时代之前,基本上所有的手机都采用的是较为清薄的COG封装。但由于LCD的玻璃材质无法被折叠和卷曲,只能将与之相连接的排线延伸至手机下巴里,导致手机下巴比较大。

COF 封装技术则可以实现窄边框,原因是其将芯片绑在柔性电路板上,减少了玻璃面板的使用。但相比于COG,COF对柔性电路板的要求增加,会将增加手机的成本。同时 COF封装的温度较高,而柔性电路板膨胀系数较大,易受热变形,所以对芯片打线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便采用COF技术,仍然需要留一块地方留给软性电路板,仍无法做到真正的100%全面屏。如果把COF封装没能折回去的驱动元件通过翻卷方式再折回屏幕下方,就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这种封装方式就是COP。COP封装工艺可以彻底去掉智能手机的下巴。但因为需要折叠屏幕,机身也会变厚一些。

目前,苹果iPhone X和OPPO Find X都采用了COP封装工艺,将被人诟病的下巴成功去掉了,不过据说苹果的COP封装工艺来自于三星。此前,锤子科技CEO罗永浩曾说过,COP封装工艺对手机厂商来说并不难,重点则在于成本太高,而国内手机产品的品牌溢价远远达不到苹果的程度,也就不会选择这一方案。

3、方案整合上的挑战

上面两点说到的都是屏幕和屏幕封装问题,除此之外,在全面屏屏幕的背后,对手机的显示模组制造、电子零部件、精加工设备等结构设计提出新的编排要求。其中,包括将涉及摄像头、听筒、天线设计、软件UI、指纹识别、工艺设计、光距离传感器等方面,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屏幕占去了手机相当大的空间,手机内部的设计需要更紧凑,这对智能手机厂商来说是一个极大挑战。

比如,在全面屏出现之前,智能手机使用的是传统听筒设计,而在全面屏时代,由于要避免在屏幕上开孔,业内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骨传导、压电陶瓷听筒等,小米MIX2就采用了骨传导方案。不过,这些新的解决方案的成本相对较高。内置的骨传导器件通过屏幕震动颅骨来传导声音。

BCI通讯研究副总经理孙琦认为,屏厂仍是全面屏的解决方案关键环节,一旦上游屏幕的技术方案成熟,下游的手机厂商都会进行跟进。而最终在全面屏领域达到产业共识,则取决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其中使用简便、整体性能好和价格合理是三个市场考验的维度。

全面屏背后的产业链相关技术

在全面屏之风下,超大的屏幕也在推动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的技术革新。3D结构光、屏下指纹等新兴技术,也随着全面屏的时代落地到智能手机产业内。

继苹果之后,在2018年,华为、OPPO、vivo、小米等头部手机厂商都将3D结构光和屏下指纹等技术引入到智能手机产品中。

1、3D结构光技术

3D结构光技术有着精度高、功耗低、全天候、环境适应性好等优点,适合进行人脸识别、支付,以及拍照美颜等。不过,由于摄像原理的原因,3D结构光目前仅限应用于前置摄像头。

3D结构光的基础原理是,发射衍射光斑到物体上,由传感器接收形变的光斑,并根据形变量来判断物体的深度信息。由于投射器发射的衍射光斑在一定距离外能量密度会降低,仅0.2m-1.2m,所以不适用于远距离的深度信息采集,这也就是需要长距离信息的后置摄像头与3D结构光无缘的原因。

自iPhone X搭载这项技术后,今年3D结构光技术在智能手机头部玩家中也全面铺开,OPPO的Find X、小米8和华为Mate 20都先后搭载了3D结构光技术。

2、屏下指纹识别技术

指纹识别作为最先成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近两年在智能手机产品上广泛使用。在全面屏之前,业内的指纹识别方案也从后置指纹识别升级与正面的HOME键集成在一起的识别方案。

在全面屏设计思路的冲击下,手机前置指纹识别方案不得不被舍弃。

于是,业内出现了两种方案,一是重拾后置指纹识别方案,如小米MIX2和三星S8;另一个则是采用屏下指纹技术,其好处是不需要在屏幕上进行开孔。

除了屏幕内指纹识别之外,也有厂商在探索手机侧边框指纹识别、按键指纹识别等新的解决方案,前不久苹果就获得了一项电源键指纹识别专利。

目前,高通的超声波指纹识可以作为屏下指纹的新方案,超声波指纹识别理论上也能够做到屏幕内指纹识别,但问题在于,其目前的有效信号强度似乎还难以穿透显示模组以及盖板玻璃的厚度。

揭秘全面屏幕后玩家们组合打法

上文说到全面屏引发了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技术变革,而这场变革以智能手机厂商为核心,辐射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智东西通过对产业链的研究发现,在这场全面屏大战背后,手机厂商有三种不同的打法;

第一种是智能手机厂商自己“全包圆”,自己研发自己用。今年,华为推出的Mate 20系列,搭载了3D结构光技术,而Mate 20上的3D结构光就是华为自研的算法。

第二种是通过产业链合作的方式。2017年,苹果率先在iPhone X上搭载3D结构光技术,也引领了这股3D结构光落地智能手机行业的潮流。苹果的3D结构光技术则是来自于其收购的一家产业链企业PrimeSense。2013年苹果砸了3亿多美元所收购了3D结构光技术公司PrimeSense。

第三种则是进行产业链方案整合。如OPPO的3D结构光技术算法运用于国内奥比中光的方案,可应用于安全支付、三维重建、AR、游戏等众多场景。

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3D传感技术企业,研发了结构光、双目等技术方案。此外,奥比中光还是AI芯片领域的一个重要玩家,四年时间研发了3款专用ASIC芯片。

小米8上的3D结构光则是采用了Mantis Vision的技术。Mantis Vision是一家以色列企业,成立于2005年,拥有多项3D及计算机视觉领域全球领先的创新技术。2018年Mantis Vision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由中国A股上市公司联美控股与以色列方面共同投资成立合资企业“螳螂慧视科技有限公司”。

而在屏幕方面,有消息称苹果与三星正在进行紧密的合作。也有传言称三星不惜砸下重金承包了日本佳能旗下制造OLED屏设备的公司Canon Tokki(该公司垄断了全世界的OLED屏制造设备)三年的订单,拉大与其他屏厂的时间优势。

结语:全面屏大战正在影响产业格局

从2017年以来,全面屏就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竞争的焦点之一。走过了2017年屏幕比例18:9,上下边框逐渐收窄的阶段。在苹果iPhone X带来的刘海屏趋势下,智能手机行业在2018年的上半年迎来了异形全面屏方案全面开花的阶段。

而在2018年的下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厂商的全面屏大战迎来了新的解决,厂商们不再拘泥于或是等待苹果、三星等头部企业引领行业趋势,而是更积极主动,大开脑洞探寻全面屏新解决方案。

在OPPO和vivo率先推出了机械式升降结构解决方案后,国内的智能手机厂商也深受激发和触动,小米和华为荣耀甚至启用了早年的滑盖手机设计方式。

表面上看,全面屏大战考验的是智能手机厂商对手机内部结构重新设计的能力,而其背后更有着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技术迭代升级、全产业链创新、供应链成本把控等更深层次的博弈。

然而,全面屏的大战还在继续。日前,LG和三星的屏下拍摄的技术专利获得审批。业内人士预测,屏下拍摄的全面屏解决方案将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全面屏大战也将进入一个新的节点。

以上是 三星柔性屏幕手机,三星柔性屏的好处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dzbk/657019.html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