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总会放不下手机?如何防止手机上瘾?
零点刚过一会儿,虽然非常困倦,但还是无法放下手机,沉浸在朋友圈、微博的构成的虚拟世界中,在生物学家看来和手机使用行为相关的人体激素主要集中在多巴胺和皮质醇这两种物质上。
多巴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免疫系统、肠道、血管等不同器官都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多巴胺的分泌也与成瘾行为有关。
在 2001 年,斯坦福大学的学者的研究表明「多巴胺促使人们期待得到奖励,但无法让人们感受到获得奖励时的快乐」。电子消费产品上的很多交互细节都可以促使大脑中的多巴胺激增,从而出现一定程度的「行为上瘾」的现象。
无论是社交平台上的点赞、提醒,还是资讯应用让人应接不暇的推送和信息流,以及游戏里悦耳的音效都能够让人在不经意间沉迷上瘾。当大脑神经适应了某种刺激之后,会产生需要重复这种刺激的感觉,从而形成渴求,而当人继续重复同样的行为,被刺激的区域就会产生耐受性,才同样的刺激下,产生的多巴胺和多巴胺受体将会减少。
Facebook 创始人 Sean Parker 曾表示为了维持用户的忠诚度,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每当他人为你的照片点赞或评论时,便会获得一次『多巴胺』所带来的满足感。」
不仅如此,我们日常使用手机的行为对体内皮质醇影响更加严峻。当我们沉浸在互联网世界中时,付出的是时间、睡眠、创造力以及注意力。频繁接触社交媒体的人们焦虑水平远高于其他任何一代人,而这种焦虑背后,就是人体内激素「皮质醇」的升高。
皮质醇是让人面对压力或血液中糖皮质激素低于正常水平时产生的一种激素,人们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久,并且会可以将它放置在自己附近,当获取最新资讯成为一种习惯后,会慢慢形成一种意想不到的压力。
「每当手机处于视线范围内,当听到它的声音或你人为手机有新的消息通知时,你的皮质醇水平就会升高。」形成了一个压力反应的恶性循环,人体内的皮质醇水平会长期处于升高状态,当人提长期处于慢性压力的状态下,大脑也会受到影响,出现结构萎缩、功能退化和基因表异常等情况。
人体激素、神经递质在人体内的分泌和作用非常复杂,而且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影响,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岁月中,大脑演化出了奖赏机制和应急机制,多巴胺和皮质醇只是大脑一系列复杂生化反应中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在人类危险重重的进化过程汇总指导着我们的行动,通过奖赏机制驱动着人类的行为,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紧急情况、压力。
而发展到互联网时代之后却产生了这样的矛盾:智能手机利用人脑中的奖赏机制,向用户提供满足,用户面临着「行为上瘾」 的情况;在此同时,人们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也会对大脑的功能、结构造成影响。
虽然人脑运作过于复杂,至今也没有进化出快速适应技术发展的模式,但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专家学者表示,我们可以通过对大脑进行训练,使得我们对奖赏和压力的反应中从恶性循环中跳脱出来。
我们可以尝试关闭消息通知,或者将引发焦虑的应用隐藏在主屏幕以外的文件夹,或者在下意识解锁手机时去尝试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立即顺应大脑的机制,甚至将手机屏幕色彩彻底调整为灰度也不失为一种避免打扰的绝佳方式。
以上是 人为什么总会放不下手机?如何防止手机上瘾?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dzbk/599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