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茶经》序言:在茶道里找寻失落的幸福

茶文化

  谈到茶文化,近年来最为核心的一个话题便是:“中国有没有茶道?”理清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但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很多人质疑茶道也好,推广茶道也好,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原点在哪里。

  作为近年来茶道传播的主要线索,日本、台湾一系的路径影响甚大。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以及对仪式感的隔膜,再加上商业社会时风浇薄,这个“茶道”让很多爱茶人产生了不适。这种不适需要有个表达的通道。

  于是有人认为中国没有也不必有茶道。有人认为中国的茶道就是“舒服”二字。也有人试图通过科学来解构茶道。还有人通过历史的梳理证明,明清乃至民国,那些文人雅士其实完全不知茶道为何物?既然如此,何来茶道的传统呢?

  这些观点各有各的道理,不过和很多热衷推广茶道的贤能人士一样,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喝茶需要头上安头,搞一个茶道出来呢?

  要理清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去现代商业的烟雾;放下学术概念的架构;也不必囿于近代的历史——文艺复兴时代不必奉中世纪为圭臬而可远慕上古,今日我们又何需有这样的负担。

  我们唯一需要的是回到古人的情境之中,体会他们曾体会过的幸福感。看看这种幸福感,是否值得我们去探寻,去实践,仅此而已。

  如果我们需要把探寻与实践这种幸福感的过程用一个名词来总结,无需新创词汇,我们可以称之为“茶道”。

  这些年喝茶的体会,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字《幸福,从这一平方尺开始》。我不知和茶道有什么关系,但是确实有多个万缘放下的瞬间,我相信是和古人相通的:我能明白陆羽用竹?搅拌沸汤投入茶末时的欣喜,能体会蔡襄凝神观察茗花时的惊艳。这种心情的相通,是所谓传统延续的根基,如果没有这些,所谓“茶道”也索然无趣。

  而我们顺着这条路,再前行一步,就会明白,所谓的修行,也正是引入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体验,乃至获得全然的自由。仅仅感官片刻的舒服,并未能给我们幸福的深度与力度,而茶道的修养,让我们得窥天地堂奥;逞论证悟,仅是过程中内在的巨大喜悦与生命品质的提升,也赋予我们前所未有的人生境界。

  从这个角度,便有了重新梳理古籍的想法,看看这里面是否有被我们所忽略的东西。在历代茶书中,无疑《茶经》是最为重要的、也是开创性的一部茶学古籍。我的梳理也自然从《茶经》开始。

  重新面对这本《茶经》,我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是,放下一个现代人的傲慢,而要尽量回到那个历史的瞬间。

  当我真正烤炙茶饼,看着缕缕茶烟生起,我才明白“倪倪”并非是形容茶饼软嫩,而是茶梗芽受热膨胀的真实写照。而令人费解的“白红之色”并非是茶碗衬托茶汤的颜色,而是依唐时制法,茶色的一个自然变化,于是上下文之意豁然开朗。而“如漆科珠”,恰是字面意思,给小颗珠子髹漆,并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引申。

  除了器物要回到历史情境,更为重要的是,思维回到历史情境之中。对于现代人来说,器物与思想截然二分,而在古人那里二者实为相通。对于现代人来说,易经只是空泛玄学,而在陆羽那里,这些却是天地万物的根本之道。至于中医、丹道、方术的种种观念,对于我们来说更是奇思妙想,对于古人来说却可能是通识。

  于是我们在陆羽的鼎的设置与铭文上,在“鍑”的形制设计上,在他的“俭”与“广”的描述中,发现了更多的秘密。不仅深刻的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的理念、陆羽个人的抱负,也昭示我们中国“茶道”深沉内敛、大气磅礴的内涵。而当你真正契会古人的情志,与古人会心一笑,所谓的“茶道”之争也就自然回到了原点。

  我们要复兴的不是僵死的传统外壳,我们需要的是体验古人曾体验的幸福,这种幸福对于我们似乎如此陌生,乃至不敢相信她的存在;但却暗入心髓、与我们血脉相连。其深刻的内涵与带来生活品质的改变,完全值得我们付诸实践,哪怕作为我这样一个浅尝者,也十分确认这一点。

  一些说明:

  关于《茶经》的版本。幸有吴觉农、周靖民等前辈学者的努力,以及近年来沈冬梅、程启坤等人的梳理,在《茶经》的版本和相关史料研究方面已经没有大的障碍。本书原文以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咸淳百川学海本《茶经》为底本,同时参校其他版本。因为不是严谨的学术著作,而且大部分校改也是吴觉农先生等人已做过并为大家普遍认同的,故而没有详细的列出校改的个别字以及各版本差异。大家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各版本的细节,可以查阅原版文字并参考沈冬梅女士的相关文章。

  关于《茶经》的成书时间,有不同的观点。根据陆羽的自传,并且对照《茶经》中产地描述与唐代的行政区划变迁,《茶经》成书应该不晚于761年。也有人根据“圣唐灭胡明年铸”、以及出于对陆羽知识与能力的质疑,认为后面有所修改。这些仅仅是推测,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前面的观点相比缺少坚实的证据。实际上从流传的版本看,陆羽后面到过的一些地方并未有充分体现,反而让人更加确信第一种观点。

  关于成书地点,根据史籍记载应该是在湖州。近年来有些学者出于其他目的和考虑,提出不同观点,过于牵强。

  关于陆羽本人的生平,我在本书收录的《陆羽:从笑话到神话》有一个大概的介绍。单纯的年表可读性差一些,串起来讲一个故事会有不同。在与史料相合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这也是一个尝试,效果如何由大家来评判吧。

  本书收录的六篇文字,是我在校注《茶经》和梳理唐代茶文化过程中的随笔,故而行文比较随意,风格也不统一。出版方认为可能会对大家有帮助,于是也放在这本书中。前三篇和茶经本身关系更密切一些,编辑建议放在正文前面,希望对大家有些许启发。后面三篇则不局限于茶经,而是置身于当时大的茶文化背景之中,而了解这些大的背景,也对我们理解《茶经》不无裨益。

  2016-07-12日月洲于洗象阁

以上是 新版《茶经》序言:在茶道里找寻失落的幸福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utcz.com/cha/369744.html

回到顶部